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苏过父子的交流:诗歌中体现的父子二人的生活细节

 江山携手 2020-03-24

诗歌中体现的父子二人的生活细节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 绝,天上酥酏则不知人间决无此味也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北 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这首诗写于初到儋州之时,海南的饮食与内 地完全不同,苏轼爱吃的在儋州几乎找不到。


苏过照料父亲的饮食起居,用儋州当地特产山芋作 玉糁羹,使得苏轼极其满足,由此可见苏过的孝 行,苏轼虽然官运不济,但是有儿子朝夕陪伴在 身边,在炎荒之地也能得到安慰。 苏过 《夜猎行》 记载了他在目睹捕猎野猪的 经过,“余寓城南,户外即山林,夜闻猎声,旦 有馈肉者,作 《夜猎行》 以记之”。“耕牛日欲 登鼎俎,野兽逃命理则那”海南人食耕牛和野兽, 这与在内陆的饮食习惯差别巨大,内陆禁杀耕牛, 这让苏轼父子惊奇不已。


虽然苏过在 《夜猎行》 里没有提到和父亲吃肉的细节,但是苏轼在黄州 时好吃猪肉,还曾经写下 《猪肉颂》,表达自己对 于猪肉的喜爱,可以推测苏过接受当地人馈赠的 野猪肉是为了和父亲一起吃,让父亲在蛮荒之地 也能有饱腹之娱。 在苏过《斜川集》中,有数首为苏轼贺寿的诗。 绍圣元年十二月,苏轼到惠州的第一个生日, 苏过写下“一封已责被敷天,十万饥民粥与饘。” 先是赞扬父亲的政绩,与被敌对者诬陷被贬形成 对比,接下来用庄子的典故劝慰父亲“况是玉皇 香案吏,御风骑气本泠然”。


因为反对新法,苏轼 在元祐年间被高太后提拔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 高太后死后,宋哲宗恢复新法,却把北宋推向了 党争的深渊,直至北宋灭亡。党争期间,元祐重 臣纷纷被贬,苏轼兄弟首当其冲,不免有人生无 常之感,所以苏过劝慰父亲当万里投荒是“逍遥 游”,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绍圣四年,苏轼到儋州的第一个生日,苏过 写到: 勿惊髀减带围宽,寿骨巉然正隐颧。 不待期颐祝难老, 固知穮蓘自丰年。


僵松再蔚千龄叶,眢井新飞百尺泉。 坐想山神无伎俩,却应造物报其天。在惠州,父子俩以为北归无望,都做好了终 老惠州的打算,谁曾料苏轼以六十二岁高龄再贬 昌化军安置。苏轼来海南时说

:

“而臣孤老无托, 瘴疠交攻。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 迎于海外,宁许生还。”,这对于一个老人的打 击是巨大的。苏过这首诗在说苏轼有长寿之福, 老当益壮,壮心不已。

最后一句仍然用了庄子的 典故“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 之天”父子二人在海南的最后一年,苏过为父亲写 下最后一首贺寿诗: 七年野鹤困鸡群,匪虎真同子在陈。 四海澄清待今日,五朝光辅属何人? 从来令尹元无愠,岂独原生不病贫。 天欲斯民跻仁寿,卧龙宁许久谋身。元符三年,苏轼量移,父子北归有望,蒙冤 困顿七年,终于等到真相大白之日,没有欣喜若 狂,而是看透世事的淡然。


“天欲斯民跻仁寿, 卧龙宁许久谋身”苏过想着父亲能够继续辅佐朝 廷,实现他长久以来的愿望。就在之后不久,苏 轼因旅途劳顿加上年老体衰,卒于北归途中。苏 过为父守孝三年期间有 《北山杂诗十首》,苏过的 肝肠寸断,情凄哀婉,读来让人无不动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