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生计,也要学会治疗咳嗽

 yzg1977 2020-03-20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

俗话说,“咳嗽咳嗽,医生对头”,咳嗽作为疾病的一个症状,临床很常见,许多人以为是个小病,但治疗起来,并不简单。从中医的理论来分析,分为许多证型,而且还需要患者配合治疗,一些忌口调护等都需要做到,否则将会影响疗效。

我小时候经常咳嗽,每年秋冬之交或者冬春之交最容易发作,每次都需要持续许多天,直至咳嗽的恶心呕吐,甚至感觉肺和血都要咳出来了才会好,如杜鹃啼血哀鸣。吃过许多偏方,比如花椒煎鸡蛋,老陈醋煎鸡蛋,太多了。后来学了中医,每次发作给自己治疗,根据不同病情,吃过许多方子,小青龙,苓桂术甘,止嗽散之类,基本都有效,但是每年还是经常发作。

来青岛工作以后,也是发作,似乎更频繁了,而且每次发作也更严重了,大约2013年秋那次咳嗽发作,我给自己一张古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吃完到现在,几乎没有再发作过,曾专门写过一篇公号文章。但,每个人病情都不同,体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切不可照搬使用,无视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精神。

古人云:三折肱乃为良医,久病成良医,有些道理。

许多患者留言要求多发一些医案,其实有许许多多疗效很好的医案,有些疗效都超出我自己的预料,若把这些发出来,容易给患者一种神医再世的错觉,不客观。中医治病如打仗,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如果把那些疗效很差的医案集合在一起,又绝对能让你读到怀疑人生。

故,下面是一则某名老中医医案,疗效极好的个案,许多人不认可个案,表示不服气,但读后肯定会有收获。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同行或前辈,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就会吸取到他们的经验精华。总是以批判,吹毛求疵的眼光看待同行或前辈,时间久了会让人钻入牛角尖,观点偏激,自娱自乐。

作为内行人,判断一个医生的医德,对患者的态度只是表象,对待同行的态度才是他真正的人品。所以不少人成名后,对自己的经验讳莫如深,对待同行冷冰冰,甚至读什么书都守口如瓶。和蔼可亲地对待患者,那不过是因为他把患者当客户,当工具,能给他带来名与利而已。

且看且珍惜,若患者因我的文章直接受益,或通过同行间接受益,大功告成。

某男,2岁半

初诊:阵阵呛咳,喉间痰鸣,夜间为甚。病由感冒而起,历经半年未愈,迭服中西药物,疗效欠佳。西药抗生素,镇咳剂,中药小儿清肺、蛇胆川贝、止咳枇杷等,服之甚多,又曾服中药汤剂益气健脾等。近日咳嗽增重,纳食减少,面色暗滞,指纹色红,脉象滑数。此肺家郁热,因服寒凉被遏,致肺失宣降,上逆为咳。先用宣肃化痰方法,肺气宣,郁热散,其咳自止。

苏叶 苏子 前胡 白前

浙贝 杏仁 杷叶 茅根

芦根     五副

二诊:上药服至三剂,咳嗽全止,喉间已无痰声。继用前方,加焦三仙以和胃气。又服5剂,纳食大增而痊。

原按:小儿感冒咳嗽,本可一药而愈,奈何迁延半年之久,大概皆惑于炎症之说,而频用寒凉之剂,或滥用西药抗生素。或家长不知,听任患儿恣食冷饮,致肺中郁热被遏,不得宣散,故久咳不已。《内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咳嗽一症,肺之疾也。患咳者,勿令受寒冷刺激,勿恣食冷饮食物,勿服寒凉之药。治咳之要,以宣散为主,故曰宣肺止咳。此治感邪咳嗽之法,内伤虚咳不在其例。

通过一个案子,医生与患者都能读出来有用的信息,而并不是要求我们生搬硬套,照方抓药,那就太机械了。案子,可以让我们脑洞大开,拓展诊治思维,学习用药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