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界的“葵花宝典”——舌诊

 zgrzwd 2020-03-22

爱上网的老寿星

2020-03-22

《葵花宝典》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武功秘籍,此功威力无比,以快著称,秒杀对手于无形。

中医界有没有这样的秘籍?

有,那就是舌诊。

一点也不夸张,学会它,几秒就能断出疾病;而且也不需要花费“欲练神功,引刀自宫”这样沉重的代价。

“望、闻、问、切”四门功课,望排首位,望全身、望局部、望排出物,……,其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但望舌是其中最全面、最精准、最易掌握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

闻诊,不管是用鼻子闻排出物还是耳朵闻声音,都有一定空间和时间限制;

问诊,也常受患者所限,如昏迷者、幼童、聋哑人等,难以施展;

切诊,诊出内容较多,但相对复杂,较难掌握,临床操作中还存在大量真症假脉、难以分辨取舍的情况。

而舌诊就不同,舌头本是人体脏腑延伸的一块肌肉,它的异常就直接反映出内脏功能的异常,且不受时间地点太多限制,观舌极其方便灵活,所以逐渐成为了中医四诊合参的主力军。

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看舌诊病的记载,如《素问·刺热》说:“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指出表邪传里,肺胃热盛,舌苔变黄的转化规律。至今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发展,舌诊对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等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临床应用可以说是“用之中的,妙不可言”。

如何看舌?


一、正常舌

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简称“淡红舌,薄白苔”,见样品。

二、异常舌

一般情况下,指舌形、舌态、舌色、舌下脉络的异常,但最常见的是舌质颜色和舌苔颜色的异常;

舌质侧重血分病变,疾病相对较重;

舌苔侧重气分病变,疾病相对较轻。

1、舌质颜色

主要是淡白、红、紫3种颜色

(1)淡白

主气血两虚

血是红色的,缺失就淡白,较好理解。

(2)红舌

主热

不管是实热还是虚热,都是热把肝脏所藏之血驱赶到了身体各处。

(3)紫舌

主血瘀

手指用细绳绑住,一会就紫,是其血液循环不起来造成的缺氧。

2、舌苔颜色

因薄白苔本来就是正常舌苔,所以异常舌苔也就是薄黄苔、厚白苔、厚黄苔3种。

(1)薄黄苔

主风热表证

白面烙饼,遇热就变黄,道理一样。

(2)厚白苔

主寒湿

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胃通过食道这个烟筒一直向上冒湿气,造成了厚苔。

(3)厚黄苔

主湿热

冬季贮存大白菜,放时间久了,里头湿气出不来,就外冷里热。

舌苔只要是厚,不管颜色是白是黄,都是湿气重的一种表现,只不过是湿和热熟轻熟重的区别。

三、舌上津液

舌上津液之所以单独列出,是因为其在舌诊中极其重要,也容易被人所忽略,它可以同上面的舌质、舌苔颜色联合起来分析,对疾病的认识会更精准,更透彻。

1、舌质看津液

{1}淡白舌

气血不足,是阳虚的表现,舌上津液不会被阳气所化,一般都会很充足,体现在平时口不干、口不渴。

{2}红舌

有津液,是实热;

无津液,是虚热。

{3}紫舌

有津液,是阳气推动无力造成的血流不畅;

无津液,是热盛耗阴,血液粘稠造成的血流不畅。

2、舌苔看津液

{1}薄黄苔

是风热,病轻,津液影响不大;

{2}白厚苔

有津液,是寒湿,

无津液,是寒湿化热。

{3}黄厚苔

一般津液较小,是因湿热时间较久,湿从热化,湿重同时还伴阴亏,治疗相对棘手。

以上掌握,基本够用,如结合舌形、舌态、舌下络脉则更佳。

江湖中常有不需患者说话,也不号脉,看人就开方的高人,其实是他熟练地掌握了舌诊技能,只要不染色,舌头骗不了人,开方见效,理所当然,不算神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