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声明:本图文除部分图片来自书籍及文献外,其余内容均100%原创,享有著作权。 初学前柱螺钉 —— 一直在路上 Questions & Answers 叶俊武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蔡鸿敏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Question 1: 如何保护精索,切口位置?精索浅面还是深面进针?套筒? 逆行前柱螺钉工作通道示意图,可能会遭遇精索、悬韧带、阴茎背静脉。在耻骨联合下方,结合透视入口位,避免入点过低,如下图: 切口准确位置把握不好,切了两个口子…… 定位导针,逆向延长线,帮助确定切口位置,后来想了一下,这样可能好点。 Answer 1: 逆行耻骨上支/前柱螺钉置入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精索”。保护精索,责无旁贷。 耻骨体倾斜于里,阴囊悬垂于表,耻骨体与上支移行部“肩扛”精索… …诸生理解剖特征决定,软组织的“安全通道”存乎于精索与耻骨体之间,故而,自精索深面操作是“手术安全性”之所必需。 骨盆与髋臼损伤之微创手术,“高”、“大”、“上”之势,已深入创伤骨科医师之骨髓。然则,与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系统相比,其势胜于实而劣于形。孰不见脊柱科兄弟微创器械的“武器库”样样俱全,创伤骨科兄弟仅靠一根克氏针尽展十八般技艺。将来,势必有专用的手术器械来保护精索。 就目前情势来看,保护精索的重担在乎术者谨慎细致的操作。手术操作过程中,术者用手指将精索自耻骨“肩扛”之处推向内侧(正中线);皮肤穿刺切口后,术者以止血钳钝性分离至目标耻骨体;钻入导针过程中,术者除推开精索外,还需注意观察耻骨结节与睾丸之间有没有软组织“揪缩成团”(如有则立即停止钻动,再次应用止血钳沿导针做钝性分离);导针就位后,术者可先逆时针推进螺钉直至其尖端触及耻骨后再顺时针拧入… … 先切口,后插导针,这种做法一是不那么微创,二是切口难准确,不是切偏,就是需要延长。倒不如,倒换顺序,先经皮插入导针,导针就位后再沿其做一个恰恰够用的穿刺切口即可。如果导针穿刺点皮肤存在张力,那么穿刺切口就放在松弛侧即可减张。 论及阴茎悬韧带、背血管、海绵体神经等诸项风险,避之较易,唯一要做的就是穿刺导针时,勿超过耻骨下角,也就是耻骨体最远端。没有一次穿刺成功的把握,那就指诊耻骨结节,以之作为参照,距其头端皮质约2cm进行穿刺,导针尖端触及目标耻骨体后,再在透视监视下调整。 Question 2: 通道螺钉要取吗?何时取? 有文献认为可以不取,没发现断钉。但是如果时骶髂螺钉或者螺钉跨耻骨联合,就不断吗?不知道老师平时如何和患者沟通的? Answer 2: 逆行耻骨上支/前柱螺钉置入前,先入为主地向病人宣讲,不建议日后做取螺钉手术,除非有与螺钉直接相关的不适,如钉尾激惹软组织、影响交媾等。取螺钉的时机取决于骨折愈合的时间及强度。一般早不过半年,晚则无具体限制。 文献将“没发现有断钉情况”作为不取螺钉的理由,似乎有些武断而偏离科学性。取钉与否以及其对骨盆生理功能的影响等研究缺乏报道,似乎也没有太多研究的必要性。理论上,逆行耻骨上支/前柱螺钉属髓内固定,不跨关节而无虞。骶髂螺钉和耻骨联合螺钉跨关节固定则不得不虑。 缺乏客观的研究,就不得不从主观论之。从研习骨盆髋臼微创,到现在,十一年有余,数百病例中进行骶髂螺钉去除手术的不超五人,原因不关乎临床客观而全在病人主观意愿,其中两人出现大出血,全因经皮剥除钉尾表覆骨痂所致,其一纱布填塞三天后止,其二大量明胶海绵填塞后止,但后者三周后出现切口及深部感染,经保守治疗痊愈。余者安然,虽随访超两年者寥寥,但按世情而可揣测其无恙。耻骨联合螺钉近两三年才应用的多了,无一取出者。 故与患者沟通之术全在先入为主的宣教。 Question 3: 入口位,耻骨上下支,后缘线的区别? 术中入口位,发现下面情况: 术中透视入口位,发现导针穿出去了,吓出一身冷汗,仔细一看,后缘有两条线,还好想起了PBIV,调整C臂标准透视,如下: 总算确认导针在髓腔内,吓死了,PBIV救了我一命。术后个人思量了一下:耻骨上下支的后缘线(前一幅图),在术中也有分辨的必要,对确认导针指向可能有一定帮助,避免出现类似惊悚事件。 Answer 3: 逆行耻骨上支/前柱螺钉置入势必要区分耻骨上支与下支。 区分之术简而言之就是寻其根,溯其源。既然我首倡耻骨体入口位像(pubic body inlet view,PBIV)及耻骨体皮质密度影(pubic body corticaldensity,PBCD),那么我就来讲讲在PBIV上区分耻骨上下支之法。 耻骨上下支在骨盆正位及标准入口位像(后环为投照中心,之于骶髂螺钉置入操作)上,不相重叠,显而易见;在PBIV上则因始端重叠而扑朔迷离。其区分之术就在于上述寻根溯源之法: 耻骨上支与耻骨结节相续,外行,接于髋臼前壁,终于髂前下棘和髂前上棘,故而,我们可以从耻骨结节前缘皮质逆行至髂前上棘前缘皮质,辨识之,顺行亦然。置钉过程中多用逆行之法。 耻骨下支起自耻骨体,外行,止于坐骨结节,故而我们可以在耻骨体与坐骨之间辨识之。 当然,耻骨上下支之间前后径之差别亦有助于辨别。 Question 4: 还是入点问题:耻骨体内侧皮质前端点,选择范围,感觉还是很大,是否就在耻骨体内侧皮质前缘中点?如上面实体操作那样,Ideal starting point会有助于调整指向的自由度?如下图: Answer 4: 是不是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 进针点确是决定逆行耻骨上支/前柱螺钉置入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但还要思考,上述关键因素有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不错,螺钉通道的核心制约处在于髋臼前壁,骨盆出口位像表之于髂耻隆起骨皮质和髋臼软骨下骨之间的区域。我们通常可选二皮质中点作为参考点来设计螺钉行进路线,以之为轴心,螺钉行进路线有一定的游移度,可见进钉点并非局限于一点。 Question 5: 哪究竟该从哪里进去,也就是如何确定理想进钉点(ideal starting point)?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1995年Routt教授在JOT上发表的经典文章,就不得不看了。 文中是这么描述进钉点的:The ideal startingpoint for the drill is just inferior to the pubic tubercle and lateral tothe symphyseal meniscus(恰好在耻骨结节下方,耻骨联合外侧)。下面是Routt文章中的图示: 但是,仔细看他文中图示,进钉点却在耻骨联合的位置(耻骨体内侧皮质)。两者位置上似乎还是有比较大的出入,为什么会描述成“恰好在耻骨结节下方,耻骨联合外侧”?是闭孔出口位观察视角问题?还是作者故意为之? Answer 5: 其实,这里牵涉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概念的混淆,另一个是理解的不足。 概念的混淆表现在原文该语句中的后半句——“lateral to the symphyseal meniscus”——和您文中所述的“耻骨联合”上,可以算是理解上的偏差。Symphyseal meniscus不是耻骨联合,而是耻骨联合软骨盘。自然,lateral to the symphyseal meniscus就是耻骨联合纤维软骨盘外侧,也就是耻骨体内侧皮质的前缘了。这样就解释通了,也图文对应了。 理解的不足表现在原文该语句中的前半句——“inferior to thepubic tubercle”,其意为“耻骨结节的下方”。我们知道,耻骨结节是耻骨头端位于耻骨联合软骨盘和耻骨上支之间的区域,是肌肉和韧带的附着点,体积不小。那么,其正下方是耻骨体前侧皮质,面积不小,自然不能够限定进钉点的具体位置。然而,两个半句结合起来领会,再加上前面那个限定词——“just”,原文的意思就无懈可击了,它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理想进钉点‘正好’位于耻骨结节的尾侧并且‘正好’位于耻骨联合软骨盘的外侧”。引申一下,如果术中操作细致的话,因耻骨联合软骨盘的阻挡,导针尖在最靠近中线的部位,似乎也只能抵在耻骨体内侧皮质的前缘了,结合PBIV和骨盆出口位像,也只能在我所归纳的“耻骨体内侧皮质(出口位上)前端点(PBIV上)”了,除非特殊目的下,经耻骨联合软骨盘穿刺,进钉点可以位于“耻骨体内侧皮质前端点”的背侧。当然,极少数情况下,进钉点还可能建立在目标耻骨对侧耻骨体前侧皮质上,原文就有论及。 附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