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地理】一文看懂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hjh2004 2020-03-19

微点6.3植被与环境

一、植被类型

1、木本——森林:

(1)形态:乔木(高大树干,具有地带性)、灌木(树干矮小,丛生,不具有地带性)。

(2)陆地分布:

针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珊瑚岛常绿林、稀树草原和灌木林。

(3)分类---按用途分

①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沿海防护林-------------—防台风、风暴潮、保护海岸线、道路、村庄、农田等;

农田林网------------防风固土、改善土壤,调节气候、缓解盐碱化;

城市绿化带---------------消烟除尘、净化空气,减低噪音、美化环境。

②经济林

经济林亦称“特用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苹果林、油橄榄、核桃、茶树林、桑树林、橡胶林等。

 ③薪炭林:

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能够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在生长期间还可以保水保土、护坡、护岸等作用。

④特种用途林:

所谓特种用途林,是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如: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2、草本——草原、草甸。

(1)草原

草原:是指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下,由旱生或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植被类型。受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差异,草原又可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个类型。广泛分布于温带内陆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等地。

(2)草甸

草甸: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发育起来的以多年生中生草本为主体的植被类型。在湿润气候区,草甸可以伴同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出现,草甸可以分布在山间低地;尽管草原带和荒漠带的气候干旱,大气降水不足,但在地表径流汇集的低洼地和地下水位较高之处仍可形成草甸。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高山地区还能形成高寒草甸。所以草甸可以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

(3)草原与草甸的区别

①面积大小不同:草甸较小,草原相对面积大。

②植物种类不同: 草甸主要长野草,草原主要长草本植物和耐旱的树木。

③干湿状况不同: 草甸较湿,草原相对较干。

④草原是地带性的,草甸是非地带性的。

⑤草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就是符合'一岁一枯荣';

草甸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多年生需要更好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3、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果林木、花卉、蔬菜)

农作物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树木)两大类。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豆类、薯类、青稞、蚕豆、小麦为主要作物;

【油料作物】以油籽、蔓青、大芥、花生、胡麻、大麻、向日葵等为主;

【蔬菜作物】主要有萝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葱、胡萝卜、菜瓜、莲花菜、菊芋、刀豆、芫荽、莴笋、黄花、辣椒、黄瓜、西红柿、香菜等;

【果类】有梨、青梅、苹果、桃、杏、核桃、李子、樱桃、草莓、沙果、红枣等品种;

【野生果类】有酸梨、野杏、毛桃、山枣、山樱桃、沙棘、等;

【饲料作物】如玉米、绿肥、紫云英等;

【药用作物】有人参、当归、金银花、薄荷、艾蒿等。

二、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

(1)分异原因:山地海拔高,水热条件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导致植被随之发生变化。

(2)水热变化规律:

热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水分:随海拔升高,先增多后降低。

3.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

2.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

(1)地带性因素:

①纬度位置—热量—温度带。

②海陆位置—水分—植被类型及长势情况。

③海拔及坡向、坡度位置—水热—植被类型、数量及长势。

④土壤—水分、肥力、类型。

⑤水文—水源。

(2)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洋流、水源、海陆分布范围)

①地形:如由于处在安第斯山脉背风坡,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分布温带荒漠带;

②洋流:西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

③水源:如荒漠地区出现绿洲;

④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与苔原带。

 三、植被与环境

(一)环境对植被形态的影响

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植物从分布、形态等各方面都打下了环境的烙印,是反映环境的一面镜子。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②叶子:叶片厚,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③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④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⑤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

(二)植被对环境的相互作用

1、植被与局部气候:

(1)植被对气候:a森林茂密的地区,空气湿度大,云雾天气多;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

(2)气候对植被:a热量决定植被类型;b光照、降水、风向会影响植被生长与形态;

2、植被与局部地貌:

(1)植被对地貌:a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b保持水土,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减少侵蚀地貌的形成。

)2地貌对植被:a影响植被垂直分异;b影响植被非地带性分布

3、植被与水文:

(1)植被对水文:a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减小河流含沙量;b调节径流(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c河流湖泊里植被多少还会影响河湖颜色。

(2)水文对植被:水分充分,植被丰富;水分缺乏,植被稀少。

4、植被与土壤:

(1)植被对土壤:

①残根落叶被微生物分解,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和腐殖质增加,增加土壤的肥力,并且能保持水土;保持肥料。

②不同植被类型、植被数量、生长状况的差异性,造成土壤肥力状况不同。如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多于森林有机质含量(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底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殖化的有机质,而树木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很大)。再如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植被生长迅速,生物循环快,需要吸收大量有机质,这也是热带雨林土壤非常贫瘠的重要原因。

③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植被通过叶冠的截留作用,降低雨量及雨强;通过枯枝落叶蓄水,调节径流,提高了土壤渗透能力,减少径流量,延长径流时间,减少了土壤的径流侵蚀;提高土壤抗蚀性。植被枯落物进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抗蚀性,提高土壤抗冲性。植被通过众多枝、叶、毛、根固结、阻挡、吸附牵拉等方式,减少径流对土壤冲刷,提高土壤抗冲性。总之,植被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流失和沙漠化。

(2)土壤对植被:

①土壤的酸碱性影响植被类型;②土壤肥力影响植被生长状况。

5、植被对动物的影响:

植被为动物提供食物、栖息之地,躲避天敌及人类的侵袭;植被类型多样,动物种类也多样,生物的多样性就更加丰富。

6、植被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原料和各种副产品,增加经济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