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打算退休后回老家养老的三大理由

 王以红 2020-03-24

我不打算退休后回老家养老的三大理由

早晨蹲号的时候,随意浏览头条号,看到一个帖子,眼晴不禁一亮。这个帖子说:“小时候常见又叫不上名的植物,终于知道叫啥了仿佛回到小时候!”

扫描帖中所有植物图片,我倍感亲切,都是我小时候(20世纪70年代)在老家常见的植物,我知道俗名,不知其植物学意义的名称,年近花甲的我,真的是“仿佛回到小时候”。

其中有一种植物果实像石磨磨盘,又像人体的肚脐眼,野生于老家的荒地河边、房前屋后、田沟地头。果实干枯变黑,一碰就有比芝麻大的种子掉下来。小时候,我常常摘下两个青果做游戏,一手捏着一个青果,将它们对扣着转动,就像石磨磨盘磨东西。

故乡啊,久违了。本来准备好春节回老家看望九旬老娘,后因新冠肺炎疫情阻隔,无法成行。现已春暖花开,清明又快到了,倍加思念娘亲。

尤其是今早偶然看到植物帖子,思乡更切。

曾有网友劝我退休后,弃省城武汉回江汉平原老家养老,但故乡我是回不去了。因为我觉得故乡只是用来思念的,而不是去生活养老的,否则情况不妙,可能一切鸡毛。理由有三:

第一,人变了。在省城生活了二三十年,现代大都市的物质文化氛围早已深入骨髓,也就是说,早已脱胎换骨,不再习惯农村的水土风俗。短暂住几天可以,权当是观光客,欣赏欣赏田园风光,体验体验农家之乐。如果长久住下去,田野茫茫无际,满眼尽是风烛残年的孤寡老人,或倚门而坐,或杵杖徐行,狗随其后,鸡打鸣,鸭戏水,日出日落,寂静得令人窒息,你受得了吗?我不行。虽然老了,无力谈情说爱,但都市五光十色,任我流连忘返。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城市越大,社会保障体系及各种生活设施越建全完备,甚至可以说越完美。我没有本事居住国际化大都市北上广深,更没有能力办移民到发达国家养老,这把老骨头就丢在省城了。

第二,时代变了,社会飞速发展进步,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学而优则仕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的孩子考上大学,称为鲤鱼跃龙门。因此,农村的孩子勤学苦读,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中榜天下知。后来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根本算不了什么,有的毕业等于失业,根本没有什么优越感。而且鲁迅的《故乡》中的“闰土”早成为历史,故乡没有“闰土”存在,就无法彰显“老爷”的身份地位,没有“老爷”的派头与荣光,回故乡又有什么劲头呢?

第三,未富先老,愧对家乡父老。奋斗了一辈子,就有一套房子。贷款20年,还清房贷人退休,无有积蓄。在省城省吃俭用人家看不到,反正毛驴拉屎外面光。如果回老家养老,这个来串门,那位来看看,就露馅了,情何以堪。尤其是乡亲们都以为你发了大财,衣锦还乡,若遇到难处,向你开口借个五万八万的,你拿不出来,还会被人骂你小气,心生怨恨。在乡里,低头不见抬头见,个个对你横眉竖眼,你还待得下去吗?

所以说,故乡啊,只能用来思念怀想。其实故乡也只能在梦里,所谓故乡,就是少年之乡,少年一去不复返,永驻脑海记忆之一隅,所以故乡永远在梦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