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坟被毁,王羲之无奈写下此帖,现为无价之宝,却被日本皇室收藏!

 ZGGDWWZS 2020-03-21

......

《丧乱帖》,同《二谢帖》五行、《得示帖》四行共摹于一纸。行草书,八行,59字,唐摹勾填本,现藏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今天给大家聊聊关于王羲之的一封信,名叫《丧乱帖》,写的是关于他得知祖坟被毁时的心情。

 原文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遭遇)茶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祖坟被一毁再毁,无奈写下丧乱帖!

《丧乱帖》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王羲之先墓所在地,是在临沂都乡南仁里。“先墓”最初遭“荼毒”是在“五胡乱华”之际,即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西晋八王之乱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不过此时王羲之尚未成年。

“再离荼毒”是发生在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燕太原王慕容恪与段龛于广固之战时。其时,慕容恪围困段龛于广固七个月,归降东晋并被任命为镇北将军的段龛难以支撑,遂向东晋求援。八月,东晋派徐州刺史荀羡前往解救。荀羡行至琅琊,逢燕军王腾、赵盘攻打琅琊、鄄城。于是荀羡进攻阳都,斩王腾。

后世专家考证,认为王羲之在琅琊临沂的先墓是由燕军荼毒的,而作为王羲之好友的荀羡在斩了王腾之后“即修复”,也就顺理成章了。因此认为:“《丧乱帖》所写的,是永和十二年八月的事。”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王羲之先墓被一毁再毁,而自己却不能奔驰前往整修祖墓,遂写作信札,表示自己的无奈和悲愤之情。帖中字字含情,句句悲愤,极言伤心沉痛之情!现存虽为摹本,仍是无价之宝

王羲之没有真迹存世,这是公认的。我们见到的其“作品”,几乎为唐代钩摹本,《丧乱帖》也是。但即使是钩摹本,也是无价之宝。唐代因摹刻技术很高,笔意俱存,宛如手写,也可窥见王羲之书法的面貌。

《丧乱帖》的珍贵之处,在于其完整地表现了王羲之书法由行入草的过程。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

整个书帖活泼灵动,且结字转折圆活流畅,字峰富于变化,墨色枯燥相间。细细品来,无论是笔法上的精深造诣;结体上的以欹求正、虚实相生;章法上的率意灵动和用墨的饱与枯、字的厚重与轻盈等变化,都给观赏者带来美不胜收的愉悦感。

辗转流落日本,藏于深宫之内!

 日本  尧延法亲王( 1677—1719)临 

注:日本宫是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完成筹备,沿袭大宝官制,以前属于宫内省,宫内省是管理日本皇族事务的机构。

《丧乱帖》流落日本一千多年,一直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之内。帖子上面有朱文“延历敕定”三印,“延历”为日本桓武帝的年号,相当于中国唐德宗时期(公元782年)至唐顺宗时期(公元805年),由此可以断定是从唐代传入日本的。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唐代僧人鉴真(公元688-763)应邀东渡时带去日本的。不过从时间上看,虽不致相悖,但缺乏确切可信的依据。

杨守敬

由于去日久远,千余年来国内书法家对此三帖一无所知。直到100多年前,任驻日钦使随员的杨守敬搜集散出的书籍字画时发现此摹本,并将《丧乱帖》摹成书迹,国内学界才大开眼界,没想到世上还有勾摹如此精良的王氏墨迹。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丧乱帖》,清清爽爽,干干净净,除了年久变色之外,大体还是当年钩填后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