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节气,清明】慎终追远,感恩前行

 乐水无涯 2020-03-24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对于清明节您了解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吧。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反应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侯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人用它来安排家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于是就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柳堤烟雨、杏花缤纷、天蓝地翠、燕子归来,每一首诗词中的情怀,都是人间好时节。


清明节的“清明”二字作何解?


清明,顾名思义,是清澈明朗的意思。清明节在每年公历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此时大地春回,天朗气清、草木繁茂,的确令人耳清目明。

清明节起源于何时,与寒食节是什么关系?


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到清明节,不得不提另一个节日——寒食节。周代晋文公为请隐于绵山的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哪知介子推宁肯被烧死也不愿出来为官。晋文公为表哀思,下令介子推被焚死日禁火,只能吃冷食。此后,这一习俗代代相传。


由于清明节在寒食节后的一两天,到了唐代,这两个节日逐渐合二为一,民间大多只过清明节了。

清明节为何与扫墓、踏青联系在一起?


从先秦到南北朝,人们一般在寒食节举行春祭,扫墓祭祖,怀念先人。唐代后,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所取代,因而上坟致祭等活动也移到清明节。扫墓之时,大多全家老少出动,此时正值春暖花开,亲朋好友也趁机游春。


唐宋以来,踏青是清明节的重要内容。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仕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

落花成雨,酿成一杯相思酒


清明对于太多人来说,是一道难以磨灭的忧伤。当亲人尚在人世时,总以为来日方长;等到有朝一日生死相隔,才发现这一日竟来得这样匆忙。


我们永远也做不好永别亲人的准备。但感伤过后,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就是带着对已故亲人的思念继续前行。


就让清明的雨,捎去我们对故人的不舍、怀念;就让四月的生机,给我们带来生命的喜悦。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把握当下,才是对逝者最大的祭奠;

活得幸福,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清明节,我们一起缅怀逝去的亲人,点一盏心灯,照亮天堂的道路。


敬一杯清酒,洒满人世的灰尘。天堂无遗憾,人世有牵挂。


林清玄说,“如果人能快乐的归去,死亡就不能杀人,反而是人杀掉了死亡。


我们无法左右生死,但我们可以坦然快乐。与其沉溺悲伤,与其惧怕死亡,不如将往后余生都填满光亮。也许清明最美的意义,就在于爱与珍惜。


愿所有天堂的亲人一切安好,幸福绵长;

愿每个尘世的亲人岁月静好,安然无恙!

编后语: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踏青,祭扫,仿佛人世间的哀与乐都交织在这清明节。缅怀追思的心绪,清新明快的聚会各种心境汇聚在一起。三天小长假,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缅怀和祭奠故人,还要更好的陪伴身边的亲人。对逝去亲人最好的纪念,就是带着已故亲人的爱,生活得幸福快乐。新土旧痕,掩埋的只是音容笑貌,却掩埋不了亲情、往事与爱。趁我们身边的亲人还在,常回他们身边去看看,不要等到想见却见不到的时候才后悔没有多陪陪他们。


最后,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吧!👇

欢迎继续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