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 | 张仲景50味药证·乌头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0-03-20

导读:

《伤寒论》114方,有名有药者113方,91味药,其中使用了1方次的有36药,2方次以上的有55药。《金匮要略》205方,有名有药者199方,156味药中,使用了1方次的有62药,2方次以上的有94药。

黄煌教授《张仲景50味药证》选择临床常用且仲景叙述药证比较明确的药物50味,分原文考证、仲景方根、药证发挥、常用配方四部分重点论述药物主治。

虽说仅50味,但每味药均为常用药,只要掌握好每药的主治和常用配伍,则在临床自能演化出无数新方。

5月5日起我们将连载黄煌《张仲景50味药证》。

乌  头

乌头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北乌头或其他多种同属植物的块根,有川乌头与草乌头之分,川乌头系四川栽培植物乌头的主根,草乌头为野生乌头、北乌头及其他种同属植物的块根。因川乌头的栽培始见于宋代《本草图经》,故宋以前所称乌头,应视为草乌头为妥。《金匮要略》中所用乌头也应视为草乌头。川乌头以个大、肥满、质地坚实者为佳,故处方常用大川乌。草乌头以个大肥实、粉性足者为佳,故有大草乌之名。《神农本草经》谓乌头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金匮要略》入5方次。

1

原文考证

大乌头煎治“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十),此方为单味乌头,用量也最大,为大者5枚。其主治为腹中剧痛而手足厥冷、脉沉紧者。

乌头汤治“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五)。

赤丸治“寒气厥逆”(十)。

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九)。

乌头桂枝汤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十)。

以上诸方主治均为痛证。桂枝汤虽也可用于腹痛,但其程度不重,若加乌头,则可治腹痛、身痛而逆冷、手足不仁者。

2

药证发挥

乌头主治腹中剧痛、或关节疼痛而手足逆冷、脉沉紧者。乌头与附子为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而已,故主治与附子相似不同者,乌头多用于痛证,主治腹中剧痛、或关节疼痛而手足逆冷、脉沉紧者。其舌质多淡红,舌苔多白滑。若患者舌质红绛,舌苔光薄者,或肤白形瘦者,乌头当忌用或慎用。另外,乌头毒性大,生乌头不可使用,使用市售的制乌头,也应配伍生姜、甘草,并应当久煎,方可服用。剂量也要严格掌握,切不可过量。

根据张仲景的使用经验,乌头要用蜜煎煮。其道理何在?蜂蜜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糖类饱和溶液,其密度大约为1.4,要高于水分许多。标准状态下,水的密度为1.0,沸点为100℃,而蜂蜜的沸点应该高于水的沸点,在高于100℃蜂蜜煎煮液中,乌头中的有毒成分很可能被破坏。因此,这个高温解毒的经验应该引起重视。

3

常用配方

(1)乌头5~10克(以蜜先煎),炙甘草9克,麻黄9克,黄芪9克,芍药9克。(《金匮要略》乌头汤)

应用:骨关节病见有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水肿、四肢厥冷而脉沉紧者。也可用于寒疝腹痛。

4

文献摘录

《本经疏证》乌头之用,大率亦与附子略同,其有异者,亦无不可条疏而件比之也。夫附子曰主风寒咳逆邪气,乌头曰中风,恶风,洗洗出汗,咳逆邪气。明明一偏于寒,一偏于风,一则沉著而回浮越之阳,一则轻疏而散已溃之阳,于此见附子沉乌头浮矣。附子曰除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乌头曰除寒湿痹,一主治痿,一主治痹。” 

《药征》“乌头、附子其效皆同,而后世辨别之不可从矣。”

1、张仲景50味药证之一·桂枝(上)

     张仲景50味药证之一·桂枝(下)

2、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二·芍药

3、张仲景50味药证之三·甘草

4、张仲景50味药证之四·大枣

5、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五·麻黄

6、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五·附子

朔本岐黄

正源国医

一针一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