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以命求聊天的范睢终于获得了一次和秦昭襄王嬴稷见面的机会,嬴稷安排王稽将范睢带到自己的离宫(注:都城之外的王宫),进宫后范睢假装不认识路,独自逛进了通往内宫的永巷。 没多久,嬴稷要从宫里出来,开路的太监见范睢在永巷里东张西望,大吼到:“什么东西在这儿瞎晃悠,赶紧滚一边去,大王马上就要来了。”范睢一听嬴稷要来,扯着嗓子朝巷内大喊:“秦国那有什么大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而已。” 很明显,赌徒范睢憋了一年多,好不容易逮到个机会,他真的是来玩命的,虽然此时距主父偃说出“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的名言还有近一百五十年,但用这句话来形容范睢此刻的心态,实在再合适不过了。 范睢微时剧照 在不远处听到范睢和太监争吵的嬴稷,心头一紧,继而一阵激动,赶紧迎了过来,满脸歉意的说:“寡人早就该向先生请教了,实在是义渠那边的事有点急,寡人不得不得早晚请示太后;如今义渠事了,寡人终于有机会当面请教。我是个大意糊涂的人,咱们今天就以宾主之礼相叙吧。” 范睢见睥睨天下的秦王如此谦恭下士,想起自己在魏国的往事,心中一阵翻涌,赶紧辞谢还礼不提。而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心惊肉跳,面色凝重,他们都知道,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屏退左右,宫中空无一人后,嬴稷挺直身子跪在坐席上慎重的说:“先生何以赐教?”范睢“嗯嗯”了两声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他又挺直身子问了一遍,范睢又“嗯嗯”了两声依然没有说话。这样反复三次之后,嬴稷再次挺直身子说:“先生这是终究不肯赐教吗?” 嬴稷求教剧照 “也不是微臣不肯说,姜子牙遇到周文王时不过是个在渭水边钓鱼的老头儿,和文王没什么交情可言,一番言语后却被文王立为太师,同车而归,那是因为他们聊的足够深入,也正因如此,文王才能在姜子牙的帮助下成为天下共主。假如文王因为跟姜子牙不熟而不愿与之深谈,那就没周朝这回事,周文、周武二王也就不可能靠姜子牙成就王业。微臣客居秦国,与大王亦无半点交情,而我要说的都是匡扶君王之事,难免有离间骨肉至亲的嫌疑,微臣愿以一片赤诚效犬马之劳,但实在不知大王听了我的话会怎么想。所以大王您连问了三次,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但臣并不是因为畏惧而不敢说话。就算我知道今天说了,明天就得去死,我也不会逃避。如果大王果真能按我说的去做,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为厉,被发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况且,以五帝之圣要死,三王之仁也要死,五伯之贤仍要死,乌获、任鄙之力,成荆、孟贲、王庆忌、夏育之勇亦难免一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可免也。既然人固有一死,能够为秦国尽点心就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我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从前伍子胥被装在皮袋子里载出昭关,夜行昼伏,走到陵水,找不到吃的东西,饿得只能在地上爬,裸身磕头,鼓腹吹笛在吴国的集市中乞讨,终于振兴吴国,使吴王阖闾名列五霸。 如果我能像伍子胥一样在秦国施展我的智谋,就算把我关起来,一生都再见不到大王,而我的策略却得到执行,我也没什么好愁的。箕子、接舆漆身生癞,披发装疯,可惜对他们的主人毫无意义,如果我不得不像他们一样,但能够对自己认可的君王有所帮助,那也是我的荣耀。 微臣唯一害怕的是,我死之后,天下人见臣因尽忠而死,从此杜口裹足,再也没人愿意到秦国来。大王您上畏太后之威严,下惑于奸臣之惺惺作态,居住在深宫禁院之中,难逃左右近臣的把持,迷惑终身,不辨奸邪。长此以往,往大了说,秦国宗庙覆灭,往小了说,大王身陷孤危,这才是微臣最怕的。至于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臣死而秦治,是臣死胜于生。” 范睢憋了一年多的这番话,即是有策略的,又饱含着一个寒门士子多年的委屈和一生的志向,说着说着,涕泗横流。 嬴稷:忽悠,接着忽悠 阅人无数,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嬴稷内心此时也是浪潮翻涌。他觉得大家都厌恶说客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些人无论有才无才,说话实在是都不太靠谱,自己不过是给了他一年多的粗茶淡饭,那值得他如此感恩戴德,哭着喊着要以命相报? 但同时,范睢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真实又强烈的,不计生死荣辱,为了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什么都敢干,什么都愿意干的气势又深深的吸引了他。嬴稷知道,要收拾心中那个不能说出口的对手,眼前这个在秦国了无牵挂,既有能力又不要命的张禄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死士。 所以当范睢说完后,赢稷马上挺直了身子道:“先生何出此言,秦国穷乡僻壤,寡人愚昧无知,先生屈尊至此,是上天给我机会让我依靠先生以存先王之宗庙。寡人有幸得先生赐教,实属上天怜悯,说明老天爷还没有放弃我。从此以后,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先生皆可有话直说,不要有任何疑虑。”得到嬴稷表态的范睢两眼含泪,深深的朝赢稷一躬到底,赢稷见状亦赶紧还礼。 范睢剧照 起身后范睢接着说到:“大王之国,山河险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水、渭水,右陇、蜀,左关(函谷关)、阪(崤山),雄兵百万,战车千乘,利则出而攻,不利则入而守,此王者之地也。秦民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此王者之民也。 大王占据地利人和。辅以秦卒之勇,车骑之众,制服诸侯应该就像用韩卢猎犬去抓跛脚的兔子那样简单,霸王之业,唾手可得,可惜的是大王之臣子多不称职。秦国之所以不敢向崤山以东进军,闭关自守十五年,与穰侯不肯为国尽忠,而大王的的谋划亦有所失不无关系。” 范睢提到的部分地点 嬴稷看着范睢在心里嘀咕到:自我即位之后,秦国那个十五年闭关自守了?我已表态啥都听你的,你咋还跟这儿张口就来呢?这夸大其词的毛病啥时候能改改?但随后还是又一次挺直身子笑道:“先生先说说寡人都做错了些什么吧。” 范睢见嬴稷不接魏冉的话题,知道附近可能仍有人在偷听他们说话,于是避开太后专权的内宫之事不谈,先说外事,以观察嬴稷的反应,他说:“让穰侯跨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的纲、寿二地,就是个错误的战略。出兵少了不足以损伤齐国,出兵多了则对秦国有害。我猜大王可能盘算着秦国少出点兵,让韩国和魏国倾巢而出来协助秦国,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如今我们已经知道这两国并不是真心与秦国亲善,还越过他们去攻打齐国,这么玩真的可以吗?会不会有些欠考虑。 当年齐湣王派兵南征楚国,破军杀将,辟地千里,最后齐国却寸土未得,是他不想要吗?是形势让他没有占有的可能。诸侯见齐国劳师远征,一无所获,还把自己弄的疲惫不堪,君臣失和,便趁机出兵伐齐,齐军大败,将士受辱,怨声载道,都怪齐湣王说:‘谁他妈出的馊主意让我们去进攻楚国?’齐湣王只好说:‘都是田文撺掇的。’结果大臣作乱,田文被迫逃亡。所以说齐国之所以几乎亡国,正是因为他讨伐远方的楚国却喂肥了离楚国更近的韩国和魏国。对齐国来说,此举无异于给盗贼送兵又送粮。 对秦国来说,最好的战略莫过于远交而近攻,这样的话,得一寸是一寸,得一尺是一尺。今不依此道而远攻齐国,实在是大错特错。当年中山国方圆五百里,赵独吞之,不但功成名就且利益尽入囊中,谁也拿他没办法,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山国除了赵国谁也够不着。如今韩、魏两国地处中原为天下枢纽,大王要称霸天下,就应该与之亲近以威逼楚国和赵国。楚国强就和赵国亲近,赵国强就和楚国亲近,收服了楚国和赵国,齐国自然就怂了。齐国一怂,必然卑辞厚礼来讨好秦国。那时收服韩、魏自不在话下。” “我想和魏国亲近已经很久了,可是你们魏国人不讲信用,寡人真的是被忽悠怕了,敢问先生到底该如何与魏国亲近?”嬴稷见范睢说到自己的祖国,插问了一句,想看看范睢会如何作答。 “大王可以试试说点好听的话,再给相关人士送点钱;如果不行,就拿出点土地收买他们;还不行的话,就直接揍他们。”对自己的祖国已没有丝毫眷念的范睢毫不犹豫的说。 嬴稷对范睢的表现很满意,笑道:“那寡人以后就全听你的了。”于是拜范睢为客卿,与之共谋兵事。 范睢凭借着自己以命相博的豪勇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言之成理的沟通技巧顺利的走上了当年商鞅立下不世之功的起点。太史公和文正公皆不惜笔墨的记录了这次对话,说明范睢的应聘技巧自有其可取之处,笔者今天就试着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范睢为什么能从赢稷那里拿到他心仪的offer。母亲芈月与嬴稷 其实尚未和赢稷见面,范睢就已经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了一半,他故意走入通向内宫的永巷,并大喊秦国没有大王,只有太后和穰侯,就是为了试探赢稷对太后和穰侯专权的态度。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从咸阳街头巷尾的议论和王稽的口中肯定已感受到了赢稷对老妈和舅舅的不满,加上之前让他得到这次见面机会的信,他就更加确定了。 但不满并不代表会马上有所行动,如果赢稷听到他的喊叫后避而不见或者对他态度冷淡,他很可能就是另外一番说辞。 结果赢稷不但热情的接见了他,还毫不避讳的提了一句,自己早晚都要向太后请示,作为一国之君对初次见面的布衣之士如此交浅言深谈及内宫之事,显然是有所暗示,随后赢稷又屏退左右并不厌其烦的连续发问,范睢对自己的这次面试更有信心了。 所以说,对期待入职的公司和相关领导做好调研工作,是求职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看似口无遮拦的一吼,范睢完成了这次面试中最重要的一环——确认了老板的真实诉求和当前心态——五十五岁的赢稷再也不想当妈宝男,并且希望马上改变这种现状。 客观的说,在正常人寿命很难超过五十岁的战国时代,到他这岁数还没正经当过家的嬴稷已经算是相当能忍的了。 随后,面试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应聘者阐述或展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此时,大部分同行会聊聊自己的治国理念甚至拿出具体制度文件——商鞅当年正是如此;作为以言辞见长的说客,范睢还可以聊聊自己准备怎么说服其他诸侯配合自己的工作——张仪当年就是这么做的。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一切范睢几乎只字未提,他不厌其烦的举例说明自己为什么不计较生死荣辱,并以受尽苦难,结局凄惨的伍子胥自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嬴稷相信一件事——我范睢既不要命,也不要脸,甚至连富贵都不要,我要的只有通过让你成功来体现我的价值! 范睢为什么要说这些,嬴稷又为什么听完后就真正的接纳了他,其根源就在于,嬴稷想用的并不是范睢的治国方略,甚至不是他的口才,他要的是把范睢当做一把可以刺向自己母亲和舅舅的刀,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毫无顾忌的用这把刀的生命和荣耀来平息自己与母亲和舅舅之间的冲突,就像七十年后,汉景帝刘启腰斩晁错以平息吴楚七国之乱那样。 因为嬴稷要对付的是自己的至亲,所以当然不能自己出面,在老妈和舅舅经营多年的秦国官场也很难找到敢做这件事的人,就算有,他也不敢相信。而能躲过魏冉的把关,直接和嬴稷见面的人实在不多,一见面就敢将矛头指向芈月和魏冉的更是凤毛麟角——大家找工作都是为了混碗饭吃,不到万不得已,谁会一上来就玩命?也只有受尽屈辱又天生睚眦必报的范睢才会如此疯狂。 睚眦必报的范睢 幸运的是,他赌对了,充满了爱与智慧的嬴稷他妈,既然可以为了儿子的未来诱杀自己的情夫,那么为了他放下一些权力又有什么不可以?更重要的是,如果自己和儿子斗到两败俱伤,得利的很可能是其他女人的儿子。 以自己为核心的楚国集团,在秦国最终能得到的只能是富贵而不可能是权力,这一点老牌政治家芈月和魏冉都非常清楚,这很可能也是魏冉老想着扩大封地的重要原因,多年以后,王翦率领秦国几乎全部可以调动的军队出征伐楚之前,不正是以多要封地来表明自己并无野心吗? 虎毒不食子,这个世界上真会和自己的儿子拼命的母亲永远都是极少数,聪明的范睢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如此积极的要靠这离间骨肉的脏活儿博出位。 因为芈月的退让,这一场儿子向老妈发起的权力斗争并没有刮起什么腥风血雨,范睢自然也保住了他的性命,并且,因为秦国最终以远交近攻的战略一统天下,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范睢自然也因此名垂青史。 但笔者必须要说的是,远交近攻绝非范睢原创,他最多只能算是这个概念的总结者。在此之前,不止是秦国,几乎战国时期的每一个国家都在实际执行着远交近攻的战略,除非有非常特殊的原因,否则并没有谁会穿越它国领土去进攻与自己不接壤的国家。比如秦国与燕国、齐国,楚国与赵国之间就极少发生冲突。而蚕食自己的周边国家,则是每一个大国都在做的事,就连同为战国七雄的魏国和韩国此时也已被秦国侵吞到几近灭亡。后世之人将远交近攻的功劳算在范睢的头上,实在是让他捡了个大便宜。 面试时表示不计生死荣辱,连钱都可以不要的范睢,最终在这份工作里名利双收。这不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调研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看到不计回报,全情付出所可能产生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史记》 《中国历史地图集》 渔樵故纸致力于以有趣的语言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史实正而不闷,观点奇而不歪。愿大家一笑之后有所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