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关乎思想的进步,而不是知识的学习

 kankan888 2020-03-20
荟思

回看这个公号推送的第一篇文章,是在2016年的4月初,距离现在也有四年了。借这个机会,絮叨几句关于教育的感想吧。


“欧拉数学荟”这个公号,是2016年启用的,至今也已经四年了。当时的想法是配合课程的推广,为了让家长更好地理解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必须提高家长群体的教育认知。

教育类的公号一般流量都不大。流量大的教育号,要么是提供所谓的“干货”,要么是戳家长的“痛点”。这些都是带有明显功利性的内容,流量大也是在意料之中。但这并不是我的目标。我也不会为了增加流量,刻意去发表这类文章。

我并不是说家长不应该关注“干货”,或是对“痛点”无动于衷。但我认为有责任心的家长需要花一点时间提升自己对教育的认知层次,而不是指望学校来承担所有的教育任务。如果一天到晚扎在“干货”和“痛点”中,必将逐步滑入功利的深渊,远离教育的本原。

说到数学教育,我们通常想到的都是跟具体的数学内容相关的话题,例如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解题思路等等。然而,这些实际上都只是低层次的技术性问题,严格来说还不属于教育问题,而只是“教学技巧”

但在很多人的眼里,教孩子学知识的各种“技巧”就是教育的全部(或者至少是绝大部分)。这是对教育的莫大误解。

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成长。确切地说,是人的思想的成长。好的教育应有助于人的思想变得成熟,不断提升自我的思考能力,具备良好的思考习惯。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认识和理解世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习很多具体的知识。然而,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本身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和推进的。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学习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知识学习都是为锻炼分析思考能力和提高理解认知而服务的

现代教育体系脱胎于18世纪的普鲁士体系。在当时,这个体系是卓有成效的。它高效地培养出大量知识工人,为德国成为工业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普鲁士人发明了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坐在课堂里面,就像普鲁士士兵出操列队一样,按四方形队列排得整整齐齐。学生提问时,必须像军队出操的时候一样,先举手,得到长官(老师)的允许才能站起,回答完以后,得到允许才能坐下。

这样的体系,实际上已经把重心转向了技术培训,为国家建设输送“有用的人才”,而弱化了教育功能。而且,随着对知识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为所谓“选拔人才”而设置竞争性考试,教学安排越来越转向应试需求,而学生则沦为了知识机器,每天都在知识的海洋里挣扎着,不得不随时面临着溺水的威胁。

数学这个古老的学科,曾经被看作是智者的游戏,以她独有的方式启迪着人的智慧。但随着其他学科越来越多地需要数学的应用,以及学校以“培养有用的人才”为目标,数学的学习内容也越来越臃肿。因而我们不得不把教学内容编排得越来越紧凑,没有时间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反而努力地研究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让他们去找到问题的答案。时至今日,数学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学习解题的科目,而不是提升思考能力的方式。

事实上,大多数家长都能感觉到现在的数学学习越来越走火入魔,但他们既没有能力看清楚这个魔道,也不愿去反抗这个魔鬼。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校只是披着“教育”的外衣,实质上已经成为汇聚了各方利益的综合体——从国家层面,到学校和老师,再到家长和学生,都指望着从中攫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家长这个群体在教育认知上的素养仍然亟待提升。大多数家长要么是抱着“甩手掌柜”的心态,把学校当做孩子的“教育保姆”,要么是以时间或者能力不够为借口,不愿投入精力提升自己的教育认知水平。

也有少数家长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阅读了很多文章和书籍,常常张口就引用什么教育名言或是理论。然而因为缺乏相应的实践体会,他们往往是从字面上进行抽象的理解,并且不自觉地加入自己的想象,构建出他们心目中对教育的认知。

比如,有的家长很认可倡导正面鼓励孩子的教育理念。他们对“鼓励”的理解就是表扬,而且要“真诚地”表扬。即使孩子有一些表现是错误的,他们也不敢指出,生怕孩子受到打击,情绪不好。

他们只看到“鼓励”的积极影响,忽略了其消极的一面。当鼓励的度把握得不好时,消极影响就会超过积极影响。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很难接受批评。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关于教育的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它想表达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教师这个职业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跟这句话的理念也是非常契合的。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如果想做到“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首先要建设好自己的灵魂,而不是依赖什么取巧的手段。当孩子睁开眼看世界时,需要有人去引领他。教育的任务,就是引领孩子的思想走向成熟。如果父母和老师都不能扮演好教育的实践者的角色,孩子的思想就会成为“孤魂野鬼”,无所依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