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国渠背后的逻辑:为了活下去,土地、尊严、甚至未来都可以不要

 楚士祥丁 2020-03-24

公元前246年,嬴政刚刚登基,秦国战车再次发动,虽然是平定内乱,但鉴于上次秦国权力交接时没把新秦王嬴异人安排舒服,结果被夺了成皋和荥阳(皆在今河南荥阳),韩桓惠王韩然免不了心有余悸,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这百年基业若断送在自己手中,下去了哪还有脸见列祖列宗。

可是,自己打不过,赵国给干趴下了,魏国吓破了胆,楚国正由两个怂蛋当政,唯一能把大家联合起来的信陵君魏无忌沉迷于美妇烈酒,韩然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想死的心都有。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干点啥怎么都睡不着的韩然,终于琢磨出了一损招——派韩国首席水利工程师郑国到秦国去游说小嬴政兴修水利,欲以此消耗秦国国力,自己好多混几年

接到任务的郑国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一干工程的泥腿子,居然被这乱世被逼成了间谍。但为了父母之邦,他还是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征程。然而,秦国又岂是好忽悠的,郑国明白,想达到目的,必须拿出一套真正合理的方案。

郑国渠背后的逻辑:为了活下去,土地、尊严、甚至未来都可以不要

郑国渠示意图

深入了解秦国的水文地貌后,郑国向年少的嬴政建言:从仲山(今陕西泾阳)以西开凿沟渠直达瓠(音:户)口,再以此为渠首引泾水沿北山南麓向东注入洛河,全长大概三百余里,可改良、灌溉沿途农田。

虽然从来没有那个国家修建过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但志在天下,并且从蜀中都江堰尝到过甜头的秦国朝野还是欣然听从了郑国的建议,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谁料工程推进途中,情报部门传来消息,郑国是韩然派来的间谍,任务正是诱导秦国大兴徭役,以使国家疲敝,无力东出。

得知此事的嬴政和吕不韦等人勃然大怒,恨不得马上把郑国剁了,但郑国见到他们时却非常淡定。

他说:“微臣确实是我王派来的,目的无非是想我国能多活几年,然而,我的渠一旦修成,对秦国那也是实实在在的万世之利。”然后便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

嬴政等人虽然看着郑国就气不打一处来,但谁都明白他说的在理。再加上他们本来就头疼,开工前吹上了天,而且修的好好的利民工程突然停工,该怎么向上上下下交代。总不能说满朝文武都被一韩国泥腿子给忽悠了吧?于是非常大度的饶了他一命,还让他继续主持挖沟大业

十年后,大功告成,间谍设计的渠道引着泥沙混杂的泾河水倾泻到两岸低洼的盐碱地,改造出四万多顷,亩产一钟(秦国容量单位)的良田,关中从此沃野千里,再无荒年。秦国也因此更加强大。

胸怀天下的嬴政不计前嫌,命名此渠为郑国渠

郑国渠背后的逻辑:为了活下去,土地、尊严、甚至未来都可以不要

水工郑国

两千多年来,因为秦国最终横扫六合,且韩国还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被灭的,所以韩然的疲秦之计,一直被当成一个愚蠢的笑话。正所谓:韩然妙计安天下,赔了郑国又折兵

但在梳理历史的细节后,笔者认为,这很可能是又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草率结论。

首先,韩国灭亡时,韩然已去世近十年,在他去世前一年,韩国还和楚、赵、魏及卫国一起组织过一次联合伐秦行动,再次将秦国逼入函谷关,虽然最终被秦军击溃,四散而逃,各自回家,但韩然因此对合纵抗秦保留一丝希望也不是没有道理。

韩国之所以能熬到这一天,派郑国把秦国数十万百姓忽悠的去挖沟这事儿,也不能说没有半点功劳。

其次,就算韩然真的愚不可及,郑国则显然不蠢,其间谍身份暴露后对嬴政所说的那些话,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救国的他肯定也对韩然说过。

看似“奇葩的妙计”得以施行,不过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并且这个选择应该得到了包括郑国在内的很多人的认可。

郑国渠的建成,总的来看,使秦国粮草更有保障,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如果单论韩国,则是另外一回事。就算没有郑国渠,此时的秦国要把近在咫尺的韩国灭了,那也不过是一念之间,至于灭韩之后,扫灭它国是否顺利,就跟韩国没半点关系了。

马云说的好啊: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韩然想出如此“可笑”的策略,郑国还愿意舍命去执行,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韩国能看到后天的太阳。

二人此举,可谓是拿天下诸侯的命给韩国续命,用现在的话说,求生欲不是一般的强。

韩然这股旺盛的求生欲,很可能是受了他爹韩釐(此处通僖)王韩咎的影响。关于他爹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鄙人拙作《王者英魂永不灭,一生充满失败却矢志抗秦的清醒者韩釐王韩咎》,此处不再赘述。

郑国渠背后的逻辑:为了活下去,土地、尊严、甚至未来都可以不要

嬴政

下面,咱们再来看看,派郑国去忽悠嬴政前,这爷俩为了不亡国,还做过些什么。

公元前293年,韩咎继位第三年,作为战国七雄中最小的一个国家,韩国联合周王室和魏国主动对秦国发动进攻。结果被秦将白起斩首二十四万,夺去五座城池。史称“伊阙之战”。韩、魏二国元气大伤

公元前290年,嗅到危险气息的韩咎主动将武遂(今山西垣曲)之地二百里献给秦国

公元前275年,秦国时任国相穰侯魏冉领兵伐魏,韩咎命暴鸢救之,魏冉一个打俩,斩首联军四万人;

公元前273年,脑子始终像浆糊的魏圉恩将仇报,联合赵国进攻韩国,韩咎无奈之下向秦国求救。秦救韩,斩魏、赵联军十四万。

韩咎也在这一年离开了人世,把一个千疮百孔的韩国留给了他的儿子韩然;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上党成为飞地,韩然本想放弃送给秦国做个人情,结果两任太守都不给他面子,最终将上党献给了赵国。

继而引发秦赵长平之战。秦国惨胜,甚至间接搭上了令诸侯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终于消停了些;

公元前254年,韩然眼见势头不对,主动低头做了嬴稷小弟,入秦朝拜,又混了几年

再加上派郑国到秦国修渠道,我们不难看出,至少自韩咎继位后,韩国对秦国的关注是一以贯之的。

秦国旦有风吹草动,韩国总是最先做出反应,而且这反应一般都很极端,不是要和秦国拼命,就是直接给跪了,很少有中间状态。

郑国渠背后的逻辑:为了活下去,土地、尊严、甚至未来都可以不要

韩然

敏感和极端的背后,依然是旺盛的求生欲。

基于对秦国野心以及秦、韩两国实力差距地缘关系的深刻认识,韩咎和韩然父子非常明白一个道理:要想得到真正的安宁,必须扳倒虎视眈眈的秦国

但这件事单靠自己肯定是做不到的,所以必须抓住一切联合其它诸侯抗秦的机会,这正是七雄中最小的韩国之所以会主动伐秦、救魏,宁愿把上党送给赵国也不给秦国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韩国一旦发现自己无枝可依,则会毫不犹豫的倒向秦国,因为这是它活下去的唯一方法为了活下去,什么土地、尊严、甚至未来都可以不要,所以才会有献武遂、入秦宫,以及无奈之下使出用顶级水利工程师做间谍的“昏招”。

这一切无不是为了苟延残喘,以待时变。很多时候,国家和个人并无不同,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可惜的是,山东六国始终以邻为壑,韩然的疲秦之策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千古笑柄。

但笔者有时候忍不住想,如果六国有幸在秦国因为挖沟,稍微放慢东出脚步的十年间诞生一才志堪比信陵君魏无忌的雄主,联合天下诸侯,将秦国再次压入函谷关内十几年。

韩国得以苟活到嬴政去世,张良,韩信,项羽等人长成,这天下事又当如何,我们又会怎样看待韩然的疲秦之策呢?欢迎有兴趣的朋友留言讨论!

郑国渠背后的逻辑:为了活下去,土地、尊严、甚至未来都可以不要

郑国渠遗址


渔樵故纸致力于以有趣的语言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史实正而不闷,观点奇而不歪。愿大家一笑之后有所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