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湖上有了云南白茶,云南岩茶何日可期?

 小陈茶事 2020-03-20

《1》

以前觉得,我们福建是产茶大省。

从闽北,到闽南,到闽东,都有名优好茶崭露头角。

从唐末开始,直到明朝结束,皇家的御茶园,专供皇帝和王公大臣达官贵人喝的茶,一直在福建北部,建瓯到武夷山一带栽培、种植和加工 、制作。

再千里迢迢运到京里去上供。

这些,有各种正史野史、诗文笔记记录在案,上有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下有蔡襄的《茶录》,笔笔可证。

文人雅士如苏东坡,亦写下了“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先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这样形象描写吃点茶场景的句子。

在这首著名的苏词里,“建溪”,水域名称,福建省闽江的北源,水系源头在武夷山脉和仙霞岭余脉。溪水流经处,便是当时宋朝北苑贡茶的基地,今天的建瓯、武夷山一带。

可见宋朝时的上层社会,便以喝到福建茶,为荣,为贵。

上流社会的社交,聚会,都是以吃到北苑贡茶基地出产的茶饼为基本标配。

像苏东坡这种在上流社会边缘打转的人,当然更是对福建茶趋之若鹜,喝到皇帝御赐的顶级好茶饼“密云龙”,赶紧发“朋友圈”: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

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

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文字里,极尽炫耀之能事。

也不知道是拍彩虹屁,还是真的感觉如此玄乎。

总之宋人一生嗜茶,谁的诗词里都脱不开茶的影子,不论是李清照还是王安石、欧阳修,谁也脱不开对福建茶的梦寐与渴求。

《2》

后来去了云南,才发现,云南的茶,是真多。

黑茶,晒青绿茶,红茶,应有尽有。

连近年来茶界新崛起的网红——白茶,这两三年云南人也开始加工制作了。

难怪去买云南茶时,报价与别的地方不同。

去杭州买龙井,是按克报价的。

去武夷山买肉桂,是按斤报价的,当然,顶级的比如牛栏坑肉桂、大红袍,照样是按克卖。

去福鼎买白茶,也是按斤报价的,比较稀少的荒野白茶,零售则按罐卖。

然而去云南买白茶,却是按公斤报价的。

上来就是一公斤多少钱,在六大茶类里独此一份,豪气干云!

果真是地大茶多,差一点就按吨卖了。

除了茶多,云南的古树也很多。

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古树。

并且古茶园也未必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位于深山密林区,云南少数民族世代依山傍水,居于深山(现如今有一些山民,普通话还不利索,沟通全靠猜和纸笔),故而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居住地,跟古茶园,相隔并不遥远。

这就让当地人,对古茶树,不那么稀罕——物以稀为贵,在武夷山,谁家有一片老丛水仙,是祖上余荫,人人羡慕的。在福鼎,谁家有一片荒野茶园,也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

而到了云南人这里,几十年树龄的茶树,人家根本不重视,就随意地把房子和茶厂,建在茶园子边上,洗手间厨房没地方建,干脆砍掉几棵不那么老的茶树......

什么叫古树多了任性,在云南茶农这里,诠释得淋漓尽致。

《3》

抛开云南的地盘大、茶叶产量大不说,我们云南茶人,是真的很用心在学习各省份的茶叶制作方法,这点值得国内各大茶类学习。

兼容并蓄,集各家所长。哪一种茶类如日中天,云南茶人就能迅速学习这种茶类的制作方法,并瓜分市场。

就拿现如今流行的、按颜色区分的、原产地分布于不同省份的六大茶类来说,我们云南茶人就学走了四种——黑,红,绿,白。

四种,占了六大茶类的半壁江山了。

真真是极牛的。

据传,云南茶最早的做法,是晒青绿茶。

接着云南茶吸收了正山小种的做法(桐木关是官方认可的世界红茶发源地,所有红茶工艺皆起源于此),做出了云南红茶——滇红。

再接着云南茶吸收了白茶的做法,再结合普洱的晒青工艺,做出了云南白茶(大多数人做生普是不烘干的,不知道做云南白茶时,会不会烘干?)

月光白是不是白茶,还有待专家或者法规确定——按网上能查到的月光白的资料,它是夜里采摘的,这就不符合传统白茶的加工制作要求了。

除了月光白,原本在春秋两季采摘制作普洱茶的小树,也被个别的茶农采摘夏季茶,做成了白茶。

宽枝大叶,枝蓬叶阔,梗长而虬劲,5克就是一大盖碗,白茶标准的100-110毫升盖碗,根本装不下它,只能换更大容量的盖碗来冲泡。

茶与水比例的增加,让这形似秋寿眉的云南白茶夏茶,泡出了清淡的口味,和并不浓郁的汤感。

只能用极低的价格,赢得市场青睐。

但是,用夏茶做白茶,在福建是不允许的。

由于天气热,日照时间长,叶片薄,苦涩物质含量高,做出来的成品茶,口感是不好的。

这种普洱夏茶做的白茶,如果用福建白茶的标准盖碗冲泡,汤感肯定是不好的。换了大的盖碗,反倒是遮掩住了它的口感方面的缺点。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如果云南茶农们真的想要好好发展白茶的话,不妨用普洱春茶的茶青来做白茶,那做出来的成品,必定能与福建白茶一较高下,争一日之长短。

《4》

云南茶人的这种调整适应的能力,非一般人所能及也。

这一点,福建茶人,完全不合格。

我们福建的茶人,老是喜欢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各种研究,各种深挖,各种精进。

做岩茶的,喜欢钻研各种更好的技术。

比如如何摊晾才及时,如何摊晾才薄,才透,才能让茶叶顺畅走水。

比如如何让茶叶香气保留更多,而汤感又更饱满醇厚。

比如培育一些新品种,能把古老名丛的品种香气和滋味给延续和保留下来。

比如如何让岩茶退火时日缩短,却又能保持传统的火功与成熟的发酵风格。

比如,如何让更多的外省茶客们,喜欢上武夷岩茶,接受武夷岩茶的味道,不再是觉得烟味重,口感重......

总之,都是在武夷岩茶这个圈子里打转,深入,垂直。

福鼎白茶人,也是同样的性子。

福鼎自古产白茶,于是,他们就没有想过去研究别的茶类的加工制作方法,只努力钻研白茶。

白茶的种植,白茶的等级,白茶的萎凋,白茶的烘干,白茶的品鉴,白茶的品质......

每次上山,总是见到有茶农,去S师傅家里参观。

看他是怎么摊青的,怎么晒的,怎么萎凋的,何时烘干,烘干的手法......

学习同行的技术,尽最大能力做好自己本土的茶,是福建茶人毕生的使命感与追求。

《5》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黑红白绿,云南都有了,而独独武夷岩茶,这颗自明朝大红袍横空出世之后,便闪亮茶界星空的明珠,为何没有被喜欢兼收并蓄的云南茶人所青睐并学习借鉴呢?

时至今日,云南白茶已经逐步蚕食市场,而云南岩茶,却并未现世。

这是何道理呢?

某位“武夷岩茶坑三代”一语道破天机:我们武夷岩茶的焙火工艺,太复杂了,成本太高了,外面的人懒得学,也学不来。

确实,昨天的文章里,村姑陈刚给列位看官科普了武夷岩茶的焙火工艺,有各种步骤,和各种火功,有各种方法,有明火还有暗火,连木炭的树种都有严格的要求。

别的茶类的茶农,如果学习白茶,门槛相对低一点,只有家里有足够大的摊晾场地,有烘干设备,就能做成高仿白茶,普通消费者也喝不出来。

但岩茶就不一样了。

岩茶要发酵,半发酵,还要焙火。

焙火不仅焙一道,还要焙二道三道。

焙火不仅是一种温度,还有可能要按天气的温度与湿度的不同,调整温度。

每次焙火的时间长度,也不一样,需要根据不同的茶树品种,调整焙火的时长。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调整焙火的时长。

甚至,在设备上,也与别的茶类不同。

要专门建一间到几间焙火间,还要专门请有经验的焙火师傅——这里面不仅涉及到技术壁垒,还涉及到人才壁垒,别的茶类的人,不是那么容易模仿的。

故而,我们只看到武夷山的茶人,在大玩特玩武夷岩茶,而外省,却无呼应者。

因为别的茶类,要想跨界学习武夷岩茶的制作,成本太高。

要投入时间成本,要投入人力成本,要投入经济成本,然而,这三个成本投进去了,能不能把茶做出好滋味,却仍然是个问号。

茶做不好,便卖不出去。那投入的成本,岂不就打了水漂?

这样风险太大的业务调整,外省的茶人想一想,便望而却步了。

这便是,武夷岩茶至今仍在福建省内一枝独秀,没有像福鼎白茶一样花开遍地的主要原因。

《6》

任何事物,都是有竞争壁垒的。

就像不是每个写手都能成为村姑陈。

也不是每个34D都能成为李麻花。

福鼎白茶之所以遍地开花,一是因为它太火,二是因为大量消费者喝不懂,三是因为它的工艺,虽然不简单,却让人以为很简单——可以简单地模仿,可以简单的生产。

再用极低的价格,打进福鼎白茶辛苦培育多年的市场。

这是福鼎白茶的幸,也是它的不幸。

幸得武夷岩茶,拥有独特的工艺壁垒,方才,幸免于烂大街的命运。

当然,市场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市场也需要洗牌,需要时间的沉淀,让好的茶留下来,让不好的茶淘汰。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品茶能力,需要提升,需要加强。

等到大多数人都能知道白茶的标准,知道好白茶的香气滋味,知道不好的白茶的典型特征的时候,白茶市场,方才可以真正的,海晏河清。

真诚地希望,所有想进入白茶市场的茶区,云南也好,贵州也罢,四川也行,都能认真地学习和研究白茶的技术,白茶的工艺,白茶的传统,白茶的标准,尊重白茶的品质,不把它当成短期谋利的工具,而是真心地想呵护这朵茶界之花,让它继续盛放于这个太平盛世。

白茶兴盛的年代,都是美好而富足的时代。

比如,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的大宋朝。

以及,刚过完70周年庆典的,新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19年,小陈茶事白茶系列品鉴文章

2019白毫银针,山花香里说丰年的田园雅趣

2019特级白牡丹,香型多变,美不胜收!

2019荒野牡丹王,独坐幽篁里的雅淡疏狂!

2019头采米针,香得温柔绵长的陌上桑!

苦楝花、夜来香....一款白牡丹能集齐几种香?

2019荒野银针,一位花香四溢的狙击手

柚子香白茶,潜藏在夏初的一片清凉幽景!

撞进你灵魂深处的2019清明白牡丹!

2019一级春寿眉,清郁花香里的欲说还休!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