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甸和草原的风光有什么不一样,来了解一下

 风吟楼 2021-04-27



草甸(meadow)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发育起来的以多年生中生草本为主体的植被类型。草甸与草原的区别在于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是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而一般的草甸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

图片


草甸是发育在中度湿润条件下的多年生中生草本植被类型。

草原:是以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分为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多种类型,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草原的形成原因是土壤层薄或降水量少,草本植物受影响小,使植物无法广泛生长。

简单区别:草原是地带性的,草甸是非地带性的。主要是由于水分的差异造成了草的类型有差异,草原里的草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个头比较大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可以形象的记忆为,草甸就是“草长得沉甸甸,长得茂盛!”

图片

草甸与草原的区别在于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是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而一般的草甸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

在湿润气候区,草甸可以伴同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出现,草甸可以分布在山间低地;尽管草原带和荒漠带的气候干旱,大气降水不足,但在地表径流汇集的低洼地和地下水位较高之处仍可形成草甸。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高山地区还能形成高寒草甸。

因此,北自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冻原带,南至南极附近的岛屿上均有草甸出现。不过,典型的草甸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和温带分布特别广泛。草甸在中国主要散布于东北、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类型多样,尤其是青藏高原上大面积的高寒草甸是中国植被的特点。

草甸植被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但一般不构成独立的地带,呈隐域性。(隐域性,指自然带内的某些部位由于局部地貌、岩性差异和地下水埋深等影响而形成与平亢地不同的自然特征的现象。又称地带内性。

土壤有显域土壤、隐域土壤,如草甸土、盐碱土、沼泽土、砂土等称为阴域土类。植被有显域植被、隐域植被,如草甸植被、盐碱植被、沼泽植被、砂生植被等称为隐域植被。)

图片

根据草甸植被分布的地形部位,可分为河漫滩草甸和大陆草甸,后者又可分为旱地草甸、低地草甸、山地草甸、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

根据植物群落性质,可分为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芜原草甸、沼泽草甸、泥炭草甸等。

河漫滩草甸大多已被开垦。

大陆草甸多数在欧洲、亚洲、北美洲的森林区域内。有的分布在森林区域的北部,有的分布在山区森林界线以上(称高山草甸、或亚高山草甸)

草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就是符合'一岁一枯荣'。

草甸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多年生需要更好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