分享

李展飞:《从朋友圈能真正认识一个人吗?》

 莱西一中 2021-01-21

      我说的这个认识,不是广义上的认识,而是“认清、理解、搞懂”的那个“认识”。

        从这个角度上讲,我并不认为从朋友圈能认识一个人,过去不信,现在依然不信。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陈国和蔡国之间,连野菜汤都喝不上,七天都吃不上米饭。白天睡觉保存体力,弟子颜回出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米饭快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米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孔子起来说:“刚刚梦见我的父亲,这一锅米饭还没动过,先拿来供奉先人之后我们再吃。”颜回回答道:“不行,刚刚煮饭时碳灰飘进了锅里,抓出来丢掉的话太糟蹋粮食,我就抓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都说眼见为实,但眼见不一定为实;都说遵从自己的内心,但内心往往也会欺骗自己。弟子们记住,了解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所以,孔子认为,了解一件事情的真相并不难,了解人性本质才难。

        那么,回到朋友圈这件事来看,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能了解一个人吗?

         显然不能。      

        很多人发的东西,也许只是为了向外人展示那个想展示的那个自己,有些人则只是一时的感慨,完全不能代表真实的样子

        几乎所有透露在社交网络上的东西,都经过人的主观筛选

        有人选择删掉悲伤的部分,留下快乐的瞬间。有人则选择悲伤春秋,留给别人一个有故事的背影。       

        有人深夜发了一段悲伤的文字,不是因为失恋或者失意,也许只是因为刚刚看完一部动人的电影

        有人发了一组九宫格的风景照,并非旅行多么美好,也许只是工作的一部分。

        有人转发了一篇抱怨的文章,也许只是为了帮助朋友获取点击量或者理性转发而已。

        有人说,这不是精分么?

        未必,这世界不只是双子座有两面性。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一面,在不同的人面前,在不同的时间和心情下,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扪心自问,俯首自观,自己是否也时常在现实和虚拟世界展示着不同的自己?

        我想大部分人心里的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了解一个人这么容易,人与人之间就不需要那么多长久的陪伴,深刻的交往,或者走心的交流了。

        人不机器,人是如此精密复杂又多变的生物,是如此情感丰富难以揣摩的生物,怎么能如此轻易的被了解或者看穿?

       生活是一分一秒过出来,是真真切切面对面相处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交往聊天中感受出来,不是通过社交网络意淫出来的。

        想了解一个人,就去见面,去聊天,去亲身感受。想认识一个人,要用脑更要用心。道听途说或者管中窥豹,最终只能看到这个人的一部分,也许还不是真实的那部分。妄想通过几句话几张照片认识一个人,根本不靠谱。

       这世界上有很多现代科技,大数据或者云计算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真正的了解一个人。

         如何真正去认识一个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从几千年来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相术来看,观察一个人,是有大学问的,看一个的言谈举止,会对一个人有一个初步印象,而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交流和沟通。正所谓“辨材须待七年期”,真正地看一个人,又岂能简单地通过朋友圈去了解呢?

        今晚有事,就不继续往下写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