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导图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来自名老中医的经验和大量临床报道

 文文ap25 2020-03-23

第377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青竹医社

 作者简介 

晏建立,男,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湖南省老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株洲市名中医,主攻中药诊治肾病。

中医秘而不传的是中药剂量,既说明中医靠师承传承学术,也说明中药的剂量与疗效有很大关系。现今中药剂量越用越大,实践证明中药剂量并非越大越好,有时小剂量反而疗效更好,剂量大者药物组方、药性就发生了变化,反而影响疗效。药物剂量究竟用多大合适,首先要看药物在方中的作用,例如白术有止泻和通便的双重调节作用,在方中是用于止泻还是用于通便,完全是因剂量不同而功效不同。

  因药量不同而方剂名称、作用不同

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和厚朴大黄汤均为张仲景方:三方同用厚朴、大黄、枳实三种药物,因各药在方中剂量不同而方名不同,作用也不同,主治亦有差别。小承气汤用大黄四两,厚朴二两, 枳实三枚;厚朴三物汤用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厚朴大黄汤用厚朴一尺,大黄六两,枳实四枚。小承气汤重用大黄,大黄用量二倍于厚朴,主要在于攻下;厚朴三物汤重用厚朴,厚朴用量二倍于大黄,主要在于行气除满;厚朴大黄汤重用厚朴、大黄在于治痰饮结实,有开痞满、通大便的功效。

桂枝汤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芍药汤均为张仲景方:桂枝汤由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12枚组 成。桂枝加桂汤在桂枝汤基础上加桂枝二两,桂枝加芍药汤在桂枝汤基础上加芍药三两。桂枝汤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而设;桂枝加桂汤治疗因心阳虚,下焦之寒气上冲之奔豚证;桂枝加芍药汤,以和脾缓急止痛,宜于下后腹满时痛之证。后两方变治伤寒表证为治疗内科杂病,可见药物剂量完全可改变方剂的功效。

枳术汤、枳术丸:枳术汤(《金匮要略》):由枳实七枚,白术二两组成,枳术比例为2:1;枳术丸(《脾胃论》)由枳实一两,白术二两组成,枳术比例为1:2。枳术汤行气散结,健脾利水,治疗因脾弱气滞,失于输转,致水气痞结于胃部,故心下坚,如盘如杯。枳术丸健脾消痞,治疗因脾虚不运,食阻气机,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前方因实致虚,重在祛实兼补虚;后方因虚致实,重在补虚。各因虚实不同而遣方用药有异。

颠倒木金散(《医宗金鉴》)由木香、郁金二味药组成。治疗气滞血瘀之胸痛证,气滞与血瘀有轻重之分,气滞重于血瘀者木香用量大于郁金;血瘀重于气滞则郁金用量大于木香。因没有固定主药,故名颠倒散。使用此方需根据病情灵活用药剂量。

左金丸(《丹溪心法》)由黄连、吴茱萸按6:1(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水泛为丸,具有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肝火犯胃证。如脾胃虚寒,呕逆不食则可用吴茱萸与黄连按6:1(吴茱萸12克,黄连2克)煎汤内服收效良好,因方中药物相同,其剂量比例相反,故名为反左金丸。药物用、量颠倒则功效完全相反,变清热剂为温阳剂。可见药物剂量何其重要。

  单味药因剂量不同功用不同

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中药随使用剂量不同而发生功用即质的变化,不可不察。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因治疗病证不同在方中使用的剂量有异。解表退热用10~30克,疏肝解郁用5~10克,举清阳用2~5克即可。

白术:补脾气,燥湿利尿,固表止汗,安胎。白术有止泻通便双向调节作用。10克左右用于止泻, 用于通便则需大剂量60克,主要用于治疗因脾气虚,运化不力之虚秘,实热仍属禁忌。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剂量在6~10克时泻火解毒;3~6 克时用燥湿泻火;剂量在3克以下则可健胃增进食欲。大剂量会刺激胃壁引起恶心,呕吐。

槟榔:驱虫,行气导滞,利尿。6~15克主要用于消积,行气,利尿。用以杀灭姜片虫,绦虫时须用 60~120克。

升麻:解表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10~12克配黄连用于清热解毒,6克则升举清阳。

甘草:甘草分蜜制和生用。蜜制用于补心脾气,缓急止痛,生用则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补益心脾用10克左右,清热解毒则需30克以上,解毒物中毒需60克以上,调和诸药只需3克左右。

洋金花:止咳平喘,止痉止痛。止咳平喘用0.3~0.6克,每日不超过1.5克。而作麻醉药时可用到20克。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3~10克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30~50克可治疗各种头痛,治疗血管性头痛在辨证方中加入川芎70克,不仅效果好,且无不良反应。据药理研究,川芎不但有中枢镇静作用,而且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小量能兴奋心脏,大量则使心脏抑制。

细辛:发散风寒,通鼻窍,温肺止咳止痛。受“细辛不过钱”的影响,治疗外感风寒,肺寒咳喘时用量多在3克左右。何氏对细辛进行家兔毒性实验后指出:热煎后细辛毒性减低,大剂量应用,具有镇痛作用。治疗阳虚头痛,剂量从3克逐渐加至30克,入汤药煎服, 取得了很好疗效,未发现毒副作用。但对阴虚内热、素有高血压病史、肾功能减退者,无论煎剂、散剂均应慎用。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少量使尿量增加,大剂量则使尿量减少。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3~5克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剂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6克祛瘀力强,9~12克温通力强, 用于治疗慢性肝炎,15~30克治疗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3~6克治疗急性结膜炎、麦粒肿、 角膜云翳、虹膜炎等,9~12克治疗老年性哮喘、胃炎、胃溃疡、急性肾炎、急性泌尿道感染,20~30克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胆囊炎、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等。

桑白皮:清肺平喘,利水消肿。6~9克有退热作用,10~12克有祛痰、镇咳等功用,15克有利尿及轻泻作用。

石菖蒲:开窍醒神,宁心安神,化湿和胃。3克治疗冠心病,6~10克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梅 核气(神经官能症),30克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慢性肠炎等所致的久泻。

水蛭:破血逐瘀。1.5克研末吞服,1日2次,主治肺心病;5~10克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所致头晕;12~15克治疗脑溢血后遗症、原因不明的症瘕痞块。本品破瘀血而不伤新血。

龙骨、牡蛎: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6~10克有摄汗作用,对鼻衄、月经过多者有止血作用,治疗高血压有潜阳之功,12~15克对支气管哮喘有定喘作用, 20克以上有安神作用。

苦参:清热燥湿,解毒杀虫利尿。5~8克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肾炎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性水肿等,并有平喘止咳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10~15克治疗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30~60克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 。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6~10克治疗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暴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多汗;15~20克可治疗乳汁不通、急慢性湿疹;25~30克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低血糖所致的眩晕等。本品利水湿、消肿胀、清湿热。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具有抗动脉硬化及降血脂作用。

  用量大小的依据

病情:病情急重者,用量宜重;病情轻缓者,用量宜轻。久病体虚对药物耐受力较弱,用量宜轻。新病对病者损伤尚小,用量宜重。

药物质地:有的药物质地很轻,用10克已一大把,如益母草、蝉蜕等用量可酌轻。金石贝壳类 质重的药物用量宜重。

病人的体质:体质强壮,对药物耐受力强,正气旺盛者用量宜重,体质虚弱者对药物耐受力较弱,用量宜轻。易汗者麻黄宜量少,体实不汗者用量宜重。大黄的泻下作用,完全因人而异。

季节:夏季因气温高人体易出汗,发汗药用量宜轻,冬季气温低人体不易出汗,发汗药用量宜重。完全是因气候不同用量不同。

年龄:老人气血渐衰,对药物耐受力较弱,特别是峻猛,易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宜轻。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健全用量宜轻。

性别:妇女的月经期、妊娠期活血祛瘀通经药宜少用,用量也宜轻。

经验传承:经验既有自己的经验,也有师承经验,别人用过的剂量可以借鉴。如李可老师用附子多在50~100克,重者200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绝不会用如此大量。

药物性质:药性是用药的根据和原则,无论用量大小,药性都不能改变,如白术通便和止泻,都是因其健脾的效果。其便秘也是因脾虚,运化无力而致,所以只能是治疗脾虚所致的虚秘,而不能治疗所有的便秘。

注重药物的毒性:毒性药物还是从小剂量开始为好,避免中毒。


整理/跟班 排版/跟班 校对/青竹学术部 
本文来源于《中医药通报》,作者:晏建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