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说武夷山满大街,卖的都是正岩茶?

 小陈茶事 2020-03-21

青黄不接的五月,有小部分茶友终于按捺不住岩茶的诱惑,到武夷山寻茶去。

本来到武夷山寻茶,就是一件身心舒畅的事儿。青山绿水、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最重要的是,有茶喝!

只不过,五月到武夷山买茶,不是明智之选。

此时此刻,家家户户忙着做茶,没有太多时间招待散客,坐下来聊不到两句,就忙着做茶,我们自己都会觉得尴尬,不好意思叨扰人家。

况且,今年的新茶还未上市,喝到的多数是往年的茶。

在茶农那,需要卖到第二年的茶,要么这茶,是一等一的贵,要么就是……你懂的。

五月到武夷山,简单坐个竹排,在九曲溪玩一圈,方不辜负此行。

个别爱茶成痴的茶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在微信上道出了自己的困惑。

“我走在武夷山街上,怎么每一家店,都是卖正岩茶的?我就纳闷了,这半岩茶、洲茶,外山茶,都去哪儿了?难道这些茶农,都不开店的吗?”

听说武夷山满大街,卖的都是正岩茶?

不得不说,茶友独具慧眼,到了武夷山转悠一趟,就发现了新闻爆点。

家家卖弄正岩茶,就是武夷山的现状。

更有甚者,我还在街头看到了买白茶的。只是那家店面,门可罗雀,在隔壁两间茶叶店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萧条和凄凉。

茶掌柜的脑回路,果然和武夷山人都不一样!活招牌武夷岩茶不卖,居然操持起白茶。

听说武夷山满大街,卖的都是正岩茶?

瞧着满大街的“正岩”招牌,恍惚间回到了那年,大红袍、金骏眉遍地开花,每家茶叶店的玻璃门上,都贴着大红色的“大红袍”、“金骏眉”字样。

时过境迁,红色的大字,悄然变成了“正岩”、“肉桂”,岁月匆匆,总是无情。

此处,该抛出问题:为什么武夷山满大街都是卖正岩茶的?难道正岩茶真的那么多?

让大脑飞速运转片刻,调动各种喝茶经验,结论是:正宗的正岩茶,不多

恰恰相反,它的数量有限!

听说武夷山满大街,卖的都是正岩茶?

(图片来源网络)

就目前茶友们所熟知的正岩地界有: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悟源涧、流香涧、马头岩、鹰嘴岩、竹窠、三仰峰、莲花峰、青狮岩等。(还有很多小山场,未完待续……)

乍一听正岩山场很多,感觉地域辽阔,江山多娇。奈何,这些山场不是坑就是涧或者岩、峰的,多数被怪石所阻隔,能够种植茶树的土壤,很少。

茶树稀稀拉拉地种植着,看似面积大,实际产量不高,你看即便是最贵的牛栏坑肉桂(同在肉桂中相比),年产量不过一千余斤。

颇有外厉内荏之感,小山场再多,都顶不过十亩外山茶的产量。梯田式种植,绵延不断的茶树,看着都壮观。

听说武夷山满大街,卖的都是正岩茶?

(依山而种的茶树,种植量有限)

既然正岩茶产量不高,为什么茶掌柜都要对外宣称,自己卖的茶,都是正岩茶?不怕被揭穿吗?

真相只有一个——只要和“正岩”扯上关系,茶能卖的又快又好!这效果,和“***非遗大师”的招牌,一样好用。

在岩茶圈,“正岩”二字,能代表很多东西。

譬如,正岩茶的品质好,正岩茶好喝,正岩茶稀缺,正岩茶能撑起面子工程……

“正岩”二字,已经成为行走的广告招牌,只要亮出“正岩茶”,没有一个不心甘情愿买单的。

那些家里没有正岩山场的杨三、黄四、刘五、陈八,早都看红了眼。

最后,实在受不起“正岩”的诱惑,把家里的半岩茶、洲茶、外山茶统统伪装一遍,披上“正岩”黄马褂,赫然出现在茶叶店里。

(此处,请自动脑补《小刀会序曲》配乐)

他们自欺欺人的内心独白:反正你们又喝不懂正岩茶。

听说武夷山满大街,卖的都是正岩茶?

走在武夷山街头,真的随便都能买到正岩茶吗?

未必!

曾有人笑称,现在的大学生,太多了,一个广告牌砸下来,90%属于大学生。

同样面积的广告牌砸下来,能够命中正宗正岩茶的概率,太低了,大概只有25%,可能还更低。

真正的正岩茶,只掌握在少部分茶农手中,剩下,多数是滥竽充数。要是运气好点,遇到买正岩的茶青加工的茶农。

能不能买到正岩茶,全凭自己的喝茶段位。

若是您深谙正岩茶特点,必然能快速、准确买到好茶,若是不懂判断,即使喝到外山茶,你都不敢吭声。

买正岩茶的最大底气,在于你懂茶。

(关于正岩茶和非正岩茶该如何判断,请看文章→岩茶春茶笔记第21篇:如何辨别正岩茶和非正岩茶?)

听说武夷山满大街,卖的都是正岩茶?

其实,满大街都贴着正岩茶,并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街头随便走进一家店都有正岩茶,那真是烂大街。这样的茶,就不值钱了。

就像一些高定的限量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抢着买?

那是因为稀缺!

全球限量版只有五个,说不定你和某个国际巨星以及某夫人有同款,这脸上闪着的光,比“非洲之星”还耀眼。

有人形容现在的岩茶,天欲使其亡,必先令其狂。(其实在普洱茶风生水起 那几年,这类型的话,不绝于耳。)

我们追求正岩茶,难道还有错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们追求正岩茶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有时候行为上太过偏激,反而给一些图谋不轨的人,有机可趁。

我还是那句话:买茶,要理性!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