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课堂:一日一证之发癍(一)

 夏大夫的图书馆 2020-03-23

发癍

[概念]

肌肤表面出现片状瘀癍,不高出皮面,抚之不碍手者称为"发癍"。《医林绳墨》说:"有色点而无颗粒者为癍。"

由于发癍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其形状、大小、类色不一,所以历代医家提出许多不同名称。《金匮要略》的"阴阳毒",《外科启玄》的"葡萄疫",《伤寒九十论.发斑证》的"癍疹",《杂病派流犀烛》的"癍痧",《疮疡经验全书》的"猫眼疮"等等都是指发斑而言。《丹溪心法》和《明医指掌》又分别提出"阴癍"和阳癍"之名。所谓阴癍,是指癍之属于虚寒者;所谓阳癍是指斑之属于实热者。

发癍应和"疹"相区别。《温病学.辨斑疹篇》:"癍点大成片,一般不高出皮肤,抚之不碍手,视之斑斑如锦纹;疹如云头隐隐,或呈锁碎小粒,一般高出皮肤之上,抚之碍手,但亦有不高出皮肤,抚之无感触的。"斑和疹在温热病中多兼挟出现,故医书中每举癍以赅疹,或统称癍疹。然而癍和疹的发病机理有所不同:癍大多由于热郁阳明,胃热炽盛,内迫营血,外溢肌肤而成;疹多系肺热郁闭,波及营分,外窜血络所致。

本节讨论范围,只限于内科疾病引起的发癍。


 证候分型之

热入营血发癍:多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癍色鲜红或紫赤,身热不退或发热夜甚,心烦不寐,口渴咽干,甚则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溏泄,或伴有吐血,衄血、舌质红绛,脉数。

阴虚火旺发癍:癍色鲜红,时发时止,心烦不安,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夜寐盗汗,头晕耳鸣,或有鼻出血,齿龈出血,舌光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之

热入营血发癍和阴虚火旺发癍:前者多出现于高热疾病过程中,温热毒疫之邪,侵入人体,内陷营血,损伤阴络,迫血妄行,溢于肌肤而发癍。其特点是:发热,癍色紫暗,甚则神昏谵语,痉厥抽搐,或有吐衄,便血。


后者病程较长,癍色鲜红,由久病伤阴,或热病耗液,阴虚火旺迫血外溢肌肤而发斑。伴有头晕、耳鸣、口干、咽燥、潮热盗汗,舌红少苔等阴虚症状。

二者虽同是因热(火)发癍,一为邪热内陷,一是阴虚火旺,一虚一实,治法亦异。热入营血发癍,治当清营、凉血、散瘀,犀角地黄汤或化斑汤均可选用,高热神昏者加用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阴虚火旺发癍,法当滋阴、降火、散瘀,用茜根散或知柏地黄丸化裁。

[文献别录]

《杂病源流犀烛.阳毒阴毒源流》:"阳毒发癍,阳邪亢极病也,亦或有误服辛热而成者。金匮云,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发痹,阴邪极深病也。金匮云,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樕主之。"


◆ 《人为什么会生病》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  60集大型纪录片【黄帝内经】

◆ 《中医怎么看“癌症”》

◆ 《中医色诊视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