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昵称32901809 2020-03-20

我们都知道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他可以说是多才多艺,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是少年得志,在21岁就中了进士,按说后来应该一马平川,高官厚禄才对,可是中年后他的仕途为什么这么不顺:

公元1080年,也就是元丰三年被贬黄州,在黄州待了四年多的时间。

公元1094年,也就是绍圣元年六月,又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公元1097年,也就是绍圣四年,已六十二岁的苏东坡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再次被贬。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其实每次被贬,除了他自身性格的原因外,还和他昔日的一位好友有关。如果他这位好友在他被贬期间不加以陷害的话,没准苏东坡就可以在惠州颐养天年了,也不至于被贬到海南那座荒岛上。

我们就从苏轼在凤翔为官期间说起,

苏轼在凤翔结识了很多好友,其中有一个好友叫章惇。

其实章惇和苏轼都是同一年中的进士。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当时章惇在商洛令任职,商洛属于商州,隶属于永兴路。

苏轼在凤翔府任职,凤翔府则隶属于秦凤路,永兴路和秦凤路同属于陕西路。

永兴路和秦凤路的州试常在一起举行。

公元1062年,也就是嘉祐七年秋,章惇与苏轼同为主考官,就这样俩人结识了,由于兴趣相投,俩人常在一起游玩,后来就成了好朋友。

章惇出生于官宦世家,字子厚,是银青光禄大夫章俞之子。闽北浦城人,博学善文,文武皆通,据说他从小在浦城闻鸡起舞、清晨练字,传世有书法珍品《会稽贴》,

章惇的祖先是五代名将章仔钧,且有武功传承,抱负甚深。所以说他是一位文武全才。

据说嘉祐二年,章惇和他族里的侄子章衡一起赴京同考,他的侄子中了状元,他没中,章惇感觉到羞耻而拒绝低就,第二年再考,中了进士榜列甲科,可见他生性刚强,个性强悍。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苏轼和他经常煮酒论诗文,关系非常融洽。

一天章惇在家里坦露着肚皮躺在床上,正好苏轼来拜访他,章惇就抚摩着肚子问他“你看我这肚子里面有什么东西啊?”

苏轼坏笑道:“一肚子都是谋反的东西!”说完二人哈哈大笑。

有一次两人一起去终南山游玩,走到仙游潭悬崖峭壁时,章惇执意拉苏轼到对面的峭壁上题字,可是潭深万丈,深不见底,中间只有一根横木连接,非常的危险。苏轼往下看了一眼,便已心惊肉跳,哪里还敢过去。

只见章惇镇定自若地走向那独木桥,犹如猴子一样攀着树木跳下,然后用笔墨在峭壁上书写到“苏轼章惇来此”。写完之后他又原路返回,面不改色心不跳,非常的淡定,苏轼看着章惇的行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令他对章惇即敬佩又有些惧怕,他抚摸着章惇的背开玩笑道:“以你的胆识,将来一定能杀人。”

章惇就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啊?”

苏轼说:“能够不顾自己的性命,这么拼命的人,定能杀人啊。”

章惇听后大笑。

苏轼恐怕绝对想不到,他的这句玩笑话后来竟验在了自己的身上,章惇居然会对自己下狠手。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公元1075年,也就是熙宁八年十月,因御史中丞邓绾、御史蔡承禧等弹劾,章惇以三司使出知湖州。

苏轼当时任密州太守,闻讯就作了首诗来安慰章惇:

《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其一)

方丈仙人出淼茫,高情犹爱水云乡。

功名谁使连三捷,身世何缘得两忘。

早岁归休心共在,他年相见话偏长。

只因未报君恩重,清梦时时到玉堂。

章惇在仕途猛进之时忽然遭此打击,其心情可想而知。

作为知心朋友的苏轼,其和诗满是宽慰之语。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后来章惇在知湖州任上,曾游飞英寺,作《飞英题留》诗。

公元1079年,也就是元丰二年,苏轼出知湖州,也去游飞英寺,留有《次韵章子厚飞英留题》:

款段曾陪马少游,而今人在凤麟洲。

黄公酒肆如重过,杳杳白蘋天尽头。

诗中苏轼以马少游比喻章惇,在游飞英塔时,苏轼看到章惇以前写的诗,回想起自己曾陪同章惇一起游终南山的事,为如今二人相隔遥远,不能一起同游而感到遗憾。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大家都知道苏轼经历过“乌台诗案”,其是吧,只要苏轼专心干好自己的工作,不乱议论政事,后来也应该不会被贬。

你想啊!你的上司想要搞改革,搞创新,作为下属不但不支持,还唱反调,后来把宋神宗惹急了,宋神宗就想把苏轼给踢出去,这皇帝一意会,下面的人就开始找苏轼的差了,

结果宰相王珪找到了苏轼写的一首诗,就对皇帝说,苏轼对陛下有不臣之心。他曾作《桧》诗:

根至九泉无曲处,岁寒唯有蛰龙知。

龙本在天上飞,苏轼却要求地下的蛰龙,还要在九泉之下去求,这不是诅咒陛下,要造反吗?

章惇听后为苏轼申辩,龙并非专指人君,大臣也可以被称为龙。

宋神宗觉得章惇说的有理,想当年诸葛孔明被人称作‘卧龙’,可他并不是人君。

后因为章惇,王安石等人的搭救,神宗才对苏轼的处分减轻了。把他贬到了黄州 。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苏轼被贬到黄州,他昔日的朋友怕被连累就都不搭理他了,这时章惇在朝廷已经升任副宰相 ,当别人都唯恐避苏轼不及的时候,他却不怕影响自己的仕途,仍然对一个罪臣不嫌不弃,并且还写信安慰苏轼 ,在信中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苏轼的深切关怀,还劝慰苏轼以后要谨言慎行,安心养息。

苏轼收到信后很受感动,想到往日自己话多,不安分守己,如今遭贬只有章惇不嫌弃他,从心底里感叹章惇与那些个世俗之人不同。在苏轼心里,觉得章惇就像亲兄弟子由一样时刻在真正关心着自己。

于是苏轼就给章惇写了回书:

轼顿首再拜子厚参政谏议执事。去岁吴兴,谓当再获接奉,不意仓卒就逮,遂以至今。即日,不审台候何似?

轼自得罪以来,不敢复与人事,虽骨肉至亲,未肯有一字往来。忽蒙赐书,存问甚厚,忧爱深切,感叹不可言也。恭闻拜命与议大政,士无贤不肖,所共庆快。然轼始见公长安,则语相识,云:“子厚奇伟绝世,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乃其余事。”方是时,应轼者皆怃然。今日不独为足下喜朝之得人,亦自喜其言之不妄也。

——《与章子厚参政书二首》其一)

苏轼在回信中,深为章惇做了副宰相而高兴,他想起和章惇初相识时说的“子厚奇伟绝世,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乃其余事”果然得到了证实。

他在感激章惇“存问甚厚,忧爱深切”的同时,还给章惇一五一十地述说了自己黄州生活的一些细末琐事,如果不是亲近朋友、知己怎会如此说。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俩人如果一直这样该多好,你仕途不顺我写信安慰安慰你,我仕途不顺你写信安慰安慰我。

然而好事多磨,为了一场宋神宗掀起的熙宁变革,俩人卷入其中不同的阵营,章惇是坚定的改革派,而苏轼是旧党,新党旧党相互攻讦,造成了朝廷动荡。他俩官场产生了隔阂,关系嬗变。

公元1085年,即元祐元年,宋神宗驾崩,宋哲宗即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任宰相,并且把新法都给废除了。她很快将乌台诗案被贬官的苏轼召回重用,8个月内连升三次,直当到翰林学士,知制诰,距离宰相只差一步。

而章惇呢,被贬往汝州。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苏轼为了安慰朋友。就给章惇写了一封信,叫《致子厚宫使正议帖》

信里有这样一句:“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独先获其渐,岂胜企羡。”

意思就是说,早先咱俩都有隐居田园的梦想,没想到你先我一步实现了,可真让我羡慕嫉妒恨呀。

当时两人身份悬殊,苏学士却还向以前一样,用一副幽默诙谐的口吻。虽然他是出于善意。但章惇受不了了。你想啊,他正在倒霉,觉得苏轼在挖苦和嘲讽他。甚至他觉得自己被贬,苏东坡有可能参与弹劾他。

就因为这事,章惇记仇啦!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这封信写完没几年,宣仁太后去世了,苏东坡的后台垮了。

公元1094年,也就是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 ,他接着推行新法,重启改革。章惇东山再起,又被重新启用为宰相。

章惇上台后,心想机会来了,我要对曾经和我过不去的官员进行打击报复。

于是苏轼和苏辙兄弟俩就都被逐出了朝堂。这次把苏东坡贬到了岭南荒蛮之地广东惠州。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我们都知道苏东坡在黄州期间,已经学会了看淡事事无常,他的心变得越来越豁达。

所以这次被贬这么远,他料想已无回还之日,自己还是看开点吧。他到惠州第一天就写了一首诗: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宋 · 苏轼

仿佛曾游岂梦中,

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

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

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

会有幽人客寓公。

刚到,他就把惠州人民扶老携幼热烈欢迎他的盛况描写了一番。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每天荔枝都吃到撑,做岭南人真好啊!到哪里就把哪里当做我的故乡吧!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苏东坡是不管日子多么艰难,也要苦中作乐。

苏东坡在广东惠州时曾住在一座寺院,他曾作过一首诗:

《纵笔》 宋 · 苏东坡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他在诗中说自已在条件恶劣的岭南地区,当地人很尊敬他,寺中的道人连敲钟都很轻,所以他可以踏踏实实的好好睡觉,真的是难能可贵啊。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很快,苏东坡在惠州的这些事情就传到了章惇那儿,章惇不乐意了,心想我贬你到惠州是要看你吃苦的,你倒好,过得比我还滋润,荔枝每天竟然都吃到撑得慌,我都吃不上荔枝。

贬,再贬 ,这次把你贬到天涯海角去,让你再也回不来 。

章惇想和苏东坡玩文字游戏,你苏轼的字不是叫子瞻吗,瞻与儋偏旁相同,那就贬你去儋州吧;

苏辙字子由,雷字下有田字,那就贬雷州吧。

据说在宋朝,流放海南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

不得不说苏东坡真的是有识人的能力,他早前看章惇看得真准。只是他万万没想到,章惇会把这狠劲发到自己身上,使得自己生命的最后十几年,一直在流放漂泊中度过。本来他都打算在惠州养老了,这下可好,又要南下海南。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公元1097年,也就是宋哲宗绍圣四年四月,苏东坡将家属都安置在了惠州,自己只带着三儿子苏过前往被贬之所。

苏东坡把家里的事都料理好了之后,曾给朋友写过一封信,信中能看出他当时已经感觉到自己必会死在海南,再也回不来了。

“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长子:苏迈),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与诸子,死则葬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乃东坡之家风也。”

意思是说他到了海南,先造个棺材,再挖一个坟墓。自己死后就葬在海南,并为此立下遗嘱,对长子苏迈吩咐后事。此去他已经没有再报生还的希望。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于是他们就启程赶路,当走到广西梧州时,才听说苏辙也被贬了,现在他就在藤州(今广西藤县)。所以在去海南前,他要赶着和弟弟见一面。

于是苏东坡在路上就作了首诗:

《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

九疑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月未落江苍茫。

幽人拊枕坐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他由琼州去儋州的旅途中,遇到了一场雨,激起他新的创作热情 ,于是他即兴创作了五言古体,可以看出他晚期作品别具一种奇特放纵的风格。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

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

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苏东坡到了海南之后更是口无遮拦,把自己比做神仙下凡:

《入寺》 宋 · 苏东坡

曳杖入寺门,辑杖挹世尊。

我是玉堂仙,谪来海南村。

多生宿业尽,一气中夜存。

旦随老鸦起,饥食扶桑暾。

光圆摩尼珠,照耀玻璃盆。

来従佛印可,稍觉魔忙奔。

闲看树转午,坐到钟鸣昏。

敛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温。

不过他呈给官府的一封谢表却是这样写的:

“臣孤老无托,瘴疠交攻,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迎于海外,宁许生还?”

谢表言辞哀凄,痛苦绝望之情可谓溢于言表。

他到了海南后其实挺孤独的,后来他就学陶渊明的精神,从他的诗里看出来: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中一首)

斜日照孤隙,始知空有尘。

微风动众窍,谁信我忘身。

一笑问儿子,与汝定何亲。

从我来海南,幽绝无四邻。

耿耿如缺月,独与长庚晨。

此道固应尔,不当怨尤人。

在《和陶和刘柴桑》诗中,他以“自笑四壁空,无妻老相如”自嘲,自朝云去世后,他再也没遇到过艳遇。

在写给侄孙苏元老(字子廷)的一封信中,说自己跟儿子苏过在儋州过的日子是“相对如两苦行僧尔”。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苏东坡在海南待了三年之后,宋哲宗驾崩了,宋徽宗继位。

公元1100年,苏东坡遇国家大赦北归。

当他和儿子苏过离开儋州时,当地许多老百姓担着酒水与干粮,一路为他们送行。

苏东坡心里感念当地人的热情,就作了一首诗:

《别海南黎民表》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他说他就是海南的子民,这一走恐怕今生再也不会相见了,你们就当我跨海去远游吧,都留步吧。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苏东坡在澄迈留下了他在海南的最后一首诗歌: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 ·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诗中回顾了他在南方流放的经历,被贬到南方荒蛮之地,虽然是九死一生,但他并不悔恨。因为这次被贬海南,就像是一趟旅游,见闻奇绝,是他这一生都不曾有过的。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宋徽宗一登基,就把章惇曾经打击过的大臣纷纷录用,这些大臣就开始弹劾章惇,历数章惇的罪行,于是徽宗就把章惇贬到了越州,接着一贬再贬,最后贬到雷州,令其子孙不得入朝为官。

真是大快人心,再看苏轼北归,一路受到热情款待。别提心里有多舒坦了。

当年拔贡时苏东坡亲自点头名的章援,是章惇的儿子,他此时写信给苏东坡,委婉地说辅佐君王的人,一言之微,足以决定他人之命运。

豁达的苏东坡回信:“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

后章惇在贬所逝世,享年七十岁。到大观三年恢复名誉。赠观文殿大学士、太师,追封魏国公。

苏东坡也死在了回归的途中。

苏轼会被一贬再贬,除了自身原因,还与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关。

章惇与苏东坡,曾经的知心好友,随着帝王的不断更迭事变,他俩后来成为了政敌。章惇因一己之私致使苏东坡晚年漂泊荒岛,可苏东坡豁达却不怪他。

是啊!为什么要怪他呢,如果没有章惇的关照,或许苏东坡这一生都不知道荔枝、椰子、槟榔是什么味道。也见识不到这么多的奇峰异景,风土人情!

最后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能让我们现代的人惊醒 ,无论做人或者做事都要给别人留有余地,留条路,因为给别人留条路就是给自己留条路。

此文为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