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桥水爆没爆仓,你都该学会的「资产配置5原则」

 ta8edrt 2020-03-19

文:屠夫1868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 最好的数学模型

本身就应该是心理学的一部分。 ”

 —— 詹姆斯·欧文·韦瑟罗尔

这是屠夫的第 216 篇原创,全文 3500 字

阅读时间 9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在看】哦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今天的标题蹭了“桥水爆仓”谣言的热点,但并不是标题党。

桥水的代表作之一 —— 全天候组合,乃是资产配置组合里“风险均衡策略”的典范。

在巴菲特持仓都回撤超过30%的情况下,全天候组合的两个基金回撤12~14% (详见桥水基金3月18日的Daily Observation),抗回撤能力真是杠杠的。

无论桥水爆没爆仓,你都该学习一下资产配置。


01

资产配置有多重要?


我们谈过许多资产配置相关的话题(点击可跳转对应文章):

为什么屠夫不厌其烦地探讨资产配置呢?
因为绝大部分的投资收益,都和资产配置有关。

耶鲁大学的罗杰·伊伯森 (Roger Ibbotson) 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投资收益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资产类别;
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 (David F.Swensen) 甚至宣称:

由资产配置带来的收益,

在总收益中可能超过100%。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在配置以外的其他操作,都是负·收·益。


伯顿·马尔基尔教授在《漫步华尔街》撰写了一章“生命周期投资指南”,开篇就是「资产配置5项原则」,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更接地气的资产配置指导。
不妨看看马尔基尔怎么说。

02


风险与收益相关


在《股市长线法宝》系列中,西格尔教授通过详实的数据向我们证明了“股票投资长期回报丰厚”这个事实。
马尔基尔在《漫步华尔街》中引用伊博森的研究数据,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1926~2013年基本资产类别年均总收益 (%)

来源:伯顿·马尔基尔,《漫步华尔街》


许多人盯着收益无比兴奋,但马尔基尔教授真正想提醒的是:

投资者是冒了很大风险,

才获得不菲的收益率的。

伴随更高收益率而来的,往往是更高的风险 —— 
股票投资者在每10年中,大约有3年的总收益率为

所以,我们在追求更高收益率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03


风险取决于持有期限


投资股票和债券的实际风险,取决于持有期限。
从上一小节的表中不难发现,按长达83年的持有时间来看,长期政府债券提供了约6%的年均收益率。
然而风险指数显示,在任何一年里,实际收益率可能远远偏离这个数字。

股票也有着类似情况:如果你在1950~2013年底持有一个充分多样化的股票组合 (比如标普500),那么平均而言你能获得10%的年均收益率,然而期间的波动非常大 —— 有可能一年赚52%,也可能一年亏37%!


不同时段内股票年收益率范围 (1950~2013)

注:实心椭圆点表示各时段的年均收益率

来源:伯顿·马尔基尔,《漫步华尔街》


但是如果耐心地捂着这个投资组合25年,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尽管投资在具体哪25年会影响收益率,但总体结果差别不大:
在图中涉及的全部25年时段内,普通股投资都能产生超过10%的年均收益率。
就算是从收益率最惨淡的、1950年起的25年,预期长期收益率也只下降了不足3个百分点。

再看下面这张表:

股票战胜债券的概率

来源:伯顿·马尔基尔,《漫步华尔街》


在20~30年的投资时段内股票是赢家,马尔基尔进一步提出建议:

相较于年长者,

年轻投资者应当在组合中

持有更大比例的股票。

但是为什么投资者随着年龄增长,投资应当趋向保守呢?
重要的原因或许在于,未来岁月中他们赚取劳动收入的年限将会越来越短。
如果股票市场正好遭遇一段收益率为负的时期,他们的生活将遭到严重冲击。
而债券所提供的稳定的、哪怕是较小的收益率,能让投资组合更加稳健。

04


定投不是万能

但能降低风险


近几年冒出的许多「定投大V」向投资新手普及定投的作用,在雪球上搜“定投”二字能找到一堆所谓大V。
咱们且不论这些是踏实教方法的真V,还是收智商税的骗V,定投确实可以降低风险。

定投全称是“定期定额投资”,马尔基尔教授称之为“定期等额平均成本投资法”。
这种定期将定额资金用于投资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 (虽然无法避免) 股票投资的风险,避免在股票价格暂时过高的情况下买入整个股票组合。

下面的表格给出了定投的“摊低成本”效果,在震荡市中尤其明显

定投示例 (单位:美元)

来源:伯顿·马尔基尔,《漫步华尔街》


无论哪种计划,都不能让你在大熊市中安然无恙 (除非空仓)。
但是,即便在至暗时刻,你也需要有信心继续定投,在市场大甩卖之际买入一些份额 
—— 份额价格越低,同样金额能买到的份额就越多。

马尔基尔教授认为:
股市整体
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反向演绎:
下跌后必然会涨回来。
值得提醒的是,个股未必适用这条定律。

05


再平衡降低风险

还可能提高收益


谈资产配置,当然不能忘了「再平衡」。
再平衡,是对已经组合的资产比例加以调整,使各类资产重新达到你所设定的目标比例
—— 这取决于组合的策略、你对风险的态度以及承受风险的能力。

举个例子:你制定了一个由60%股票和40%债券构成的资产配置组合。
一年后,你发现自己持有的股票类资产大幅上涨,而所持有的债券却上涨缓慢,投资组合变成了70%股票和30%债券。
70:30的构成比例,离你原先设定的目标有很大偏移,为了让配置比例重新回到60:40,你需要完成再平衡操作:卖出一些股票,买入一些债券。

下面的表格展示了再平衡的效果:

再平衡的重要性 (1996年1月~2013年12月)

注:股票由一只罗素3000整体股市指数基金代表,

债券由一只巴克莱整体债市指数基金代表(不考虑纳税)。

来源:伯顿·马尔基尔,《漫步华尔街》


这是一个投资到成本低廉的指数基金里的例子。
在这18年间,组合每年进行一次再平衡,让资产配置比例回到60:40。
这一操作使得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变得更小,也带来了更高的收益率。

马尔基尔总结道:

我们都希望有个小精灵

可靠地告诉我们如何“低买高卖”,

再平衡就是那个可靠的小精灵。

06


区分对待风险的态度

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


许多人会把“对待风险的态度”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混为一谈。

对待风险的态度,考虑的是主观因素。
有的人对风险极度厌恶,在投资上表现得极其谨慎;为了“保本”,他们有时甘愿投资那些收益较低的资产。
有的人对风险极其宽容,愿意为了更高收益冒风险;坚信“富贵险中求”者,甚至会押注更高波动性的资产。
这是纯粹的主观感受,无关客观条件,也无关对错。

承担风险的能力,考虑的是客观因素。
有的人收入水平高而负债少,充裕的投资资金储备,让ta能接受大幅回撤或者长期熊市,直到黎明到来。
有的人收入水平低或负债高,日子过得紧巴巴,就算大跌也没几个钱补仓,还盼着大赚一笔还清债务。
这是纯粹的客观条件,无关主观感受,也无关对错。

什么时候有关对错呢?
如果你强行承担超出能力范围的风险,就错了。

马尔基尔教授认为:

你的风险承受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你的非投资性收入来源。

通常情况下,你在投资之外的赚钱能力又和你的年龄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年龄影响你的非投资性收入,非投资性收入影响你的风险承受能力。

屠夫在《打工不是我的刚需》《不想自己996,先让金钱007》等文章中提过,工资以外的收入可以让你的财务更健康,扛得住裁员潮和就业寒冬;
把逻辑倒过来也能成立:
投资以外的收入可以让你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更强,因为提供了投资以外的收入,扛得住熊市和低位震荡。

人力资产,同样是我们的资本。

07


写在最后


最后让屠夫做个简单的小结吧。

资产配置决定了你的大部分投资收益,你需要了解5项原则:
第一,风险与收益相关,不要盲目追逐收益而忘了风险。
第二,风险取决于期限,充分多样化的组合在长期必胜。
第三,定投不是万能的,但确实能降低风险。
第四,再平衡降低风险,还有机会提高收益。
第五,不要承担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风险。

自今年春节的「这次不一样」开始,一连9篇的《漫步华尔街》系列即将迎来尾声。
下周同一时间,为大家送上系列的完结篇 —— 投资生命周期的3条准则。

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