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便秘的中医辩证治疗

 想开就是晴天 2020-03-20


14-11-29  风声之家  

  1中医如何认识“便秘”?

中医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在我国古代医学中,便秘有很多名称,如“大便难”、“后不利”、“脾约”、“闭”、“阴结”、“阳结”、“大便秘”、“大便燥结”、“肠结”等。

古代医家对便秘的产生原因有许多论述,认为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其中,便秘与肾、脾、胃、大肠、肺、气血津液、寒热虚实等均有关。历代医家认为:在水谷传化过程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下行;脾主运化,其气上行,小肠“受盛”经脾胃作用后的水谷进行泌别清浊;大肠传导糟粕。所以,胃的腐熟失常与气失和降,脾的运化失司及清气不升,小肠的泌别失职,大肠的传导异常,均可引起大便异常。肾主液,肺主气,当肾虚肺燥时也可引起大便秘结。历代医书中,对此论述很多:“大便秘结,肾病者也。经曰,北方黑水,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盖以肾主五液。津液甚,则大便调和。”“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然燥结之病不一,有热燥,有风燥,有阳结,有阴结,又有年老气虚,津液不足而燥结者。”以上论述非常重视肾阴亏虚、津液不足、胃气受损等因素。有关热与寒可致便秘的论述也很多:“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结,壅塞不通也。”“闷俗作秘,大便涩滞也,热耗其液,则粪坚结而大肠燥涩紧敛故也。”“手足冷,大便秘,小便赤,或大便黑色,脉沉而滑……此名阳证似阴也。”而清代医家则提出了便秘与肺燥有关的观点:“大便闭结,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更有医家提出便秘与房事、饮食、七情等均有关的论述:“原其所由,皆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道失常,渐成结燥之证。”提出“虫积”、“七情气闭”、“痰滞不通”、“药石毒”、“脏寒”、“血液枯”等均可导致便秘,从而更充实了便秘的病因学说。

中医对便秘的治疗亦有较深的研究。治疗上提出了不可妄用攻下,“……大抵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如妄以峻利药逐之,则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矣。”明代医家李中梓提出妄用攻下之害:“每见江湖方士,轻用硝黄者十伤四五,轻用巴豆者十伤七八,不可不谨也,或久而愈结,或变为肺痿吐脓血,或饮食不进而死。”因此治病必须求本。除药物治疗外,清代医家还注重利用导引术治疗便秘,保生秘要曰:“以舌顶上腭,守悬雍,静念而液自生,俟满口,赤龙搅动,频漱频吞,所降直下丹田,又守静咽数日,大肠自润,行后功效。”

中医很重视便秘对人体的影响,早在汉代,医家便提出腑气不通致衰的理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五味入口,即入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说明了保护大便通畅,易延年益寿这个道理。因此,一旦患了便秘,要立即找出原因,及时治疗,以免后患。

2中医将便秘分为几类?

我国古代医家对便秘的分类法较多,如《伤寒论》将便秘分为“阴结”、“阳结”、“脾约”、“津竭”等;后世医家又有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冷秘、虚秘、热燥、风燥之分。后又因立名太繁,又将便秘以阴结和阳结来概括:有火者为阳结,无火者为阴结。现代中医内科著作中,多将便秘分为热秘、冷秘、气秘、虚秘(又包括气虚便秘、血虚便秘、气血俱虚便秘)。

何谓热秘?

所谓热秘,是指由于胃肠积热,即燥热内结,耗伤津液,使大肠传导失润,大便干结而引起的便秘。

热秘好发于素体阳盛,嗜酒、喜食辛辣食物,或热病之后的人。

何谓气秘?

所谓气秘是指由于气机郁滞,通降失职,使糟粕内停,不能下行所致的便秘。

气秘多发于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畅或久坐不少动的人。

气秘和热秘均属于实证便秘。

何谓冷秘?

所谓冷秘是指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生,致阳气不通,肠道传送无力,大便艰涩所致的便秘。

冷秘多发于年老体衰及久病者。

何谓“虚秘”,如何分类?

所谓虚秘即虚证所致的便秘,是由于劳倦、饮食内伤或产后、病后以及年老体虚,气血两亏,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液不能滋润大肠,而导致大便排出困难,以致秘结不通。

虚秘分为气虚便秘、血虚便秘以及气血俱虚便秘三类。

3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机是什么?

饮食入胃,经过脾胃运化,吸收其精华之后,所剩糟粕由大肠传送而出,即为大便。如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质干燥或坚硬,即可形成便秘之病。

祖国医学认为,便秘的基本病变,虽属大肠传导失常,但与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阳明胃热过盛,热灼津液,津伤液耗,肠道失润;脾气不足,则气虚而传送无力;肝气郁结,气机壅滞,则“气内滞而物不行”,或气郁化火,火邪伤津,亦可使肠道失润;肾开窍于二阴而恶燥,又主五液,肾阴不足,则肠失濡润,肾阳不足,则阴寒凝滞,津液不通。故四者功能失调,皆为便秘之由。

便秘一病,可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肠胃积热者属热秘;气机郁滞或饮食积滞,腑气不通者属实秘;气血亏虚者,则为虚秘;而阴寒凝滞,滞液不行者,称冷秘或寒秘。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如热秘、气秘属实,虚秘、冷秘属虚。而寒热虚实之间,常互相兼挟或演变。如热秘误治或失治,经久不愈,津液日耗,进损肾阴,而致津液不足,大肠失润,其病由实转虚。气机郁滞,日久化火,则气结与热结并见。气血虚弱者,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怫郁,则虚实相兼。冷秘者,乃阳虚阴寒凝滞,但若温燥太过,耗其津液,或阳损及阴,可见阴阳并虚之证。

总之,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是便秘发生的主要机理。

4热秘的中医辨证要点是什么?

热秘的发生多由于素体阳盛或饮食辛辣厚味,或热病之后,燥热内结,灼伤津液,腑气不通,而致肠道郁热,失于濡润。其主要见症及辨证要点是内热症比较明显,大便干结,腹部胀满,按之疼痛,口干口臭,舌质红,苔黄燥,脉象滑而数。另外,还可兼见一些内热症,如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身热面赤等症。

5虚秘的中医辨证要点是什么?

患者因劳倦过度,年高津衰、或病后、产后及失血过多,以致气血虚弱。气虚则传送无力,血虚则大肠失荣,故见大便秘结或排便艰难。故对于虚秘又当分为气虚便秘及血虚便秘两个方面。

气虚便秘的辨证要点及主证是:患者虽有便意,但每于临厕而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舌质淡嫩、苔薄、脉虚,而兼有面色白光白、神疲气怯、便后乏力等气虚证。有时还会出现肛门坠迫,甚则脱肛等气虚下陷证。

血虚便秘的辨证要点及主证为患者大便秘结如栗,因血虚而见面色萎黄无华、唇爪舌淡、脉细等症,而兼有头晕目眩、心悸等血虚证。血虚同时兼有阴虚者,还可见口干少津、五心烦热等阴虚内热之象。

6冷秘的中医辨证要点是什么?

素体阳虚,或病后阳气虚衰,以致阴寒内盛,凝滞肠胃,阳气不运,津液不布,故而形成冷秘之证。其主要见症是: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腰膝酸冷,舌质淡、苔薄、脉沉迟,而以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脉象沉迟为其辨证要点。其兼证有小便清长,面色白光白等虚寒之象。如属寒实停滞,则证见大便秘结,腹痛胀满,喜热饮,畏风寒,脉弦紧有力等证。

7便秘的诊治要点是什么?

便秘之病机,与肺、肝、脾、肾有关。按虚实分类,实证有热结、气滞;虚证有气虚、阴虚、血虚、阳虚。便秘的治疗,虽以通为主,但属热结者,宜兼泻热,气滞宜行气导滞,气虚者益气润肠,血虚者,养血润燥,阳虚者用温肠通便之法。上述诸秘,有时单一独见,有时相兼并见,故多种治法,应随证灵活运用,如气虚和血虚便秘,往往相兼出现,治疗时,应根据气血偏虚程度,采用益气养血,润肠通便之法。气虚而兼阳虚者,则宜益气润肠,佐以温阳通便之法。血虚而兼燥热者,则以养血润燥,佐以泻热通腑之法。因此,便秘的治疗,不能机械地统用通下之法,而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证候,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老年人便秘以虚为主,实者少见,虚中挟实者尤多,因此,临证应辨虚实性质,以指导用药。尤其重视饮食和生活的调节,注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8何为宣肺通便法?

肺主宣发、肃降,从而维持了人体的新陈代谢。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的宣发肃降,对保持大肠腑气的通顺,有着重要作用。若肺失宣肃,则大肠传导功能失职,致大便秘结,或大便不通。用宣肺通便法,可收良效,如宣肺通便汤,药用:桑白皮、杏仁、桔梗、枳壳、前胡、苏子、瓜蒌仁、郁李仁、芦根、甘草。用于肺失宣降,阴虚肺热等肺系疾病而致的便秘,其效最捷,非承气类、麻仁类方所能及。主要取其正本清源,启上通下之用,为治病求本、通便之良法。

从另一侧面讲,大便通调,也有利于肺气的宣降。因此通利大便,又是治肺病的一条途径,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肺病的治愈。在治肺病的方剂中,加用通便药,可提高疗效,加速愈程。如在临证中,用麻杏石甘汤加鱼腥草、桑皮、大黄、瓜蒌,治疗小儿肺炎,其发热、咳嗽、肺部罗音均很快消失,说明通利大便,对治疗肺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8何为苦寒通下法?

寒邪化热,邪热传入阴明之腑,或温病热入中焦,以及热盛伤津,而致肠中燥结,大便不通,胸痞腹满等症。根据“实者泻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的原则,可用苦寒通下法治疗,用大黄、芒硝、二丑等为主药,荡涤热结,辅以厚朴、枳实,行气除满。代表方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等。

本法有峻下热结,通腑消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适应于阳明热结而致的多种病症:①阳明腑实证:症见发热、脘腹痞满,硬痛拒按,大便不通,烦躁谵语,甚则神昏不清,目睛不和,手足氵戢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②热结旁流,腹痛,按之坚硬有块,下利清水臭秽。③里实热症而致的疼痛,癫狂。④中毒及血瘀症。⑤热盛而致的头剧痛,咽喉肿痛,血热妄行的衄血,吐血,可收上病下取、釜底抽薪之功。

本法治里实热症为主,如出现兼证、挟证,可与它法配合应用。气机阻滞明显者,可与行气法同用,加枳实、厚朴、莱菔子等,如小承气汤;津枯肠燥者,与润肠通便法同用,加火麻仁、杏仁,如麻子仁丸;阴液亏损者,与滋阴法同用,加生地、元参等,如增液承气汤;正虚邪实者,与补法同用,加党参、当归等,如新加黄龙汤;如热毒壅肺,与清热解毒法同用,加栀子、黄芩、连翘等,如凉膈散;如高热、烦渴,与清气法同用,加石膏、知母等,如白虎承气汤,均属苦寒通下法的范畴。

本法的应用非常广泛,近年来用治急性单纯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术后肠胀气,幽门梗阻,均有显著疗效。取“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之义,并对一些热性病,感染性炎症病变,中毒性疾病,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均有良效,可使热邪、炎症、毒邪从大便排出。

9何为温阳通下法?

本方适用于肠胃寒积里实,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腹痛得温则快,或下痢久而不止,脉沉紧者。

本法常以辛热药为主,适当配伍泻下药而成,用附子、干姜祛除寒邪,配大黄、芒硝攻下里实。因温热药的剂量多于寒凉药,泻下作用仍然存在,但苦寒之性去,可达“去性取用”之目的,这是本类方剂配伍的一大特点,药后可使寒积散,积滞行,大便通,腑气畅而病愈。

本法常用方剂有大黄附子汤、三物急备丸、温脾汤(大黄、附子、干姜、甘草、党参)等。常用治急性肠梗阻、术后肠胀气、食积、幽门梗阻等属寒实者。

10何为润下通便法?

大肠乃传导之官,以通下为顺,但要常润不燥才能尽其责。若实热伤津,阴液亏损,可致肠中燥结,大便秘结或秘塞不通。此类便秘,不宜猛攻,宜用润下通便法,常用方剂如润肠丸(当归、生地、桃仁、火麻仁、枳壳)、五仁丸(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陈皮)、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炒枳实、大黄、厚朴、杏仁)。以油脂丰富的仁类药、滋阴养血药为主,适应于津枯肠燥、大便艰难,虚人、老人、产后便秘,痔疮、肛裂、肠梗阻等。

11何为通下泄热法?

热毒壅结脏腑,气血凝滞,轻则可为炎症,重则发为痈肿,常见的有肺痈、肠痈、胰腺炎等。治疗最宜通下泄热,使热毒消散下行,气血通畅,炎症消散,痈肿可消。

肺痈多为风寒伤肺化热,或热毒壅肺,热伤血脉,蓄结而成痈脓。初期可见恶寒发热,咳嗽气急,胸中隐痛,或咳吐脓痰。成痈后可见咳吐浊沫脓血,状如米粥,气喘,发热。治疗以通下泄热为主,初期可用麻杏石甘汤加鱼腥草、瓜蒌仁、大黄;痈成后可用千金苇茎汤(苇茎、薏苡仁、桃仁、冬瓜仁)加鱼腥草、大黄。

肠痈多由肠中热毒郁结,气血凝滞而成,可见发热,口渴,右下腹胀痛拒按,甚者在痛处可扪及包块,大便秘结。治疗应尽早施以泄热通下之法,常用大黄、银花、连翘、黄柏、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地丁、冬瓜仁、丹皮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通泻之品,如《金匮》大黄牡丹皮汤,天津南开医院经验方阑尾化瘀汤(川楝子、延胡索、牡丹皮、桃仁、木香、银花、大黄 ),阑尾清化汤(银花、蒲公英、丹皮、大黄、川楝子、赤芍、桃仁、生甘草)。

急性胰腺炎是急腹症之一,症见上腹部疼痛,剧烈而持久,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发热等,乃热郁腑气不通之证,治疗也以通里攻下、清热解毒为主法,常用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清胰汤(天津南开医院经验方:柴胡、黄芩、胡连、白芍、木香、元胡、生军、芒硝)。

12中医对热秘如何治疗?

热秘即古称之阳结,肠胃积热是其主要病机,故治疗宜清热润肠,方常用麻子仁丸,其药物组成为:麻子仁20g,白芍15g,枳实10g,生大黄(后下)10g,厚朴10g,杏仁10g,白蜜12g。方中以大黄、麻仁泄热润肠通便为主药,辅以杏仁之降气润肠,白芍之养阴,枳实、厚朴之下气、破气以行气除满,再加白蜜加强润肠通下的作用。若病情重则可改用汤剂。大便干结而坚硬者,可加入芒硝以软坚散结,泻热通便;如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可加入生地、玄参、石斛之类以养阴生津;如兼痔疮、便血,宜加入地榆、槐花以清肠止血;如兼郁怒伤肝,目赤易怒,脉弦数者,宜加入芦荟、朱砂(更衣丸)以清肝通便;如因痰热壅肺,以致大肠结热便秘者,宜加入黄芩、瓜蒌仁之类以清肺润肠泄热。

但须注意不可长期服用清下苦寒之剂,一般情况下当大便通后即应停药,长期服用清下之剂易伤津耗液,对于便秘伤阴者可佐加养阴之品。历代医家所用方药很多,如《类证治裁·大便不通)治热秘用四顺清凉饮(生大黄10g,赤芍10g,归身10g,薄荷10g,炙甘草6g);火盛者用凉膈散 (生大黄12g,芒硝8g,栀子10g,薄荷8g,黄芩10g,连翘10g,甘草6g);或小承气汤(生大黄12g,枳实10g,厚朴10g)。

13中医对气秘如何治疗?

气秘的病机在于气机郁滞,故治宜顺气导滞,方常用六磨汤(《证治准绳》),其药物组成:槟榔 18g,沉香6g,木香10g,大黄10g,枳实12g,乌药10g。方中槟榔、枳实破气下气,槟榔并能攻下; 乌药、木香行气;沉香降气;合大黄共奏理气通下导滞之功。如气郁化火,证见口苦咽干、苔黄、脉数者,加栀子、夏枯草之类清热泻火;七情郁结,忧郁寡欢者,可加柴胡、白芍、合欢皮之类疏肝解郁;如虫积阻滞气机者,重用槟榔,并加雷丸、使君子等;如跌仆损伤或术后肠粘连者,于理气之外宜加活血化瘀之品,如桃仁、红花之类;如痰饮阻滞气机者,宜加皂荚、甘遂之类逐饮通下。

气秘由于肺气不降者,当肃降肺气,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方用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组成:苏子15g,半夏10g,陈皮10g,当归10g,前胡10g,厚朴8g,肉桂6g,甘草6g,生姜 6g,大枣5枚。如中风、瘫痪致气滞便秘者,可用搜风顺气丸(《类证治裁》),其药物组成:生大黄12g,麻仁15g,郁李仁12g,山萸肉10g,山药10g,车前子10g,牛膝10g,菟丝子10g,防风10g,独活10g,槟榔12g,枳壳10g。

14中医对虚秘如何治疗?

虚秘可分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阴虚便秘三种。

(1)气虚便秘:病机在于肺脾气虚,运化失职,大肠传导无力。治宜补气健脾,常用黄芪汤,其药物组成:黄芪30g,陈皮10g,麻仁15g,白蜜10g。本方以黄芪峻补肺脾之气,为君;以麻仁、白蜜润肠通便为臣;陈皮理气为佐。气虚下陷脱肛者,可加升麻、柴胡、桔梗、党参,协同黄芪以益气升陷。肺虚久咳短气者加生脉散及紫菀、白前。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气虚日久,服上方不效者,宜兼补肾,可用大补元煎加味。

(2)血虚便秘:病机在于血虚不能下润大肠,肠道干涩。故治宜养血润燥,方用润肠丸,药物组成如下:当归15g,生地15g,麻仁15g,桃仁10g,枳壳10g。本方重在补血润下,方中当归、生地补血养阴;麻仁、桃仁润肠通便;枳壳破气下行。若血虚有热,兼见口干、心烦,苔剥、脉细数,宜加生首乌、玉竹、知母以生津清热;若津液已复而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以润滑肠道。

(3)阴虚便秘:病机主要在于阴虚不能下润大肠,肠道干涩。治宜滋阴补肾,常用六味地黄丸,药物组成:熟地20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0g,云苓8g,泽泻8g。并可加麻仁15g,玄参15g,玉竹15g,蜂蜜10g,以滋阴润肠通便。此外《温病条辨》的益胃汤和增液汤等亦可选用。

临床上常见虚、实夹杂之便秘,如热秘兼气虚者宜黄龙汤加减,以芒硝、大黄攻下泄热,以党参、当归补益气血。

15湿滞便秘如何治疗?

湿滞大肠,气机不畅,便溏而滞,或有残便感,或伴里急后重,可表现为大便难,此便秘的主要病机是湿滞大肠,因此清利大肠之湿,调达气机是主要治则,治疗分湿热和寒湿两种。

湿热者,大便困难,努责不下,或里急后重,腹胀脘闷,便溏而滞,纳呆,舌质红苔腻或黄腻,肛门灼热或腹中热,可试用下方治疗:枳实、黄连、白头翁、厚朴、半夏、苍术、泽泻、葛根、防风等,水煎服。

寒湿者,大便溏滞不爽,腹胀或不适,舌质淡苔腻,纳呆,困疲无力,胸闷脘痞,或下肢浮肿,可服下方:厚朴、枳实、苍术、茯苓、砂仁、苏子、干姜、桔梗、大腹皮、半夏等。

16中医对冷秘如何治疗?

冷秘即是阴结,其病机在于肾阳不足,阴寒内生,留于肠胃,阴气固结,阳气不运,使肠道传送无力而排便困难,故治宜温润通便,方用济川煎为主,其药物组成为:当归15g,肉苁蓉20g,牛膝10 g,泽泻10g,升麻10g,枳壳10g。方中肉苁蓉温阳补肾,并能润肠以通便;当归辛甘而润,养血和血,又能润肠;牛膝强腰肾,善于下行;泽泻性降而润,配牛膝引药下行;枳壳宽肠下气;升麻轻宣升阳,与当归、肉苁蓉相配亦可通便润燥;升麻与泽泻、枳壳相合,能升清降浊。气虚者加黄芪。

老人虚冷便秘,尚可用半硫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药物组成为半夏、硫黄,其中硫黄性大热,能补命门火衰,推动阳气以疏利大肠,佐半夏之降浊,药简力专。如无成药,亦可于方中加硫黄1~2克冲服。冷秘尚可用附桂八味丸,加肉苁蓉、当归、锁阳,或用四神丸、理中丸等加味治疗。

17麻仁润肠丸的主要成分、用法如何?

麻仁润肠丸是根据《伤寒论》中的麻子仁丸而制,用于大肠积热所致之便秘。

主要成分:火麻仁200g,苦杏仁100g,大黄200g,枳实(炒)200g,厚朴(姜制)100g,白芍(炒)200 克。

以上六味,除火麻仁、苦杏仁外,大黄等四味粉碎成细粉,再与火麻仁、苦杏仁掺研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克粉末加炼蜜30~40克,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或加炼蜜90~100克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润肠通便。

适应症:适用于大肠积热引起的津液不足,肠道失润,脘腹胀满,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日服2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气血亏虚者不宜久服。

18通幽润燥丸的主要成分、用法如何?

通幽润燥丸来源于金·李杲《脾胃论》,后收编于《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当归24两,枳壳80两,红花20两,厚朴(姜制)80两,郁李仁20两,黄芩(炒)80两,火麻仁20 两,熟大黄80两,生地黄20两,熟地黄20两,槟榔(炒)20两,木香10两,桃仁20两,大黄40两,杏仁 20两,甘草10两。以上16味,共重560两,炼蜜为丸,每丸重三钱。

功能:清热润燥,通幽利便。

适应症:大肠热盛,风热秘结,年老久病阴虚便秘。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禁忌:孕妇忌服,年老久病者不宜久服,忌食辛辣动火之物。

19通便灵的主要成分、用法如何?

通便灵是根据《时方妙用》中的更衣丸(芦荟、朱砂)去朱砂加琥珀制成的中成药。

主要成分:芦荟、琥珀。

功能:清热润肠,调肝益肾,宁心安神,宁心安神,交通水火。

适应症:适应于习惯性便秘,大便燥结或因大便数日不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