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瑞图:书法最猛利,生活很憋屈

 DavidCCH 2020-03-22

明朝晚期,时局混沌,朝堂上党派林立,相互倾轧。其中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权倾一时,祸乱朝纲。而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东林党”,以“忠君救国”标榜,整肃吏治,在当时社会确是一股清流。只是,在私利面前,东林党并未洁身自好,其党同伐异,同样不问青红皂白。

张瑞图:书法最猛利,生活很憋屈

白圭之玷

在“阉党”伏诛的时候,不少朝臣因曾依附魏忠贤,有违圣贤之教,而毁誉参半。其中阁臣“张瑞图”更因此而获罪罢归,清修《明史》亦将其载入“阉党传”,为士林所不齿。

张瑞图:书法最猛利,生活很憋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事实上,笔者私以为,张瑞图只是性格偏向懦弱,却并未委身阉党,亦非依媚逢奸。其唯一为人所诟病的“书丹之事”,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属白圭之玷,与“附逆”迥异。

天启年间,魏忠贤一手遮天,党徒将其奉为圣人,视若神明,为之各地建造“生祠”。在生祠落成之际,魏忠贤原本欲让董其昌书匾,不过董氏处事圆滑,故意从马上跌下来,藉说臂腕之伤,躲过一劫。彼时,书坛有“南张北董”之说,即张瑞图与董其昌,魏忠贤只能舍“北董”而求“南张”。

张瑞图:书法最猛利,生活很憋屈
='bjh-image-caption>

出于顾忌难避,张瑞图不敢推诿,只能无奈挥毫,却不落款。题写匾额后,其终日惴惴不安,又思维无计,于是在魏忠贤气焰最盛之际,选择抽身而退,以图明哲保身。

后来,崇祯皇帝以张瑞图曾为魏阉书碑为由,将其遣归。因名列逆案,张瑞图从此也污名不断,时至如今。然而,在当时的混乱政治环境中,“探花郎”张瑞图并没有因贪慕仕途,而附逆成为帮凶,其实已是殊为不易。

张瑞图:书法最猛利,生活很憋屈
='bjh-image-caption>

绝尘而奔

不因人而废言,亦不因人而废艺。

梁章钜于其所著《退庵所藏金石书画跋尾》中曾言:“盖一艺之工不以人废,况晋江龌龊守位,非有蔡秦专权误国之迹,后之评书者但当赏其神骏,勿以其素行而訾及翰墨也,此论甚公允。”

张瑞图:书法最猛利,生活很憋屈
='bjh-image-caption>

单以书艺而论,张瑞图的书法在名家林立的晚明时期,可谓是另辟蹊径,绝尘而奔。彼时,政治矛盾日益尖锐,由此带来的书法变革也愈为浓烈,狂放书风成为主流。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书法满纸烟云,原先的书法秩序开始瓦解。尤其董其昌、黄道周、米万钟、张瑞图等人继起,踵武前贤,渐为主旋律。

而张瑞图与王铎、傅山、倪元璐、黄道周等有“晚明五大家”之称,又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可见其书法造诣之高超。

张瑞图:书法最猛利,生活很憋屈
='bjh-image-caption>

张瑞图的书法中,尤以草书著称。其书风不同于柔美时尚,别具“奇逸”之态。如草书峻峭劲利,笔势生动,结体则拙野狂怪,布局交错凌厉,时人赞曰“奇姿如生龙动蛇,无点尘气”。

书学渊源,异于常人

张瑞图:书法最猛利,生活很憋屈
='bjh-image-caption>

据载,其“幼负奇气,聪颖过人。读书方法与众不同,五经子史都采用手写熟读,即一面抄写练习书法,一面研读理解文义。为诸生时,每晚选择书经的一个题目,演绎成文。”进入仕途后,受陈道复、祝允明的倡导影响,书风大变,侧锋取势,绝无固守,颇有跌宕疏远之趣。这个时期,其下笔果敢,行笔转为方折,结字粗犷,或收或敛,苍然大气,酣畅淋漓也。

不过,此时张瑞图狂涓的书法风格,少含蓄静穆之意。而晚期归隐后,其自号“芥子居士”,心态趋于平和,作品也更为淡雅,讲究笔势与整体气韵的结合,锋芒愈少,而改为平入直出,以偏锋而不加修饰,字形也高低歆侧,不求匀称,可谓率性超然。

张瑞图:书法最猛利,生活很憋屈
='bjh-image-caption>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张瑞图是政治斗争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官场的浮沉令其备受争议。然而作为晚明革新派书家,其率意自然,烂漫天成的艺术风格,尤其遒劲笔力与凌厉气势,令人耳目一新,其中的豪放新奇,足以傲视艺林群贤。

文:同古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