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 暑温 营血分暑热证治(2)、后遗症证治(1)

 als的图书 2020-03-19

40  暑温  营血分暑热证治(2)、后遗症证治(1

 

     同学们,上次课咱们讲到太阴温病血从上溢,是肺热逼迫血液窜入血络,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导致出血,如果说又兼有阳明胃热,那它热势更高,“以中焦法治之”就是加入清中焦阳明热的药,最严重的时候嘛可以用清瘟败毒饮。

下边吴鞠通又接着讲,“若吐粉红血水者,死不治”。前边讲的是吐血,出的是血,现在出来的不是纯血了,是粉红血水,西医叫什么呢?粉红色泡沫痰。这是什么表现?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吴鞠通啊不知道这个名词,但说得很明确。怎么解释?他这里叫血液交迫,吐粉红血水。血液交迫,它既然有红色,肯定有血,为什么不是纯血?里边有水,那是液。就是什么意思呢?心主血脉,血是从心出来的,液是从肾来的,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火反而和热邪勾结起来了,逼迫肾液外泄,这很严重。实际上呢病情确实是严重,是因为肺大量的出血,热邪很重,而导致肺的压力增加,急性左心衰竭,出现肺水肿,大量地吐粉红血水,为什么死不治呢?因为血液交迫嘛,很重。

采取什么办法?西医怎么办?像这种情况坐下,两腿下垂,把两个胳膊扎上,减少回心血量,减少肺循环的压力呀。再一个办法,酒精擦浴,使血管扩张,使周围血循环增加,血量向周围循环来,减轻心脏的压力。为什么说不去豆豉、芥穗、薄荷道理就在这,这些药向外发散,它使肺的热邪向外散,就能减轻肺脏本身的压力,就减轻出血。

再一种情况,血从上溢,脉七、八至以上,一呼一吸七、八至以上,一分钟得多少次?起码一百二以上吧?脉搏跳动得那么快,面反黑。像这种情况面应该是什么颜色?应该是红赤,它现在变成黑的了,吴鞠通怎么解释呢?火极似水,热盛极了,成了水色了,“反兼胜己之化”,实际上是血液瘀滞的表现。面色黧黑,是瘀血的表现。你别看大量地向外吐血,因为里边的热很重,使血中的津液消耗,血液粘稠瘀滞。面黑,是瘀滞的表现。口唇爪甲青紫,面色黑,所以死不治。又吐血,里面又瘀血,那循环血量还有多少?有效的循环血量就没多少了,一边往外吐,里边是瘀的,所以说死不治。

但是勉强治,怎么治?清络育阴法,要清络热,养阴,什么方?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汤是不是清络育阴的方剂?所谓清络就是清血脉里的热呀,犀角、地黄、赤芍、丹皮都是啊,凉血药,凉血就能清络热啊,大剂量地黄,用一两,不育阴嘛,所谓清络育阴法就是犀角地黄汤。这种病啊非常危重,所以吴鞠通说了两个死不治,吐粉红血水,死不治;脉七八至以上,面色黑,死不治。

还是这一条,但不是条文了,是分注:吴鞠通说啊,“温病死状百端,大纲不越五条。在上焦有二:一曰肺之化源绝者死;二曰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死。在中焦亦有二:一曰阳明太实,土克水者死;二曰脾郁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塞窍者死。在下焦则无非热邪深入,消铄津液,涸尽而死也。” 在这一条的分注里面,他结合着“吐粉红血水者,死不治,血从上溢,脉七八至以上,面反黑者,死不治”,就谈温病有五种死法,这一条啊可以说概括了所有温病的危重病证,其中有四部分咱们讲过,有一部分没讲过,今后也不讲,我在这儿给大家提一提。他说:“温病死状百端,大纲不约五条。在上焦有二:一曰肺之化源绝者死;二曰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死。在中焦亦有二:一曰阳明太实,土克水者死;二曰脾郁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塞窍者死。在下焦则无非热邪深入,消铄津液,涸尽而死也。”就这么五种死法。

第一种死法是在上焦,“肺之化源绝者死”,所谓化源,就是指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当然是化生于脾,但是它是人身的重要营养,特别是血液,是人身重要的营养物质。肺里边的血都跑出来了,它就没有营养了,这叫化源绝,化源绝者死。为什么说“吐粉红血水者,死不治”?血液交迫,血和液都跑出来了,血和肾液都大量的外溢,所以死。面反黑者死,也是这个道理。总而言之,大量的出血,肺的化源绝了,这是一种死。

二曰心神内闭,痰热蒙蔽心包,闭塞心窍。闭塞心窍还不至于死,内闭再加上外脱,你是开闭还是固脱?闭要开,脱要固,这两种治法本身就矛盾,所以这种情况昏迷不醒,又加上阳气外脱,死不治,非常危重。

在中焦也有两种,一个是“阳明太实”,这就是指阳明腑实证,阳明腑实,燥热内结。是一个腑实证,为什么会死?“土克水者死”,当然哪,大肠不属土,大肠属金,但是他这所说的呢,胃肠一家,他还把它归纳到胃,是胃热造成的,所以胃热属土,土燥的结果是导致水竭。土燥,就是说阳明胃肠的实热,热结太重,就大量地消耗真(肾)阴,大有吸尽西江之势,阳明腑实的热结呀,它消耗阴液到什么程度呢?大有吸尽西江之势,把江水都吸干了,从哪儿吸呢?吸肾阴,吸灼真阴,最后因为胃肠燥热,导致肾水枯竭,这就是土克水死。所以不管《伤寒论》,还是温病,都讲急下存阴嘛,存什么阴呢?存的是肾阴。

第二种情况,“脾郁发黄”,大家可以看出来,什么郁?发黄是什么郁?湿热郁结,湿热郁结在脾,进一步影响到肝胆,土壅木郁嘛。湿邪郁脾,气机就不通畅啊,肝胆就不能疏泄,由土壅而导致木郁,是脾胃肝胆湿热而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 ,这个厉害,黄得非常严重了,遍身金黄,像个金人一样,全身都是金黄色,诸窍为闭,大、小便不通,浊窍闭塞。大、小便都不通,心窍闭塞,神昏谵语,甚则昏愦不语,神昏谵语,狂躁不安,或者是昏愦不语。它这个诸窍包括清窍和浊窍,清窍比如说耳聋,心窍闭塞,神昏;浊窍,大、小便不通。邪气没有出路,整个人体的功能紊乱,全都闭上了。什么原因呢?是浊邪塞窍。湿浊,湿热邪气堵塞了全身各个部位的窍,气机不通,最后也是死证,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按咱们现在的话说,是什么病?发黄而导致诸窍为闭,是黄疸性肝炎吗?不是,是什么?中医叫急黄,急黄指的是什么?急性、亚急性的肝坏死,这种病人啦高热,神昏,狂躁不安,全身发黄,黄色鲜明,金光闪闪,就形容啊像个金人一样,大、小便不通,邪无出路,正气大伤,治疗效果很不好,死亡率是百分之百,肝脏整个坏死。中医治疗传统的是用茵陈蒿汤送服安宫牛黄丸,用安宫牛黄丸开闭,用茵陈蒿汤利胆退黄。现在用清开灵静脉滴注,直接入血,效果很好。这个证(急性、亚急性肝坏死)现在不是没治,用清开灵直接静脉点滴,大剂量的点滴,效果很好。这是讲的这个病(脾郁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塞窍者死),《温病条辨》里边没讲这个病,因为什么呢?疟、痢、疸、痹都在内科里边讲了,温病里边就不讲了,实际上是温病,但是疟、痢、疸、痹不在温病里边讲,所以他这提出来,这是一种死法,但是没讲。

在下焦者,“无非热邪深入”下焦,消烁肝肾的阴液,“涸尽而死”。把肝血肾精消耗殆尽,最后干死了。

就这么几种情况。

 

肺之化源绝者未死怎么治?这个咱们都讲完了,“肺之化源绝者”,(治用)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如果有中焦病,(加)清瘟败毒饮。这是没死之前啊,一种治法。

心神内闭,内闭外脱,(治用)安宫牛黄丸,生脉散,参附汤,这也是咱们讲过的。

“阳明太实,土克水者死”,怎么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什么方?新加黄龙汤主之,跟以前讲的结合起来啊。正虚不能运药,胃气败了,药物不能吸收,不能运化了,怎么办呢?用新加黄龙汤攻补兼施,一方面通腑实,一方面补气阴,他用了两个参嘛,人参、海参,大补元气,大补元阴,当然里面还有增液汤,这是一种情况。

脾郁发黄,诸窍闭塞,开窍——安宫牛黄丸。下窍闭塞,下边浊窍闭塞,大、小便不通——茵陈蒿汤。安宫牛黄丸配茵陈蒿汤。用安宫牛黄开心窍之闭,用茵陈蒿汤清利肝胆,开下窍之闭。现在更先进,直接用清开灵,清开灵就是安宫牛黄丸(的方),直接点到静脉里边,比这个效果要好。

在下焦者,“无非热邪深入,消烁津液,涸尽而死”,怎么办?大队浓浊,填阴塞隙,用什么方?二甲、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这个还别上来就说大定风珠,为什么吴鞠通,既有二甲、三甲复脉汤、又有大定风珠呢?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没有动风,就是加减复脉汤,有了虚风内动,加牡蛎、鳖甲,这是二甲。再有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加龟板,三甲。时时欲脱,要脱了,再加鸡子黄、五味子,加了鸡子黄、五味子以后,龟板、鳖甲、牡蛎都减量,为什么呢?腥浊浓腻。他是一步一步地来。

总而言之,他这五种死法,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确确实实也是很危重的病,但是不一定就死,中西医结合抢救嘛,有生还的希望,不是绝对就死。但是我们也应当承认,到这种情况,生还的希望渺茫,不是很大。

结合热证咱们把《温病条辨·上焦篇》的第十一条加上它的分注介绍一下,目的在哪儿呢?温病的五种死法,五种危重病,他在这一条里边都讲了。

2)暑入心营

1〉热灼营阴

2〉痰热蒙蔽心包

 

暑邪深入到营分、血分,除了咱们上边讲过的损伤肺络之外,它还可以入心营,刚才是讲在肺呀,可以入心,“心主血属营”,导致心的营分证。心的营分证咱们就不需要详细讲了,在风温病里边讲了痰热蒙蔽心包,这个证候在暑温同样可以出现,痰壅气粗,身热灼手,四肢厥逆,舌謇短缩,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红绛,苔黄燥,脉象细滑数,痰热蒙蔽心包,这是一类。

再一类就是热灼营阴,身热夜甚,口反不甚渴,或见斑点隐隐,舌红绛少苔,或者是光绛无苔,脉象细数,身热夜甚,营阴不足。

就这么两种类型。这个和前面的治疗方法是一样的,所以就不再重复了,大家看一下讲义,暑入心营的症状,“灼热烦燥,夜寐不宁,时有谵语,甚或昏迷不语,舌红绛,脉细数”,这是把痰热蒙蔽心包和热灼营阴两个混到一块了,咱们把它分开就完了,分成两类。分号之后,“或猝然昏倒,不知人事,身热肢厥,气粗如喘,牙关微紧,舌绛脉数”,这个不是,这个不是暑温病,这叫中暑。中暑和暑温不是一个病,前面咱们给大家说过,暑病的类型很多,因为夏天的气温高,同时雨量也多,湿热熏蒸,暑病的类型很多,除了暑温之外,还有其它的病,比如说中暑、暑秽、冒暑、暑咳等等,中暑不是暑温病,它是突然而来,突然而去,这个咱们放在后面另讲,在这个地方大家就掌握这两类,以营热阴伤为主要特征,痰热蒙蔽为主要特征。

热灼营阴的是心烦躁扰不寐,时有谵狂,口反不甚渴,舌红绛,脉细数,身热的特点是夜甚。

痰热蒙蔽心包的特点,灼热,痰壅气粗,舌謇肢厥,舌红绛,苔黄燥,脉细滑数,它有痰。

这是两种类型,分别讲过,把它区别开就行了。

 

3)暑热动风

暑风

暑痫

下面咱们就介绍第三类,暑热邪气引动肝风,原因就是说热邪很盛,深入到下焦肝肾,因为肝藏血,就导致血热,它是属于血分证。血热就导致筋挛,筋脉拘挛就出现动风,这个证候咱们在前边春温病里边也讲过,用什么方?血热动风,羚角钩藤汤,也讲过,所以也不再重复。这儿需要说明一下,它发生在夏天,所以前面加个暑字,吴鞠通呢把它叫做“暑痫”,是由于暑热而导致的动风,它不是癫痫啊,不是羊痫风,不是痫证,是暑痫,就是讲抽搐的意思。雷少逸《时病论》里边把它叫做“暑风”。暑热导致的动风抽搐,两个名称,吴鞠通叫做暑痫,雷少逸叫暑风,都是一个意思。那么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选用不同的药物。如果有心的症状,高热、烦躁,甚至于神昏,犀角地黄汤可以加入,在羚角钩藤汤里面配入犀角地黄汤,因为羚角清肺、肝,不清心,可以加大剂量的水牛角。如果气分热盛,石膏、知母,白虎汤可以加入。如果有大便燥结,大黄、芒硝可以加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加减)。如果兼有心包症状,兼有痰热蒙蔽心包,这就是手、足厥阴同病,用安宫牛黄丸开手厥阴之闭,用羚角钩藤汤凉肝,熄足厥阴之风,可以配入安宫牛黄丸或者紫雪,两个厥阴同治。如果痰特别多,但是他昏迷的程度并不深,可以不用安宫牛黄丸,可以用竹沥,在羚角钩藤汤里面加入竹沥、胆星、菖蒲、郁金,豁痰开窍。他昏迷程度不深,不那么严重,就不一定用那么贵的药,安宫牛黄丸太贵,可以用这些药来代替。

 

4)暑入血分

暑入营分、血分的第四个类型,是暑邪深入血分,由哪儿深入血分呢?它是由气分窜入血分,或者是气分暑热,或者是气分的暑湿化燥,都可以窜入血分。血分高热一起,气分的暑热并不一定就消除,它不可能进入血分,气分就凉了,一点事也没有了,所以往往表现为气血两燔,这种情况往往是气分高热和血分高热同时存在,气血两燔。

临床表现:壮热烦渴,躁扰昏狂,斑点密布,甚至联结成片,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或者兼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喉间痰鸣,痰声漉漉,舌绛,苔焦燥,脉数,或者是洪大而芤。数或者洪大而芤。这种类型既有气分的高热,又有血热动血,由气分窜入血分,一般的表现为血热动血,不是表现为血分的虚证。壮热口渴,烦躁,壮热烦渴,气热炽盛,躁扰昏狂,血分热盛,血热扰心,这种病人狂躁不安,(要)采取保护措施,要约束,下绑带绑在床栏杆上,要加护栏,躁扰得很厉害呀,要不然或者摔下来,或者是把输液管给拔掉了,很危险,躁扰得很厉害。全身各个部位出血,吐血、衄血、便血,或者是发斑,而且是大面积的发斑,出血量很大,斑色紫黑,是热邪消耗血液中津液,它既有出血又有凝血,所以病情危重。

还可以由于血热而引动肝风,出现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气分的热邪可以灼液成痰,所以它喉间有痰声漉漉,呼噜呼噜响,痰哪儿来的呢?因为它气分还有高热呀,灼液成痰。灼哪儿的液呢?肺,灼伤肺液,凝聚成痰。津液凝聚就是痰,血液凝聚就是瘀。里边有凝血,外边有津液凝聚。因为津液大伤,血容量不足,血液浓缩,所以舌深绛,发紫,舌苔焦燥,焦黑,气分热盛啊,所以证明它是气血两燔,在出血之前脉数,出血之后脉洪大而芤,重按豁然而空,脉管瘪了,再发展就是微细欲绝,就虚脱亡阳了。

治疗

清热凉血解毒,清心豁痰开窍,清热是指清气分热,凉血是指清血分热,因为热毒极重,发斑那么厉害,要解毒。如果说再进一步发展,除了痰声漉漉之外,又昏愦不语,那就是痰蒙蔽心包了,所以要清心豁痰开窍,甚至于还要凉肝熄风。

代表方剂

王孟英《温热经纬》的神犀丹合安宫牛黄丸。神犀丹在《温热经纬》里边是作丸的,现在没有这种丸药,可以用汤剂。它的组成既有清气药,又有凉血药,还有化痰药,这个方剂大家看它的组成:犀角、紫草、生地、元参。犀角、紫草、生地、元参都是寒凉药。犀角咸寒,元参咸寒,生地甘寒,紫草咸寒,都是凉药,凉血清热,清血分的热,同时又能够滋血中之阴,生地、元参大剂量的使用能够补充血中的津液,在凉血的同时,补充津液不就是散血吗?紫草又是活血药,它有活血的作用啊。这是一类。黄芩、连翘、银花、板蓝根、粪清,粪清就是金汁、豆豉,清热宣郁。这些药啊,既能够从里边清,又能够向外透,黄芩、板蓝根是苦寒,连翘是微苦寒,银花是甘寒,豆豉是辛温,这些药配在一起,黄芩、粪清、连翘都能从里清,还有板蓝根,板蓝根又是解毒药,这些药都是从里边清。银花、连翘、豆豉又向外透。它是内清外透,解除气分的热邪,气分的热邪降下来,有了出路,血分的热就容易向外来。所以清气和凉血同时进行。石菖蒲辛温芳香,化痰开窍。这个方剂呀,既能够清气透热,又能够凉血散血,但是从哪方面来说它力量都不太够,凉血缺活血药,散不开啊,可以加丹皮、赤芍,紫草力量不够。清气力量也不是太大,可以加石膏、知母。尤其是豁痰开窍,真正是热陷包络神昏了,深昏迷了,狂躁的时候可以,真正到昏迷不醒,昏愦不语的时候,豁痰开窍力量也不够,所以要送服安宫牛黄丸,要配安宫牛黄丸。如果动风,它熄风的作用也不行,要加入羚羊角、钩藤。这就是要根据他临床表现灵活加减,如果有大便秘,可能不可能?大便燥结不通,大黄、芒硝也照用,釜底抽薪,可以透斑。斑发不出来,紫黑,人烦躁得厉害,是因为腑实气机不通,用下法,大黄、芒硝下去之后,邪有出路,逐渐就清醒了。这就是根据它临床的表现可以灵活地加减。

④暑伤心肾(乌梅汤)

第④个大的类型,暑伤心肾。这个类型啊,实际上可以把它列入血分证范围,它损伤的是心阴和肾阴嘛,那还不是血分吗?因为它比较特殊,所以呢把它另列。

它的临床表现:心热烦躁,就在心胸部烦热,消渴不已,消渴就是渴能消水。麻痹,什么麻痹呢?筋脉、肌肉、肢体麻痹。舌红绛,苔黄燥,脉细数。

(病因病机)

这个证候啊是发生在暑温病的后期,你也可以说它是后遗症,但是这个时候呢邪仍然盛。暑温病后期,由于暑热久羁,就是停留的时间很久,羁绊住了,邪气不解而波及到心、肾,损伤了心阴和肾阴,但是呢心火还旺。这个阶段哪可以说它是余热,但是呢热还比较重,热邪助长手少阴心火,消耗足少阴肾阴,两个少阴的病,手、足少阴,和咱们前面讲过的,“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黄连阿胶汤证相似,但是不同,实际上这个证候也是心肾不交,烦燥嘛,也是心肾不交,肾阴虚,心阴不足,心火旺,但是呢它这个时候还有气分证,舌虽然红绛,还有黄燥苔,脉象细数。有黄燥苔,就说明气分也有热。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这是属于下焦病啊,“下焦篇”第三十六条说,“暑邪深入少阴消渴者,连梅汤主之;入厥阴麻痹者,连梅汤主之;心热烦燥,神迷甚者(就是昏迷,心热烦躁,甚至昏迷的),先与紫雪丹,再与连梅汤” ,那就看你呀手少阴心热的轻重,如果轻就是连梅汤,如果昏迷了,病情重,那就连梅汤要送服紫雪。总归它的病机:热邪深入下焦,消耗足少阴肾水,由于水不济火,而导致心火旺,热邪也助长心火,所以治疗要泻南补北,清心滋肾,还是泻南补北法。用什么方剂呢?《温病条辨》的连梅汤。连梅汤,顾名思义,黄连、乌梅为君药,以俩各自为君,因为什么呢?它是两个少阴的病,麦冬、生地为臣药,阿胶也是臣药,这个可以说都是臣药,因为什么呢?它都是补血的。黄连泻壮火吧?苦寒清心泻火,清气,黄连清的是心经气分啊,如果要清血分,就得犀角,因为它有心热烦燥,气分的热邪扰心,所以用黄连来清心泻壮火。麦冬、生地、乌梅这三个药,乌梅是酸温,它也不是大温。麦冬、生地甘寒,酸甘化阴,补肾,滋补肾液。阿胶更不用说了,滋肾阴。这个方剂是用黄连来泻心火,用阿胶来救肾水,再加上乌梅、麦冬、生地滋阴清热。大家看一下,它治疗的是入少阴消渴,饮不解渴。麻痹呢,是肢体呀感觉迟钝,动作不灵。为什么呢?肾阴不足则肝阴不足,所谓入厥阴麻痹呀,是因为肾阴不足导致肝阴不足,筋脉失养,所以感觉和运动都发生障碍,出现麻痹状态。治疗滋补肝肾,但是那儿还有壮火,用黄连。

这个方剂(乌梅汤)和黄连阿胶汤比较,这两个方剂都是治心肾不交的,都有泻南补北的作用,这两个方剂有何区别?这道题怎么答?春温病里边的真阴欲竭壮火复炽,用黄连阿胶汤,暑温病暑热损伤心肾用连梅汤,这两个方剂都治心肾不交,都有泻南补北作用,如何区别?能看出来吗?黄连阿胶汤五味药,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你看看它清热和滋阴的比例如何?——各占一半,鸡子黄是补脾的,婴儿姹女,黄婆为之媒,它是作媒的,用它是来交通心肾,下边入足少阴,上边入手少阴,它是交通心肾用的,真正泻心火的是黄连、黄芩,滋肾水的是阿胶和白芍,它是各一半,“一刚以御外侮,一柔以护内主”,两边均等,说明火盛厉害,当然啦,阴伤厉害,火也很旺。连梅汤这个证候,乌梅、麦冬、生地、阿胶都是滋阴的,就黄连是泻壮火的,那么大家看出来了吧?它偏于哪边?偏于滋肾水,所以说它泻南补北呀以补北为主,补北就能泻南,肾水恢复了,心火不就制约了吗?所以它和那个(黄连阿胶汤)的不同在于以补北为主,通过补北而泻南,因为它的病情一方面是消渴,一方面是麻痹,感觉和运动都失常了。如果邪热太盛,还真不能这么用。如果邪热很盛,用乌梅酸敛并不好,这个符合不符合叶天士引张凤逵那句话所说的,治暑“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这是不是酸敛?酸甘化阴敛津,增液补肾,这个方剂呢就是要和黄连阿胶汤加以鉴别。

到此为止啊,咱们把暑温病的主要证候类型讲完了,回顾一下:暑温病,因为它热邪盛,又加上夏天人体的机能状态处于门户开放的状态,所以暑邪很容易长趋直入,它虽然是新感温病,可以不经过表证,直接入里,可以入肺,可以入胃,但是呢因为暑邪有夹湿和不夹湿的区别,单纯的暑邪不夹湿,它发于气分,表现就是气分的暑热,如果说夹湿就是气分的暑湿,不过气分的暑湿因为它以暑为主而兼湿,也可以最后化燥。如果气分的暑热窜入营分,窜入血分,就可以出现营、血分的证候,首先,如果窜入肺络,损伤肺络,就可以导致吐血、衄血,病情危重。如果窜入心营,可以导致热灼营阴,或者是痰热蒙蔽心包,病情也危重。如果气分窜入血分,就会导致各个部位的出血,舌红苔黄燥。后期热邪不盛了,但是真阴损伤了,就可以出现消渴、麻痹,这些还都属于暑温病发展过程中的病变。那么如果说通过治疗,暑热已经清了,没有邪了,它也可以有后遗症,还算不算暑温病呢?那不算暑温病了,是后遗症。

⑤后遗症——痰瘀阻络

第五大类,后遗症的表现。暑温病经过治疗之后,有的人可以痊愈,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有的耳聋,反应迟钝,有的呆傻,傻了,有的抽搐,有的肢体就废了,肢体废用,特别是小儿的暑温,乙型脑炎出现的后遗症,留下终身的残废,家长非常苦恼,跑遍各大医院也没什么好办法,为什么呢?在暑温病的过程中,由于暑热伤津而导致血中津液不足,血液凝聚形成瘀血,气分的津液凝聚形成痰,痰和瘀阻塞了经络。痰瘀阻塞经络,导致经络不通,筋脉失养,经络不通畅了,筋得不到濡养,所以它可以痉挛,也可以痿废,营养通不过去了,筋失所养。痰瘀阻塞在心窍,心的脉络里边有痰瘀阻滞就可以遗留下反应迟钝,甚至于呆傻,很可怜,而且是终身的,不可逆的。

治疗。早期治疗,化痰祛瘀,搜剔经络。用化痰祛瘀,搜剔经络的方法。

代表方剂是薛生白《湿热病篇》里的三甲散加减,“三甲散”是哪儿来的呢?是吴又可《温疫论》里边的,《温疫论》里有三甲散,《湿热病篇》对它进行了加减。我先说说它的原方,三甲散的原方是:鳖甲、龟甲、穿山甲,三个甲。鳖甲、龟甲就是龟板,穿山甲、僵蚕、牡蛎、瘽虫。实际上牡蛎、瘽虫也是甲,应该是五甲。牡蛎、瘽虫,瘽虫就是地鳖虫,也叫土鳖虫,还叫土元。白芍、当归、甘草。这个方剂是在《温疫论·主客交病》这一篇里边记载的,鳖甲、龟甲、穿山甲、僵蚕、牡蛎、瘽虫、白芍、当归、甘草,九味药,薛生白改造以后,用醉地鳖虫,醉地鳖虫是含有酒,酒能通络,醉地鳖虫这是一甲;醋炒鳖甲,这是一甲;土炒穿山甲,这又是一甲,穿山甲一般不用生的,都要炒,炮山甲嘛,都要炮制;生僵蚕、柴胡、桃仁泥,把桃仁捣碎,捣成泥。这个方剂也不复杂,地鳖虫、穿山甲活血通络,搜剔经络,这类虫类药和桃仁、红花不一样,它有搜剔作用,鳖甲也是搜剔药,但它不是活血药,用吴鞠通的话说,“以鳖甲蠕动之物,入肝经至阴之分……入络热邪”,它不是活血药,它可以补血补阴,补肝血滋肝阴,搜剔余邪;僵蚕也不是活血药,僵蚕实际上是散风药,散肝风,它不是有的时候有抽搐吗?有颤动吗?这是风,用僵蚕来散风;柴胡行气,痰瘀阻络,气机肯定不畅啊,用柴胡来通气机;桃仁活血润燥,因为血液瘀滞得很厉害,要用一些滑润的药,它才能够消散,用桃仁泥润燥。合起来化痰祛瘀,搜剔经络。这方剂好不好呢?不好,我觉得这个方剂他用这些药作用不行,为什么?活血力量也不够,化痰的药没有,它是痰瘀阻络呀,所以临床使用效果并不好,应该怎么办?咱们下节课再继续讲。

下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