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小陈茶事 2020-03-21

本文是头条号“小陈茶事”原创文章,首发头条号,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小陈茶事

白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一些刚开始喝白茶的茶友总会和老茶友说:“我觉得白茶不是很耐泡。”

老茶友的回答往往都是:“那要看你喝的是新白茶还是老白茶了!”

当然,老茶友的这个回答是肯定正确的。

但是,村姑陈这次为大家具体总结了一下原因。

白茶的耐泡程度是由许多因素综合形成的。

与茶树的生长环境、茶树的树龄、茶叶自身的成长、采摘的手法、制作的工艺,以及我们茶友们后期存储的时间与冲泡的方法都是息息相关的。

白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今天,村姑陈就与您一起细细琢磨这【六大原因】。

白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1】耐泡性与茶树的生长有关

我们大家都明白,树龄越长的茶树肯定是内含物质越为丰富的,所生长的茶叶肯定是相对耐泡。

对于树龄越新的茶树而言,香气会更好,但是很不耐泡。

白茶茶树多以灌木为主,30年以为的树龄定义为新茶树,新茶树生长的茶叶较香,老茶树的会较浓。

茶树的生长环境也会影响茶叶的耐泡度。

一般来讲,强烈的温差会使得内涵物质的质量提升,高海拔茶山产出的白茶会比平地、低海拔的普通茶树出产的茶叶更为耐泡。

这也就是高山茶相对稀少,价格相对较贵,品质极佳的原因所在。

所以一些生长在高海拔、野放型的白茶是耐冲泡的。

白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2】耐泡性与茶叶的质地有关

村姑陈这里所说的茶叶质地是指茶叶的老嫩与完整程度。

白茶根据原料的老嫩程度大致可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白毫银针为全芽茶。

全是芽尖的茶不会很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是粗老一点儿,水浸出物释放的就会越为缓慢些,自然也就耐泡。

喜欢耐泡性持久的朋友,可以选择贡眉,贡眉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三叶。

同等条件下,白茶中的贡眉普遍会比白毫银针、白牡丹,相对来说较为耐泡。

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茶越细会越香,茶越粗会越耐泡。

白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3】耐泡性与茶叶的制作工艺有关

喜爱白茶的朋友都听说过,白茶在制茶过程中采用的是不捻不揉的传统手法,最大程度的保持了保障了芽叶细胞的完整。

捻揉的程度越低,茶叶的耐泡程度越高。

因为在其制作过程中叶面的损失度较小,叶张较为平整,在冲泡的时,沸水浸出物的速度会减缓,耐泡度也会提升。

耐得住性子的茶友,都会在每一泡白茶中体会到不同的滋味,每一泡的香气与入口的稠度都会对比明显。

白茶的制作工艺虽然相对简单,但最后一道干燥的工序却十分重要,传统工艺的白茶一般选择用木炭低温焙干。

一般低温炭焙的白茶滋味浸出慢,相对更耐泡。

而高温机器烘焙的白茶滋味浸出快,相对较不耐泡。

白茶耐不耐泡,手法也是很重要的。

白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4】耐泡性与茶叶中茶梗的比例有关

一般来说,当我们看到茶叶中掺杂有茶梗时,都会认为它影响了茶叶的整体美观。

于是,许多茶友们就都忽略了茶梗的优点,对待茶梗总是万般嫌弃。

村姑陈来告诉大家,其实茶梗对于茶叶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茶叶的梗中含有了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

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着水分蒸发一点点地转移到叶中。

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相结合结合,慢慢就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质量。

这也就是茶中要有适量的茶梗的原因,这样的茶在冲泡过程中会产生香高味浓的效果。

白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5】耐泡性与冲泡手法有关

白茶的冲泡手发,可是影响冲泡程度的一个关键所在。

茶友们所掌握的茶量、水温、冲泡器皿、冲泡时长都是影响白茶耐泡程度的原因。

1、2014白露寿眉,5g左右,对于120毫升玻璃杯或者白瓷盖碗的投茶量是刚刚好的,大约可冲6到8泡。

投茶量和水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反之则会越耐泡。

2、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高山茶和老白茶要用沸水直接冲泡,而冲泡白毫银针这样的细嫩白茶、低海拔茶、平地茶可以稍微降低水温。

3、出汤的速度会影响白茶的耐泡程度。

茶友在冲泡寿眉饼的时候,因为茶饼压的较为紧实,大家可以将醒茶的时间延后几秒。

一定时间的醒茶会更有利于后期茶汤滋味的浸出,口感会更好。

此外,前三泡出汤的速度一定要快。

因为老白茶的滋味是由内向外缓慢释放的,越往后泡滋味也会越浓醇。

耐住性子泡白茶,会茶友们的口中层次感无穷。

白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6】老白茶比新白茶更耐泡

除了用沸水冲泡的方法,还能用煮茶法。

对于较好的老白茶来说,开水煮沸关火,100摄氏度的水温是最能够考验茶的品质,也是考验其耐泡性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白茶在规范的储存过程中,经过氧化反应,其内涵物质变得愈加丰富,因而耐泡度也变得越来越好。

白茶存放时间越长越耐泡,陈放五年以上的老白茶,适合先泡后煮。

十年以上传统工艺、存放良好的老白茶,一泡大可以喝上一整天。

白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所以,白茶具有可陈放的特性,一般陈年的老白茶都是很耐泡的。

但也不是说越耐泡的白茶就越好,每种白茶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大家只要耐泡品,用心泡,便能品得白茶韵味。

一般越碎的茶越不耐泡,而白茶是叶芽保持最完整的茶类,茶叶冲泡时水浸出物是从芽叶细胞由内而外的析出,所以有时候泡白茶我们要有耐心,就像有时候你会喝到第一泡根本就没什么味道的白茶,因为精华是由内而外的缓慢释放。(也可能是用来泡茶的水温太低,可以适当提升一下泡茶用水的温度来调节。)

不知道村姑陈今天的解释大家是否满意呢?

如有疑议,希望提出,村姑陈愿与您一起愉快地探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