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脏腑还是藏府??(此篇才是真正的中医)

 晴天心 2020-03-21

1、藏府的基本含义

什么是藏府?现在用“脏腑”,不是原生态的有很强的人为因素在里面。原生态是“藏府”,藏的本意就是藏(cang),藏的初始字型是藏东西的柜子。府最初的字形就是仓库,藏府的含义就是藏东西的柜子和储藏物品的仓库。

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概念,对人的基本概念以前提到“人身一团气”,这一团气由天地之气化育,在人身的一团气中有一个藏,它要藏精气,只有藏了精气才能称为人。这个藏cang具有普片的意义,人要藏人的精气,其他食物也要藏cang他的精气,所以藏zang的基本定义就是藏cang精气而不泄。

藏精气实际上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所以然,藏人的精气就是人,藏猪的精气就是猪,我们不去深究人所藏的精气和猪所藏的精气的异同。《内经》上说“天地和气,命之曰人”,人由天地之气所化,所以成为人是藏了人所应具备的精气,藏对于人来讲,他所藏的精气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而所谓“气和而有形,气散而分之”,精气散了人就不存在了,精气不能藏人也不能存在,所以藏的含义就是藏cang精气。

府在内经中没有给出直接的定义性的含义,给的定义是“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除此之外还有“府天气之所生,藏地气之所生”。府的本意就是储藏东西的仓库,藏府有何不同呢?藏 藏cang的很宝贵的东西,府藏的用品,这个理解是接近藏府的本意的,要理解藏府理论,就要对藏府本身有个基本的理解。

因为人是天地之所生,人必然要顺应天地之道,而藏府理论就是揭示人怎么阳顺应天地之道,藏府理论不是说藏府本身要怎么样而是人身要应天地。

人怎样应天地?首先是藏,《内经》中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这是五藏所藏的天地的精气,五脏应天地藏精气是它的基本含义,除这方面的基本含义之外五脏的含义还有许多内容,先了解“藏精气”最基本的含义。

我们说人与天地相应,应有它的方式和机制的,藏精于肝等是一个方式,还有随时间的变化,如肝气旺于春,心气旺于夏等,五脏所藏的精气不同,所应天地之气也不同。
内经主要谈的五脏,对六府谈的不多,是因为六府相对于五藏功能简单,六府传化物而不藏,六腑在五藏的基础上应天气。

2、藏府之间关系

五脏六腑相互之间的关系《内经》中的《灵兰秘典论篇第八》有论述,五脏是有分别的不是平等的。“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用人类社会的结构来说明五脏六腑的区别的关系,对十二官有一个基本观点“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这个认识很重要,容易理解,我们在谈五脏春夏秋冬是没有差别的,但是五藏是有差别的,有君臣之别,五藏中心是君,其他是臣,用社会结构来比喻很容易理解,这不仅是比喻,而是人身本来就是这样的关系。

在说贵贱时不必带有感情色彩,贵贱只是说明各自的位而已,不是说明高下之别,而是说明五藏六府的主从关系,这个内容也使藏府理论的重要内容,说藏府理论不能不明了藏府之间的差别。

3、藏象

关于藏象,大家比较熟悉,“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藏象的含义和所指的内容要了解,但是藏象不是藏府理论的核心,核心是藏之所以为藏,府之所以为府,也就是藏是藏cang精气的,府是藏化物的,藏象是认识藏府,了解藏府的基本方式,藏象本身不具有理论的内涵,这一点要区别清楚。

4、病理

关于病理的内容很多,最基本最重要的是《金匮真言论》中“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藏府功能正常叫不病,不管哪里来的邪气,所有的病要发生首先要“以为经风”,外在因素要作用与人体藏府,首先要入藏府之经,要成经气的一部分,感触接触五藏后,然后邪气的性质表现出来,然后才能发病,这是藏府理论的第四个方面。

关于中医原理的藏府理论就是先谈这四方面,藏府理论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也是中医的核心,这四个方面最为基本,还有很多内容,以后的学习中再去逐步的了解,藏府理论的基本面就是这四个方。

本文来自:志一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