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说传统:孔夫子学的,是做人,是为人之道

 太极三才王军皓 2020-03-21
   搜索萝石即可订阅~


 
      
     去年暑假时,我妈想让我留在她身边,就提前给我找了个工作――在我们镇上的辅导班教授英语。
      我的专业是历史,去教英语也是被迫无奈――因为他们不需要补习历史!自凭有一些外国朋友,口语还说的过去,就在这里勉强混口饭吃。但空暇时间,总免不了给同学们开个小灶,讲讲历史。
 
   有次,我上完课,待在班里和孩子们玩,一群人围着我问这问那,我说你们下节课上语文?他们回答:“是呀!要讲论语十则。”我一听《论语》,想考考他们。就问:“你们知道,《论语》第一篇第一则是什么吗?”孩子们齐声喊:“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天真又满意的笑容。我继续发问:“你们都知道啊!?但我还有一个问题,孔子生活的那个时期,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等我们现在学的东西,那这句话里‘学而时习之’,孔子学的是什么?习的又是什么?”孩子们一听都懵了,老师没有这么讲过啊……于是,在班里大家纷纷开始讨论、猜测,一片热闹。他们给出的答案很多,但我都不满意。直到有个孩子喊出:“老师,孔子学的是‘道’,对不对?”
 
     
      我问:“学的是什么‘道’?”学生摇头,我亦摇头,因为他这个答案太过于模糊,听起来也玄乎,孔子一生为学,务在踏踏实实,注重功夫和效验,所以这个答案,也并不令我满意。“老师,那你知道孔子学的是什么吗?”有个机灵的孩子,把我问住了。班里的孩子,也纷纷看着我,期待着我的答案。“孔子学的,是做人,是为人之道。”我淡然的说。

      记得上个学期,每个周四都会和我女朋友去一个关系很好的外教朋友家(一位虔诚的基督徒),跟着他学习《圣经》,他每个周为我俩抽出一个小时来讲。他是位外国老人,已经有自己的孙子。他很想让我们俩也信教。
     
      某天下午外面下飘起鹅毛大雪,天寒地冻,我们在他家里喝着热巧克力。我问他:“托尼,在你心里,如果你的朋友没有信基督,你还会和他关系很好吗?”他知道我这么问的原因。“当然,他依然会是我的好朋友。我以前在美国有一些朋友他们没有信教,但我和他们依然很好。只是,说心里话,我往往会更信任那些信教的朋友,我相信他们会更诚实一些。在我看来,信教的朋友,心里会有约束,有限制,不敢为所欲为。就算做错了坏事,他们也会不断的读《圣经》,不断的忏悔改过,他们是一群主动听教训,让自己不做坏事的人。但没有信教的那些朋友,可能我始终达不到那种信任。”

 

      我相信他说这些是很真诚的,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中,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是一件很疯狂的事情,他们可能会为所欲为,因为他们是一群不听神的教诲,不懂忏悔的人。我想争辩,为中国人挽回一些什么,我想说其实中国人虽然不信仰宗教,但他们,听孔子教训,懂得礼义廉耻,在他们心里是有限制的。可我突然想起来,高中时某次在食堂排队,我和好友任丽平讲:我最近开始读《论语》。他说:“挺好,毕竟这个时代中国很已经很少有读《论语》的了。”

      是啊,所以我听到课堂里的孩子们都知道《论语》,竟然变得有些激动。记得某次炳勇老师在《儒家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上讲:日本人把《论语》奉为他们的《圣经》,他们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日本西化比中国要早很多,而且西化的更加彻底,但日本很少有信仰基督教的人。而当时整个学校里30000个学生,选这门课的只有不到70人。想想,我们70个人,算是不识时务,抱残守缺的一群人了吧。
 
 

谢谢阅读

萝石,一个专注思想和文字的订阅号~
喜欢这篇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