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游】吴承恩故居刘玉文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话小说。但是,人们对这部名著的作者吴承恩的了解未必很清楚。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生于1504年,死于1582年,享年78岁,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又是当今世界文化名人。吴承恩是淮安人士,故居坐落在淮安楚州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巷尾。 河下古镇可谓人杰地灵。汉代大文学家枚乘、枚皋父子,晚唐诗人赵嘏,明代抗倭状元沈坤,清代国学大师阎若璩、瘟病学家吴鞠通等。难怪街口石牌坊的对联曰: 杏林泰斗文学宗师十二翰林三鼎甲, 巾帼英雄须眉名将千秋青史几干城。 下联中的“巾帼英雄须眉名将”,大概是指那位深受后世敬仰的南宋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吧。 从淮安市中心去ZEL故居,经淮海广场经淮海东路到水都广场沿着翔宇大道直行,不一会发现路旁标识“吴承恩故居”。所以加强了大道右侧的眼力“扫描”,走到一个“古镇下河”的石牌坊下,“吴承恩故居”的指示箭头指向里边,心想,如果距离太近就顺便一游,如果太远就作罢。下车一问,才几十米的距离,于是前往参观。 吴承恩故居是一处仿古建筑,是 1982 年,为纪念吴承恩逝世 400 周年,当地政府修复而成的。正门上方匾额上“吴承恩故居”几个金黄色大字是我国已故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主席舒同所书。通过大门可以看到 厅正中安放着的是吴承恩半身塑像,据说这是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根据吴承恩的头颅骨和明代人的装束复原的。 ![]()
![]() 吴承恩的头颅骨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说来也有一个不寻常的故事:吴承恩墓在马甸乡二堡村。据说,1974年12月,当地几个农民私自挖掘无主坟墓想取棺材板卖钱。偶然间挖到吴承恩及其妻妾共三人棺材,当时并不知道是吴承恩的棺木。结果棺木被生产大队没收转卖给马甸中学,准备改做学校门窗。当时做门窗的木匠姓吴,当他改做到棺材横档板时,发现板上有“荆府纪善射阳吴公灵柩”等十个字,这时现场有人开玩笑说:“吴师傅,这具棺材的主人说不准还是你的祖上呢!”吴师傅心里一动,就留下了横板的上半部分刻有“荆府纪善”四个字的木板。后来“纪善”为明王府的属官,正八品,为明代的独设官职。据考证此墓为明代墓,而明代淮安人任“纪善”一职的有四个人,其余3人任的是别的王府的“纪善”,唯吴承恩担任过“荆府纪善”之职,况且墓主姓吴,号称过“射阳山人”,符合这些条件的明代的淮安人只有吴承恩一人,于是确定这座墓的主人就是吴承恩!于是就有了吴老先生的头颅骨出世。 ![]()
![]() 现在河下镇人对吴承恩是推崇备至,无比的自豪。据说在300 多年前的吴承恩却由于科场失意,境遇不好,却遭到了当地一些势利小人的嘲笑和讽刺。真是昔非今比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