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图梳理|国医大师贺普仁针刺治疗乳腺疾病验案

 金坛区 2020-03-23

第376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青竹医社

 导读 

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国医大师贺普仁的针灸治疗乳腺相关疾病的案例,思维导图为您梳理重点内容。文章内容选自《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一书。


  急性乳腺炎病案举例

退某,女,37岁。主诉:右侧乳房红肿疼痛已2个半月。

病史:患者于1986年8月份,产后几日,自感乳房疼痛难忍,发热38°C以上, 去某大学附属医院外科诊断为“乳腺炎”,注射青霉素,口服红霉素、止痛片等,均无效。乳房肿胀疼痛,高热达40°C,发病已2周,建议手术切开,未同意,后至某中医院外科,诊断为“乳疮”,外敷、内服中药及抽脓等法治疗近2个月,病情时好时坏,脓液排后疮口不能愈合,又重新聚脓,如此反复,经久不愈。后经人介绍来诊。

望诊:体略胖,面色赤。舌尖红,苔薄白。切诊:脉弦滑。辨证:病程日久,毒热尚盛,气血瘀滞不通。治则:调和气血,通经活络,泄毒去腐。

取穴:疮口局部(阿是穴)。刺法:以中等火针,速刺疮口局部3针。针后,患者当时立感疼痛消失,1天以后脓液肿胀皆除,共治疗3次,不久即脱痂痊愈。

【按语】引起本病的内因是肝郁气滞和阳明里热。乳房依据经络的循行分布,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产妇气血运行有序,脾胃运化如常,则乳汁畅通,今因肝气郁结,胃热壅滞,以致局部气血凝结发为乳痈,聚脓生液, 红肿热痛。

由于乳痈的发生,可加重气血的损耗、经络的阻滞,故治疗之法在疏肝清胃的同时,要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在治疗上述病案时,突出了这一思想,即 “通经络,调血气”的原则,尤其对于久治不愈之疮疡,更宜“通”为主。经络通畅,气血流通,肌肤得以濡养,则脓液无生成之源,故通则病去,不通则病缠绵不愈。

遵照这一思想,在治法上采用“三通法”,即以毫针刺曲池、足临泣穴以微通,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与足阳明经气相通,临床上刺此穴可达到通调阳明,退热消炎之功;足临泣穴为足少阳胆经之“输”穴,肝与胆互为表里, 经脉上相互交接,刺此穴可疏泄肝气之郁滞,有通经活血之功效。

微通法适于急性乳腺炎各期使用,如病邪壅盛,毒热滞留肌体,可以锋针速刺病灶周围以放血, 令瘀滞之经脉强通;如病程久而不愈,虽有毒热稽留或无,皆可用火针速刺局部, 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去腐生肌,以利疮口愈合。

  乳癖病案举例

张某,女,23岁,未婚。主诉:右侧乳房肿块3个月余。

病史:3个月前,患者洗澡时发现右侧乳房有肿块2个,如枣大,近来因工作紧张,常有胸部不适感,乳房胀痛,尤以月经前明显,有时气急胸闷,曾去西医院,诊为“乳房纤维腺瘤”,建议观察一段时间,如继续长大,可手术切除,患者因惧 怕,故来就诊。

望诊:乳房外观正常,无红肿。舌淡红,苔薄白。切诊:脉细。查体:乳房内可摸到肿块2个,约1.5厘米x2厘米,表面光滑,可移动。辨证:肝郁气滞,气血凝结。

取穴:足临泣。刺法:以毫针刺入足临泣穴,用泻法,留针30分钟。隔日1次。患者针后,自觉胸部舒畅,针刺3次后,肿块减小,共治疗10次,肿块消失。

【按语】本病证分三型,肝郁气滞型多见于发育期青壮年,此时女子情绪波动较大,易于激动,故常易出现肝气郁滞,以致气血凝结而成此病,此证属实证,,可取足临泣穴以刺之,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之穴,肝胆相表里,刺此穴可调节肝经气机,解郁除滞,病自能除。

肝肾阴虚型多见于中年及更年期妇女,此时女子因生育或劳累所致,加之体质素虚,可出现肝肾两亏之虚证,针足少阴肾经照海穴以补肾阴。冲任不调型多见于绝经期妇女,此时妇女因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常伴有多种症状出现,多呈现虚实夹杂之征象,故可取照海穴以补之,足少阳胆经足临泣穴以泻之,两穴一补一泻,具有调肝补肾之功,冲任之脉与肝肾经脉联系密切,故调补肝肾即调补冲任之脉也,本病的局部征象为乳房内肿块,火针点刺肿块,有散结除滞之功,故刺之效佳。

临床根据实际情况,三种证型均可以毫针远端取穴,配以火针点刺局部肿块,两者配合使用,临床效果更佳。

  乳岩病案举例

例1.某女,45岁。主诉:左乳房内肿块3年余。

病史:3年前,发现左侧乳房内有硬核,逐渐肿大,破溃,流臭稀脓水,经某综合医院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为“乳腺癌”。食欲尚可,二便及月经正常。自觉左臂发沉,胸口郁闷不适。

望诊:形体消瘦,左乳疮口紫褐色,有分泌物,恶臭难闻,周围皮肤坚硬,舌苔白。切诊:脉沉细。查体: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约1厘米x1厘米,触之移动。

辨证:肝郁气滞,瘀血阻络,毒邪停聚。治则:疏肝调气,行血化瘀,化腐解毒。

取穴:疮口及周围阿是穴。刺法:以粗火针,慢刺法点刺疮口内之腐肉;快速法刺周围阿是穴。患者每周治疗两次,共火针治疗8次,疮口愈合,周围肿胀消失,腋下淋巴结亦渐缩小。回农村休养。半年后随访,病未复发。现已经5年,仍身健壮。

例2.陈某,女,28岁。主诉:右侧乳房肿物2个月余。

病史:2个月前,发现右侧乳房肿物,经医院诊断为“乳腺癌早期”,精神不振,郁闷不舒,纳可,二便调。望诊:舌质淡,苔白。切诊:脉细弦。查体:右侧乳房肿块约2厘米x 3厘米,光滑,可推动,无压痛。

辨证: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毒邪结聚。治则:调气行瘀,通经活络,解毒散结。

取穴:阿是穴。刺法:以中等火针,用速刺法,点刺肿物中心及上下左右共5针。每周治疗两次,共火针治疗10次,肿物消失。

【按语】《外科正宗》云:“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病程久者,肝肾虚损,出现恶病质征象。故该病与肝、 脾、心、肾皆有关系。从外在体征看,患者乳房局部肿块,实乃由多个脏腑功能失 调,经络不畅,气血凝聚所致,故本病发于局部,而与全身功能状态有关,临床上 患者一旦得知患乳腺癌,往往精神负担很重,这样就会加速脏腑功能失调,愈加 降低了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加速了疾病的恶化,促进了死亡的到来。

笔者治疗本病,以诚恳的热情话语鼓励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又以精湛的针刺技巧见著于医疗。笔者认为,本病的关键是毒邪结聚,气滞血瘀,其治之法以火针行气活血,解毒散结,可使毒瘤消除,毒瘤既除,患者精神放松,负担减轻,反过来又可以有利于机体抗病能力的提高,故局部除瘤是关键。

患者如全身症状较多,亦可采用毫针刺法,取肝、肾、脾、胃等经穴位调理,也会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临证要根据病情需要,灵活掌握,不必拘泥,随证而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