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学》总论之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

 johnney908 2014-07-16
  2.验齿:“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   ①牙齿干燥   A.光燥如石:齿面干燥,但仍有光泽。(胃热伤津,温病初起,恶寒无汗,卫气被遏,不能宣布津液)   B.燥如枯骨:齿面干燥而无光泽。(肾阴枯竭)   C.齿燥色黑:齿面干燥无津,其色焦黑。(邪热入下焦,肝肾阴伤,虚风渐动)   ②齿龈流血   A.齿缝流血色红而痛,牙龈肿痛。(胃火冲激)   B.齿缝流血色浅,牙龈无肿痛。(“龙火内燔”,阴虚火旺,或说肾火上炎) 二. 辩斑疹白培   斑疹,见于温热病;白培见于湿热病。   形态:   斑:形如粟米或如大豆,甚或连接成片,斑斑如绵纹,不高出皮肤,压之不裉色,皮下紫斑。   疹:形如粟米,高出皮肤,拂之碍手,压之裉色的皮下红色丘疹。   形成机理   斑:阳明热毒(气分)窜入血分,灼伤血络,迫血妄行,使血不循经,溢出脉外,瘀于皮下。(气血两燔)   疹:太阴风热,窜入营分,卫有邪阻,营有热逼,使血液瘀于肤表、血络之中。(卫营同病)   斑,发于肌肉,胃;疹,发于皮肤,肺。   斑疹出现的临床意义:   色泽:红活荣润为顺;色艳红如胭脂,血热炽盛;紫赤如鸡冠花,为热毒深重;色黑,为热毒极盛,最为凶险;但黑而有光泽,还有生机;黑而晦暗,预后不良。   形态:松浮,预后良;紧束,预后不良。   疏密:分布稀疏,均匀,说明热邪轻浅,预后良;稠密融合成片,斑斑如绵纹,预后不良。   斑出热解,预后良;斑出热不解或甫出即没,预后不良(正气衰败,无力托邪)。   斑宜清化—清热凉血化斑(凉血散血、养阴、活血)。(勿宜提透)   疹宜透发—透热外达(辛凉轻解)。(勿宜补气)   夹斑带疹—疹多以透为主,兼清;斑多以清为主,可以兼透。   阳斑   阴斑—气不摄血(脾不统血),脾气虚甚至肾阴虚:人参、黄芪、党参,补气摄血;脾肾阳虚:干姜、附子加入,补气温阳固摄止血。   白培   形如粟米,内有淡黄色浆液(水疱)。   一般见于胸腹部和颈项部,四肢很少,面部尤其少,破溃后有浆液流出,可自行消退,不留斑痕或色素沉着。一般在湿热病一周左右发生,出一次汗发一次培。   机理:湿热郁蒸,湿热并重(汗出热解,继而复热)。   治疗:辛凉淡法—薏苡竹叶散主之   水晶培—正气充足,正能胜邪—辛凉淡法。   枯培—正不胜邪,邪气内陷—以扶正祛邪治疗。 三. 辩常见症状   1.发热(见课本88页)发热的类型及病机表   发热恶寒→卫分证。(发热:正邪相争)   伤寒→束表→表闭   温病→袭表→表郁   寒热往来→气分证(热郁少阳,枢机不利。升降:手少阳三焦;出入:足少阳胆。邪进则寒,正争则热。)   壮热(高热、大热)——气分证(肺、胃、肝、胆等)   日晡潮热——气分证(日晡—下午3-5点,阳明主令之时)   身热不扬——气分湿热。   身热夜甚——热灼营阴。(夜卫阳入营阴,而营阴亏虚不制阳,夜甚。)   夜热早凉(血分证)——邪伏阴分。“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低热(血分证)——热邪深入肝肾(下焦肝肾阴虚),填补真阴治疗。   2.汗出异常(见90页表)   无汗(表郁、津亏)。   时有汗出:(汗出热减,继而复热,汗少而粘),湿热郁蒸。   多汗(大汗):①肺胃热炽,迫津外泄。②汗出如油,齿枯舌痿,目眶塌陷,脉散→亡阴。③大(冷)汗淋漓,神形衰惫,脉微细(虚脱,津气欲脱);或脉洪大而芤或散,手足逆冷→亡阳。   战汗   战:病机,正邪交争而战。病状,战斗。正邪对峙,势均力敌。   战汗   汗出肤冷,神形衰惫,脉弱无力——邪去下虚。   肤冷汗出,四肢逆冷,脉微欲绝,或脉躁疾,烦燥不安——亡阳   战而不汗,神形衰惫——正气不足无力托邪外出。   一战不解,隔一、二日再战——正邪势均力敌。   战汗过程中治疗:法宜益胃,补充水液。   3.口渴   口渴欲饮——引水自救。   口渴不欲饮:湿热(津不上承,只喜少量热水)、温病夹痰(只喜少量热水)、热入营分(热灼营阴)。   4.神志异常,神昏谵语   ①热扰心神,心神外越   A.热灼营阴:身热夜甚,烦躁不寐,时有谵语,舌红绛,脉细数。   B.热入血分,昏谵躁扰:身热灼手,吐血,衄血,发斑,舌紫绛,脉数。   ②热邪灼热成痰   厥冷,喉间痰鸣,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博细滑数→痰热蒙蔽心包(气营两燔)→热扰痰蒙,昏愦谵语,心神为闭。   ③浊热扰心,心神外越   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日晡潮热,腹满痛拒按,舌红苔黄燥或焦燥,脉沉实→阳明腑实,内有燥屎。——治疗:攻下燥结。   ④昏愦不语,神志昏蒙——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时昏时醒,昏则谵语,醒则神呆,呼之能应。(湿热蒙蔽心包与痰热蒙蔽心包的区别:湿热蒙蔽心包,热裹湿中,热邪不入营分,不伤营阴,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或濡数,比痰热蒙蔽心包轻,治法:芳香化浊,化痰开窍;痰热蒙蔽心包,痰热蒙蔽在外,热邪灼伤于里,热邪入营,属营分证,治法:清心豁痰开窍。)   ⑤神志如狂或发狂——下焦蓄血,瘀热上扰心神,导致神志失常。(轻:如狂;重:发狂)。舌象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少腹硬满或急结(少腹急结→如狂;少腹硬满→发狂),小便自利。治疗:泄热逐瘀。   5.痉厥   痉—四肢抽搐。   厥(昏厥:神志昏迷;肢厥:四肢逆冷。)   在温病中痉、厥常同时出现。   厥:阳气不相顺接。   逆:逆血流方向加重。   热深厥甚:由于阳气全力集中到病变部位抗争邪气,而达不到四肢。   亡阳:正邪相争中,正气大量消耗,最后正气不支虚脱亡阳。   虚证:热邪大量消耗血中津液使血液非常粘稠,血瘀气滞而出现四肢冷——下焦阴虚证。   痉:动风   ①实风内动,热极,热炽筋挛。(血分证)   血热动风——凉肝息风。   营热(手、足厥阴)动风——滋阴凉营,清营凉血,滋阴养液配凉肝息风。   气分热动风——清气加息风药。   有形热结引起动风——攻下兼息风。   金囚木旺——肺热而导至肝热(肺热引起肝风)——清肺化痰兼凉肝息风。   风火内旋——肺胃两脏热盛导致肝风内动。   ②虚风内动——水不涵木。   热邪深入下焦,消耗肝血肾精,肝肾阴虚,肾阴不足,肝阴不足,不能柔养筋脉,而发生痉挛——虚风内动——滋阴息风。   ③湿热动风——湿热阻滞,筋脉不通而痉挛——清化湿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