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禹锡:有人青眼相赠,有人进退与共,有人把酒唱和,夫复何求?

 莉子0529 2020-03-20

作者:令史   来源:古诗词文苑(ID:songciba)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看似凄楚的人生境遇,却让好多人羡慕不已。

而这个在巴山楚水生活了二十三年的人便是大诗人刘禹锡。

1.早年意气风发

公元772年,刘禹锡出生于江南水乡的一个儒学世家,他一出生便被父母寄予厚望,所以取名“禹锡”。

关于“禹锡”,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取自《尚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一说因其母亲梦见大禹赐子,“锡”有“赐”之意,故而名禹锡,字“梦得”。

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能看出其父母对刘禹锡所寄予的厚望,而刘禹锡也不负所望,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慧与不羁。

所以在别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时,刘禹锡却以“家本荥上,籍占洛阳”为自己正身,并将中山靖王刘胜称之为其先祖。

从小聪敏好学的刘禹锡深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和灵澈的赏识,在两人的指点下,刘禹锡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已有很大的影响。

刘禹锡在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

高贵的出身,自身的聪慧,加上勤勉好学,二十一岁的刘禹锡便进士及第。三十岁出头时已担任监察御史,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更为让人歆羡的是当时的掌权大臣王叔文对刘禹锡很是看重,曾以宰相之才称赞刘禹锡。唐顺宗即位后,素有改革弊政之志的王叔文、王伾将刘禹锡和柳宗元提拔到中枢位置,展开“永贞革新”,当时称“二王刘柳”集团。

面对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萎靡和一系列弊端,此时的刘禹锡政治抱负远大,想通过改革来恢复大唐王朝的兴盛。

他们采取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为政举措,但由于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官僚们的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永贞革新很快便退出历史舞台。刘禹锡也开始了自己的贬谪生涯。

2.中年风雨同路

与刘禹锡同年及第的还有一位大诗人,他就是柳宗元。刘禹锡长柳宗元一岁,二人同科及第,惺惺相惜,成为至交好友。

从此两人的命运就好像绑在了一起,那场短暂的“永贞革新”后,他们开始了人生的贬谪生涯。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柳宗元被贬柳州司马,虽然天各一方,但常有书信往来。在韩愈和柳宗元的一场哲学论辩中,刘禹锡写下《天论》三篇,助柳宗元一臂之力。

元和九年,刘禹锡和柳宗元被一起召还回京,可还没等到他们站稳脚跟,就因刘禹锡的一首诗二人再度被贬。

元和十年三月,刘禹锡游玄都观时写下《玄都观桃花》一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本是随感而发,但却被武元衡状告他讽刺众臣,皇帝震怒,于是将他贬到更远的播州,一同回京的柳宗元也被牵连,再贬柳州。

柳宗元不仅没有责怪刘禹锡,为了刘禹锡能够更好的照顾老母,还提出将自己的贬谪地与刘禹锡互换。最后在柳宗元和裴度等人的努力下,刘禹锡改贬连州。

两人一起离京,在衡阳分别时,柳宗元悲恸的写下了《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刘禹锡怎么也想不到,这次分别竟会永别。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刘禹锡闻知后“惊号大叫,如得狂病”。

柳宗元在给刘禹锡的绝笔中写道,此生有两大遗愿,一是自己的诗集未能整理成稿,二是儿子年幼,无人抚养。

后刘禹锡花了四年的的时间将柳宗元的诗稿整理成《柳河东全集》,并将柳宗元的儿子抚养长大。

唐敬宗二年,刘禹锡被召回京城,后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一诗: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3.晚年闲适吟唱

刘禹锡曾在《重答柳柳州》一诗中写道:“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然而柳宗元并未能与刘禹锡黄发相看便已作古,晚年的刘禹锡与唐朝诗坛的另一大佬甚是投契,诗歌唱和更是羡煞旁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白居易读到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时,对刘禹锡的才情佩服的五体投地,曾寄诗百首,刘禹锡读过白居易的诗后,大赞白居易的诗毫无瑕疵,世间少有。

两人一直维持着互寄诗信的笔友关系,直到宝历二年,白居易告假回洛阳养病,刘禹锡恰好从和州归京,二人在扬州初遇。

此时二人都已近花甲之年,不甚感慨,席间白居易为刘禹锡的贬谪生涯抱屈,写下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感动至极,回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此后二人无论相隔多远,总是以诗唱和,互寄思念。大和三年,白居易将两人唱和的诗歌整理出版,命名为《刘白唱和集》。此集在当时影响轰动,人们争相抄送,以示友谊。

大和五年,刘禹锡专任苏州刺史,在赴任途中抽空与白居易小聚,临别时,白居易冒雪在福先寺为刘禹锡送行,二人互赠诗文,白居易写下《醉中重留梦得》一诗:

刘郎刘郎莫先起,苏台苏台隔云水。

酒醆来从一百分,马头去便三千里。

刘禹锡回赠《醉答乐天》一诗:

洛城洛城何日归,故人故人今转稀。

莫嗟雪里暂时别,终拟云间相逐飞。

后刘禹锡每次遇见白居易喜欢的东西,都会辗转寄于他。直到开成三年,两人在洛阳相聚,至此把酒唱和,安逸晚年。

此后两人的晚年生活正如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所写那样: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不得不说,刘禹锡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贬谪生涯,但还是让人羡慕不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