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2春温 营分证治 血分证治(1)

 als的图书 2019-10-31

同学们上节课讲到了春温病气分证的几类证候和治法,下面就开始讲营分和血分证的证候和治法:

(一)热灼营阴

第一个类型,叫热灼营阴,也就是热邪灼伤营阴。这种类型啊往往是见于春温病初发,初发就是营分证。上次课咱们谈到,春温病可以发于气分,可以发于营分。发于气分可以发于少阳,可以发于阳明,还可以发于胸膈,然后传入阳明大肠腑,有各种变证。

发于营分初起,往往就表现为营分的热邪盛,营阴损伤。

它的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心烦躁扰,甚至时有谵语,斑点隐隐,因为它发的是斑,不是疹,是斑。所以是斑点隐隐,因为那个点很小,又像疹,所以有时候就混称叫斑疹隐隐,实际上斑和疹的病机不一样,应该是斑点,叶天士讲是“斑点隐隐”。口反不甚渴或竟不渴,舌红绛,苔少甚至是无苔。红绛舌,苔少或者是无苔。脉象细数。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首先说身热。因为它是内有热邪呀,正邪相争,所以身热,它是持续发热,而且是高热。但是夜间加重,夜间比白天更热。因为人体的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所谓行于阳,就是行于表,人体活动的时候需要消耗阳气,所以卫气大量调动到体表来,供给活动的需要。夜间静止状态下,尤其是睡眠,不需要那么多的阳气,阳气就潜藏于里。因为它本来就阴虚,阴阳就不平衡,阳气大量入里之后,阴不制阳,所以热势加重。这白天39度,夜间40度,为什么高了1度?因为阴不制阳,阴阳不平衡。由于体内有热又有营阴的损伤,所以它心烦,躁扰不寐。睡不着觉,烦躁,甚至于谵语,乱动,坐卧不安。

两个原因。一个是心阴不足,不能藏神。再一个,热邪的扰动。阴虚热扰,心不能藏神,心神外越。但是因为他还轻,所以呢他是时有谵语,不是完全昏迷。由于热邪损伤了小的血络,再加上迫血妄行,可以导致出血。但是因为营分证它毕竟还轻,所以呢仅仅是有少量的、散在的、隐隐约约的斑点,这个叶天士描述得很准确。少量、散在、隐隐约约,不很明显。那如果说大面积地发斑,斑点密集,那就不是营分证了,是血分证了。营分可不可以发斑呢?可以,因为它也是血脉中有热呀,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嘛,可以有,但是它轻,所以仅仅是斑点隐隐,不会大量地发斑,出血量不会多。口不渴,和气分证比较,是病情加重了的表现,因为热邪深入到营分,它就蒸腾营阴,把血中的津液蒸上来了,所以口反而不感到渴,实际上病情是加重了,它部位深了。

舌红绛,是因为热邪消耗了血中的津液,血液浓缩,血粘稠了,浓度大了,所以它颜色就深了。这可不是充血,这是阴伤。因为血中津液不足,胃阴肯定是不足。所以呢它舌苔很少或者就光绛无苔,没有苔了。

脉数,是因为有热。细,是因为阴伤。

所以通过它这一系列的表现呢,咱们可以看出来这是个实证还是个虚证?是由实致虚,由于热邪盛而再伤阴,是虚实夹杂,但是虚是由实导致的。

治疗。如果说,比较全面地描述它的治法,应该是说:清营、养阴,透热转气,最根本的在这儿(清营养阴),因为它是热灼营阴,热邪损伤了营阴,所以要清营、要养阴,清营是祛邪,养阴是扶正,这是根本大法。但是你光从里面清营,光养阴,热邪的出路不多呀,要给它找出路,所以要配合透热转气。所谓透热转气,就是使营分的热向气分透。因为气分它浅哪,营分深哪,把血脉的热邪透到外面来。透到外面来,它可以从表而解,给热邪找出路。是在清营养阴的基础上,配合着透热转气。为什么要透?这个道理很简单,咱们比方说啊(图形演示7.17),这是营,这里面有热,如果外面的温度高,它这个就要向营分来,从气分往营分。如果气分的温度低,它就反着来,营分的热就向外走。是这么个道理吧?外面比里面热势高,它就往里去。里边比外面热势高,它就向外面来。你现在想办法,就是说使它由深层向浅层透,向外透,最后一直透出去,是最好。怎么才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从营分出来,这就叫透热转气。怎么才能往气分转?得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气分的热度要比营分低,它才能够出来;再一个,气机得通畅。气机不通畅,闭塞,你热也透不出来,堵住了。所以透热转气要用清气和宣气的药,就是说呀,在清营分热的同时,我用清气分热的药,为什么呢?把气分的热度降下来,营分热才能往外走,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说咱们屋里是二十五度,外面是三十度,你要开开窗户,外面热肯定往里跑。如果咱们屋里三十度,外面二十五度,开开窗户,里面热气往外跑,这个道理是一样。如果气分是四十度,营分也是四十度,这热还能出来吗?它不可能出来。所以必须在清营的同时,也要降低气分的热,清气。外面温度低了,里面才能向外,这是一个原因。

再一个。如果说气机不通畅。外面的温度到是低,你堵住了。外面挺凉快,咱们屋里挺热,为什么?我关着窗户呢,外面凉气它进不来呀,里面的热气也是出不去呀。所以必须把气机的通路给它打开,让它气能够流通,热才能向外透。所以说透热转气用什么药啊?什么药是透热转气的?根据不同的情况,什么原因导致气分的热势高,气机不通,你就针对着这个原因去治疗,这就叫透热转气。比如说咱们前面讲的,痰热蒙蔽心包,那也是营分证,既有营阴伤,又有痰热蒙蔽,这痰它没有进入营分哪,它不入血脉呀,痰是在气分把心包包裹了。豁痰,把痰给它豁开,把痰给化开,它就不是清气分热嘛?它不就是降低气分的温度吗?为什么清宫汤要配安宫牛黄丸呢?是用它豁痰行气,把气分热邪去掉了,营热自然就出来了。牛黄承气汤用大黄干什么?是因为大肠里面有燥结,大肠在气分哪,所以他昏迷解除不了。你把大肠的燥结给它通下去了,用大黄给它通下去了,腑气就通了。气机通畅了,腑里面的热也出去了,温度降低了,气机通畅了,营热不就透出来了吗?所以大黄也能透热转气呀。这个透热转气的方法很多,就是说,针对着病情,凡是阻碍气机,导致气分热势不降的,你只要是去掉气分的热邪,宣畅气机,就可以达到透热转气的目的,范围很广,药也不固定。就具体到这个证候来讲,它既没有痰,又没有大便燥结,它是无形的热,所以看他怎么治疗

首先说凉营养阴的药。犀角、生地、元参、丹参、麦冬。犀角咸寒,清心凉营,当然是君药,它入血分哪。凉血就凉营,能够清心营的热,这是君药,现在用水牛角代替。生地、元参、麦冬,这不是增液汤吗?生地甘寒,元参甘咸寒,麦冬甘寒。甘咸寒的药既能够清营热,又能够滋养营阴,它是两用,既清热又滋阴。丹参微苦寒,它是凉血活血的药,因为啊营分有热邪,当然要凉血了。正因为有热邪而导致血液凝聚了,所以舌绛啊,用点丹参呢活动活动血脉,使血液流畅,用的是活血药,它既能凉血又能活血。用竹叶、银花、连翘透热转气。银花、连翘、竹叶它既能透表又能清气,这三个药都是气分的药,它们能够清气分的热邪,使气分的热势降低,营分的热就自然向外来了,使营热外透。透到哪儿呢?透到气分,再透到卫分,从体表而散,散热。因为气分没有有形的实邪,它就是无形的热盛,所以就用边三个药透就可以。你如果有痰,用它们就不行了,有痰就要加化痰的药,通过化痰来透热转气。

这里边啊用了一个黄连,为什么?也是用它来清气,清心经气分的热。黄连不入营啊,它清心经气分的热。如果说气分热不明显,把黄连去掉。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里说,口渴者用黄连,口不渴去黄连。就是说清营汤啊可以有黄连,也可以没有黄连,有它,没它都叫清营汤。你比如说气分热势还比较盛,加它可以清气,怎么知道呢?口渴,口渴而又营热阴伤,那么就增加清气的药,加黄连。如果说口不渴了,那说明营热很重了,消耗阴液很严重,气分热不明显,就用银花、连翘、竹叶就行了,把黄连去掉,因为它燥、苦,苦燥伤阴,这个药在这儿可用也可不用。如果初起还兼有表证,是由新感所诱发的,兼以解表,风寒加葱、豉,葱豉汤风热,本身就有银花、连翘,可以再加点薄荷、牛蒡、豆豉,透一透。这个方剂呀,它的组成很好,既清心凉营又养阴又透热,这是治营热阴伤的一个代表方剂。

这个证候类型和前边风温病讲过的痰热蒙蔽心包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是营分证,痰热蒙蔽心包不仅有营阴损伤,而且还有痰热、热痰蒙蔽。这个没有痰,这是无形热邪。所以那个呢要豁痰开窍,实际上热陷心包是气营两燔,这个是单纯的营热阴伤,类型不一样。

再一个,如果在热灼营阴的基础上,病人有动风,手足有抽搐,那说明由营分热而引动了肝风。为什么呢?营热就是血脉中有热呀,血脉中有热,肝主藏血呀,它自然就进入肝,肝热筋挛就可以动风。

治疗。仍用清营汤,因为它以营热为主,是营分热引动了肝风,波及到肝,重点不在肝,清营就能凉肝。但是因为肝已经热了,动风了,治疗呢就要加上凉肝熄风的药,在清营汤里加入羚羊角、钩藤、菊花。羚羊角咸寒,钩藤辛寒,钩藤是寒药,菊花甘寒。凉肝熄风。或者是用清营汤送服紫雪丹,紫雪凉肝熄风作用很好啊,临床常用,配上紫雪丹。

(2)气营两燔

刚才咱们讲的是单纯的营分热,营阴伤。有没有这种情况:气分有高热,营分也有高热。既有气分高热损伤肺、胃的津液,又有营分的热损伤了营阴?有这种情况,这叫气营两燔。

什么临床表现?那当然了,气分有气分的表现,营分有营分的表现哪。壮热,口渴。口大渴,高热,是不是气分热盛?又有烦躁不安。主要看舌,舌绛,苔黄燥。脉数,或者是细数。气分热不会出现绛舌,病人有高热口渴,但是舌是绛的,又有黄燥苔,这说明气分热已经伤了营阴了。那么是气分为主还是营分为主?气营两燔是气为主还是营为主?气营两燔是气为主,气血两燔也是气为主。因为气分热不解它就要向营分深入。气分热降了,营分热就能出来。而且营分热往往是由气分传进来的。所以治疗重点在气。而且它临床表现也以气为主,壮热、口渴,气热津伤了,伤了肺、胃津液。烦躁说明热扰心营,营热扰心。舌绛是营阴损伤的突出表现。但是又有黄燥苔,是气分热盛。所以舌红绛,苔黄燥。脉数,或者细数,看营阴伤的程度轻重,程度重就是细数;程度不重,是以数为主。

所以治疗呢。气营两燔就气营两清,或者叫清气凉营,或者叫气营两清,都可以。代表方剂:加减玉女煎。那就是说,这个方剂是玉女煎加减。玉女煎原方是什么药?玉女煎是张景岳的方,它是治肾阴虚胃热盛,什么方?石膏、知母这清胃热呀。还有什么?熟地、牛膝,还有什么?嗯?还有麦冬。是这几个药吧?石膏、知母清胃热;麦冬清热养阴;熟地、牛膝补肾。它是(治)肾虚胃热,是治内伤杂病的。在温病里面这个原方能用吗?能用熟地吗?熟地是甘温的,生地是甘寒哪。熟地是生地用黄酒蒸,黄酒泡完,蒸,九蒸九晒,它就变成温性的了,内伤杂病的肾阴虚用它,真正温病的热伤营阴不能用熟地,因为它是用黄酒蒸的。去熟地改生地。牛膝也不能用啊,它是温性的呀。改什么呀?(改元参),这个叫加减玉女煎,吴鞠通叫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方。咱们习惯上把它叫加减玉女煎。叶天士中《外感温热篇》里边讲,“如玉女煎”,他前面有个“如”字。这个唐本,唐大烈那个本,就把“如”字给去掉了。王孟英很不同意。“如玉女的煎”呢是举例,比如说,像玉女煎这一类的方剂,前面有个“如”字,那就是告诉你,不是玉女煎的原方,可以加减,加减使用。把这个“如”字一去掉,不就是成了玉女煎的原方了吗?玉女煎的原方(中)熟地、牛膝都不适合呀。所以王孟英说去“如”字不对。王孟英怎么讲呢?他说这个方剂,他给它起个名叫“白虎加地黄汤”,《伤寒论》里没有这个方啊,《伤寒论》里面白虎汤加减,有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苍术汤、白虎加人参汤,加人参、加苍术、加桂枝都可以,没有白虎加地黄汤的。因为《伤寒论》里边没有热伤营阴这个证候,所以它没有这个方。王孟英他把这个方叫白虎加地黄法,也叫白虎加地黄汤。大家看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石膏、知母不就是白虎汤吗?主要成分都有了,君、臣药都有了,加一味地黄。为什么强调地黄?因为地黄是入营分的,用白虎汤(的)石膏、知母来清热生津,清气分的热,生肺、胃的津液,用生地黄来凉营,清营热,滋养营阴;元参嘛是配合地黄的,滋阴清热。这个加减玉女煎哪,实际上就是白虎汤的君、臣药,主要成分,加上增液汤,对不对?元参、生地、麦冬嘛,就是增液汤。增哪儿的液呢?增血中的津液。这里边主要是地黄,但是看起来呀它清营的力量不大,没有犀角,为什么呢?它是由气刚入营,以气分热为主,大剂量的石膏,生地用六钱,大剂量地滋阴。这时同学们要记住:气营两燔也好,气血两燔也好,治疗重点在气,因为它是由浅层向深层深入的过程,不清气就不可能凉营。这是一个类型,是营分证和气营两燔。

(3)热盛动血

下面咱们就讲血分证。

血分的热盛动血,它是营分证的进一步发展。热盛动血证的发生,或者是由于营热不解进一步发展,或者是由于气分传入,都可以,气分、营分传来都可以。

它的临床表现:身体灼热,提到灼热就是无汗;躁扰不安,昏狂谵妄,或者是吐血或者便血,或者是发斑,而且这个斑已经不是点了,不是斑点隐隐了,是成片的发斑,斑色紫黑,舌质深绛,深绛就是紫啊,也可以叫紫绛,脉数,但是呢脉不细。

它是个实证,是血分实证,它主要是血脉里面热盛,灼伤血络,迫血妄行。那当然啦,血液向外流它不虚吗?另外热邪动血的同时不消耗血中的津液吗?不耗血吗?都有。但是在这一个时刻,在它出血的这个时刻,刚刚出血,还是以热邪盛为主,所以叫血分实证,这个实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实,但是它没有明显虚的表现,就是热势很高,高热烫手,因为它邪很盛,正邪相争的很激烈,所以我们不说它是虚,由于血热扰心,血液都开了锅了,心还不热吗?心不藏神,心神外越,所以神昏谵语,狂躁不安,躁动啊,躁得很厉害。热邪灼伤血络,又迫血妄行,使血液流速非常快,对血脉的冲击力加大。另外呢,血脉受热变得焦脆,很容易破裂,不同的部位出血,标志着不同的部位的损伤,肺络损伤可以衄血,胃络损伤可以吐血,肠络损伤可以便血,膀胱经络损伤可以尿血,肌肉部位的经络损伤就发斑,血从肌肉而出,瘀在皮下,就形成了斑。开始是斑点,逐渐就扩大,越出越多就形如大豆,甚至于联接成片,斑斑如锦纹,一片一片的,紫黑色的斑。那说明了什么呢?在热邪动血的同时,也在消耗血液,血中的津液也不足,血液也粘,所以吐出来的血、鼻子出的血和发斑都是紫黑的。紫黑意味着血液粘稠,浓,津液不足。舌紫绛,颜色很深哪,也意味着血液粘稠,热盛津伤,和那个发斑、吐血、衄血颜色是一致的。脉数。这个情况下应该说是既有动血又有耗血,但是因为它是以动血为主热邪很盛,所以叫血分实证。

治疗就四个字,用叶天士的话说,“凉血散血”,什么叫凉血?这个“凉”是使动词。咱们中医治法里边用使动词的机会特别多,清热的清就是使动词,凉血的凉也是使动词,燥湿的燥也是使动词。(凉血,)就是使血凉,(就是)通过药物的作用使血液由热变凉,这就叫凉血,也就是清血热。“散血”呢,是使瘀血消散,怎么使瘀血消散?同学们考虑一下,这么说对不对?(图形演示30.46)(散血等于活血)这个说法对不对?区别在哪儿?活血是指使不活的血变活,这也是个使动词,使不愿意流动的血让它流动,这就是活血,用活血的药。散血包括活血,对吧?瘀积的血液让它消散,包括(活血),但是它还不光是活血,它还要加养阴的药,不是补血药,养阴不是指补血,叶天士所说的“救阴不在血”,不是补血,“而在津与汗” ,是要补充血中的津液。斑色紫黑、舌质紫绛,都是血液瘀滞的表现,血液瘀滞的原因是因于热,热消耗了血中的津液,所以前提是凉血,必须先使血凉下来,这是关键,血要不凉,它就还可能散。所以要先凉血,在凉血的基础上要用大剂量的滋阴凉血药,滋阴药补充血中的津液,先使它稀释,然后再加活血的药推动它。就跟那个通大便是一样,滋阴通便,增水行舟,跟那道理是一样的。血液因为粘滞而成瘀,你不稀释它,光用活血药,根本推不动。就像胶粘在桌子上一样,你不把它化开。不使它软化,你能刮掉吗?必须先滋阴,在这个基础上再加推动血液的药,血液就能够通了。所以这个散血的含义是两方面,不是一个方面。

代表方剂:犀角地黄汤,这个方剂呀是孙思邈《千金要方》里的,咱们从《温病条辨》里边引过来,它的组成:干地黄、生白芍、丹皮、犀角,君药是犀角、地黄,臣药是芍药、丹皮,芍药、丹皮又兼佐药。

犀角咸寒,凉血。吴鞠通说,“犀角味咸,入下焦血分以清热”,这个说法有毛病,犀角不光是入下焦,他说入下焦,实际上是入肝,肝不是藏血吗?犀角入不入上焦?“犀角解乎心热”,心在上焦啊,所以犀角啊它既能清心热,又能够凉肝,因为它凉的是血,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嘛,所以它在这儿主要是清热凉血,清心营的热。地黄的作用,大家看,这个方剂里边地黄用到一两,30克,量最大,吴鞠通说它“去积聚而补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去什么积聚?去瘀血,血的积聚,它能去血的积聚而补阴,这句话对吗?这句话有语病,它是通过补阴而去积聚,还是通过去积聚而补阴?这话他说反了,语序说颠倒了,应该是补阴而去积聚,这叫散血,地黄在这儿是散血用的,通过补充血中的津液,稀释血液而使瘀血消散,它(血)不粘了,它就恢复流动性了嘛。那么白芍有什么作用呢?吴鞠通说:“去恶血,生新血”,恶血指的是什么呢?瘀血,去瘀生新,这是白芍的作用吗?白芍可以生血是不错,它能去瘀吗?孙思邈《千金方》里面就是芍药,你看《伤寒论》里边写芍药不分赤、白,因为在古代芍药赤、白不分,统称都是芍药,从明代以后芍药才分为赤芍和白芍,同样都是芍药,它的作用并不一样,白芍是酸寒,养血柔肝滋阴;赤芍呢是苦寒,微苦、寒,它能凉血活血,它们俩个的作用不一样。吴鞠通在这儿说用芍药的作用是“去恶血,生新血”,就是去瘀生新,就是活血啊,而他又用的是生白芍,这个就不对,应该是赤芍,赤芍凉血活血。丹皮辛寒,吴鞠通说它“泄血中伏火”,这句话也有点毛病,是伏热而不是伏火,是泄血里边的热邪,透血里边的热邪,而不是火邪。说得挺好,每句话都有点毛病,犀角入血分以清热很对呀,非得加个“下焦”,芍药呢“去恶血,生新血”,他非得用白芍,地黄呢是通过补阴而去积聚,他非得倒过来说,“去积聚而补阴”。每句话都有点毛病,但是不大啊,大家理解他的意思就行了,解释得是很清楚,就是没表达好。总而言之,这方剂四味药全是凉,犀角咸寒,地黄甘寒,赤芍微苦寒,丹皮辛寒,都是凉血药,这是前提,因为出血,不是动血嘛?是由血热所造成的,凉血就能止血,所以这里边根本不提止血,用不着提,血不热了它就不动了。耗血也是因为血热,热邪消耗血中的津液了,所以凉血就不再耗血。(另外)在凉血的同时,加了大剂量的生地黄来滋阴,稀释血液,又回加上丹皮、赤芍活血,一推动,使血液恢复了流动。

这个方剂很好,根据现代研究,犀角地黄汤有非常好的对抗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就是微循环障碍,血液瘀滞,用犀角地黄汤效果非常好,它能够拮抗DIC,DIC就是微循环障碍,作用很好。你说,一千多年前孙思邈的这个方,用到现在,它也是好方,组织得非常好,药并不多,就这四味药,它组织得非常严密。

这里边还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凉血滋阴固然重要,活血,他为什么用两个活血药?丹皮、赤芍,用这两个?这里边有个原因,一方面,耗血,血液凝聚了,在滋阴的基础上要推动它;另外一个,血是由热而瘀滞不通,这是 “热凝”啊,用犀角地黄汤来抗热凝,这个是前提,这个没错,但是大剂量的凉药下去之后,会不会把血给羁住?血液的特点:遇寒则凝,血热不行,但是血寒也不行啊,遇寒则凝。那么热,突然大队的凉药进来之后,温度突然下降,会不会导致 “寒凝”?你在抗热凝的同时,别过了头,过头就成了寒凝了。所以这里边加活血的药,推动它,使它寒而不至于凝,你要是凝,我就推动着你,你凝不了,也有这么个拮抗的作用。所以这个方剂呀考虑得非常周到,非常地好。

临床使用的时候根据不同的部位可以选加,适当地选加凉血活血的药。比如说发斑,可以选加(紫草),化斑哪紫草的效果非常好;可以加丹参,丹参凉血活血、化斑。如果是鼻子出血,你可以加白茅根凉血止血。就是根据不同的部位选加不同的药物,适当地加,不要太多,犀角地黄汤本身就很好。

那么这个证候是由于血热沸腾,而导致的出血和耗血,治疗呢,只需要凉血,千万不要考虑止血,耗血也不要考虑补血,这两个方面(止血、补血)都不要提,一提就错。比如说,我加十灰散止血,用各种炭,各种药炒成炭,研成灰来止血,不行,为什么?你在止血的同时,因为它是收涩止血呀,把热也给止住了,使邪无出路,你看当时止住了,下一步因为热也在里面,热憋到一定程度,出血更多。所以加炭类药的后果非常不好,临时可以止住,也可能止不住,即使止住,下一步大量地往外出血块,因为它热和血都瘀在里面了,所以憋满了之后一冲,就像河水决堤一样。所以千万不能说止血,“救阴不在血”,这地方虽然是血中津液损伤,但是它伤的是津液,所以不能用补血药,什么当归啊、阿胶啊,都不行。用什么呢?用大剂量的生地,补的是血中津液,所以是在凉血的前提下,它就包括了止血作用,也就包括了补血作用,因为血凉了,它也不耗了、不动了,是这么一个原则。

下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