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题作文“歌唱抗疫英雄”的构思与布局|如何快速搭建文章结构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0-03-22

“歌唱抗疫英雄”这一题目是第二十二届语文报征文活动中中学生写作最多的题目,也是最有时代感、现实感的作文解题。

命题作文“歌唱抗疫英雄”的构思与布局|如何快速搭建文章结构

一、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个环节,审题要具备辨题的能力,要能分清“话题”“主题”“命题”或者“材料”的区别。

“话题”,意味着话题或者话题关键词要成为文章线索。

“主题”,意味着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具体指向,写作目的是提前明确的。

“命题”,意味着“话题”或者“主题”是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俗称“戴着镣铐的舞蹈”。

“材料”,意味着写作方向还不明确,需要在材料的理解分析中寻找到写作的突破口。

征文的要求——“歌唱”为主题,我们需要把“歌唱”变成主题相关关键词,这是一个解词或者说把象征化为具体的过程。“歌唱”最通俗的解词应该是“赞美”。这个解词的环节还在审题的范畴以内。很多同学写作的“歌唱抗疫英雄”,其主题其实就是“赞美抗疫英雄”。

明确了主题就明确了行文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开始分析命题作文“歌唱抗疫英雄”的构思与行文布局。

二、构思

所谓的“构思”就是确定写作什么内容,怎么把内容和主题联系起来。

“歌唱抗疫英雄”的写作内容是确定的,“抗疫英雄”包括了一线的医护人员,各类志愿者以及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当然了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

命题作文“歌唱抗疫英雄”的构思与布局|如何快速搭建文章结构

大多数同学在写作的时候刻画的是英雄群像,这个和大家的信息储备有关。

写一个人物,需要大量的素材,写作者的很多精力要用在对材料的选择和剪裁上。我们曾经学过的人物传记类文章,比如杨振宁写的《邓稼先》,因为作者和邓稼先是要好的同学,有着几十年的友情,可谓非常了解,积累的写作素材自然足够多。

但是作为中学生,想要收集被写作人物的素材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我们收集的信息大多数都是媒体公布的材料。这类材料虽然说有权威性、典型性,但也缺失了创作中最需要的独立性。

对相关信息的储备决定了大多数同学只能选择群像来描绘。于是我们看到了大多数作文里有钟南山院士的事迹,有李兰娟院士的故事,有志愿者的奉献,还有坚守岗位者的责任。这就属于典型的群像描绘。

命题作文“歌唱抗疫英雄”的构思与布局|如何快速搭建文章结构

三、布局

所谓的“布局”就是确定文章中段落与段落的逻辑关系,详略的安排,首尾的呼应等等。

当很多同学确定了要刻画英雄群像的时候,接下来要确定的就是下面的几个具体问题了 。

(1)文章一定要有结构,哪怕是最简单的“总—分—总”。

最常见的文章结构一定是总—分—总。其中“分”写的部分之间大多是几个并列的人物事迹,所以行文主体部分的几个段落之间应该是并列关系。

文章开头和结尾总写的部分,考验的是写作者引出话题,收束话题,确定方向和主题的能力。

“歌唱抗疫英雄”这一题目本身有“歌唱”一词,很多同学开头都将“歌唱”元素进行了分解。写作中可以写“歌词”,也可以写“旋律”,还可以写“歌唱者”等等。这样的开头都是切题的,而且能够快速明确主题,指明行文方向。

(2)段落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最好用过渡的句子来明确。

以往我们容易认为文笔重要,素材重要。的确,文笔体现的是语言表达、艺术加工的魅力,素材则决定了内容是否充实。但是素材怎么在文章中排列,哪些详细哪些简略,这是行文“布局”能力的体现。我们可以想象,一栋楼房,外表没有粉刷好顶多被认为不好看,但是如果基础结构承重墙没有建好,那是会有倒塌的风险的。

行文中搭建文章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使用过渡句。由一个人写到另一个人,用的是并列句;由一个人写到一群人,用的是递进句;由一群人写到感受,可以用排比句。大家都知道文无定法,但是在过渡句的使用上,有肯定是比没有要好。

命题作文“歌唱抗疫英雄”的构思与布局|如何快速搭建文章结构

(3)如果写作能力突出,可以集中力量写好一个人的事迹。

写好一个人的事迹搭建文章结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把人物放到时间线条上来记述;二是按照故事情节发展步骤“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写作。

把人物放到时间线条上写作,这个时间线条可长可短。可以是钟南山院士“2003年战斗在非典前线——2019年战斗在冠状病毒前线——鼓励后来的学生学医术报国家”;还可以是钟南山院士“临危授命——奔赴武汉——取得抗疫的战果”。

按照故事情节发展来安排,需要确定具体的一件事来写作。比如钟南山院士呼吁人们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门。开端,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奔赴武汉;发展,研究发现冠状病毒“人传人”;高潮,呼吁大家带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小区封闭大家自觉隔离;结局,疫情得到缓解。

命题作文“歌唱抗疫英雄”的构思与布局|如何快速搭建文章结构

(4)详略安排得当会让文字更具审美的表现力。

经常练书法的同学应该知道,书法老师经常会说写字不能太死,要让字体有变化,变化的方式之一就是要“浓淡适宜”,落笔轻重缓急都能通过墨迹展现出来。

写作文也是这样,不能把每一个事件每一个细节都浓墨重彩来描绘,总要有些“区别对待”。相同角度的写一个就可以了,事件不完整的刻画细节就可以了。一篇文章里有事件有细节,有人物有景致,有记叙有描写,那么错落有致,亦张亦驰的文字魅力便被激发出来了。

四、结语

这篇文章主要的指导角度是行文构思和如何布局。简单的说就是如何为作文搭建骨架,这是中学生作文训练的重点之一。构思和布局的价值在于让文字集中而有力,不会显得散乱无章。合理的构思和布局更是对付文体不清这一顽疾的有效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