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646~691),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名虔礼,以字行。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历史上的书法大家都是业余的,孙过庭早年也是刻苦读书一心求取功名之人,努力到四十岁才任右卫胄参军、率府录事参军,这位业余掂掂笔的“孙参军”却是全面掌握二王书系的人,并且他的草书在二王基础上有所创新,无论在用笔、字的框架结构、篇章组合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别开生面之处。宋米芾狂放不羁,但他对孙过庭评颇高,他认为唐草得二王法者唯虔礼一人耳。 孙过庭出身贫寒,他读书刻苦外留心翰墨,《书谱》自叙曰:“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昧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无间临池专精极虑达二十年,终于自学成才。因操守高洁,官海沉浮中他遭人谗议丢了官,孙过庭便辞官归家潜心研究书法。五十岁至七十岁是一个书法家的黄金年龄,书法的至高境界绝对不是掌握古人技法写篇字,而是在古人技法下挥洒自己的性情。若是熟练掌握古人技法绝非易事,须得几十年临池之功方可把古人技法化为己有。孙过庭辞官潜心书艺时,他早已能熟练驾驭二王技法,再加上几十年的人世沉浮,他以完全进入人书俱老的书艺至高境界,他在这一时期的书论巨著《书谱》不但论述精辟,也被后世奉为草书圭臬。 《书谱》“款署垂拱三年写记”,纸本墨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卷高八寸五分、横二丈八尺七分,三百七十行。笔势坚劲,细观《书谱》墨迹,孙过庭既得二王笔法的真谛,又有所发扬、创新。全篇开始一段用笔沉稳,速去援来,应规入矩,意和气平;中间写得兴起,笔势渐转放纵,点画相连,钩环牵引;到了后段愈益恣肆,洋洋洒洒中达到了忘我超古的境界,随逸兴遄笔下生风,波诡云谲尽情挥洒,首尾三千余言,高潮迭起一气呵成,真个是凭一管而挽天地精神于纸上。 《书谱》中的书法理论亦即精妙绝伦,他提出的“五乖五合”道尽书法创作之旨要,孙过庭曰:“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时主今日,书法作品的好坏全在“五乖五合”间,因些认真研究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理论,对我们地书法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篇末记'撰为六篇,分成二卷'。传世仅见上卷,三千七百余言,至于下卷有无、去向、真伪学者历来说法不一,近人朱建新以北宋以前论书者所称引为据,推证现存《书谱》应为原文全篇,朱建新阅读了浩如烟海的唐后宋前书论著作,结果无一语出于今传本之外。 《书谱》词翰双绝,实为草书至宝,孙过庭不朽! |
|
来自: mengk4fz0yyf5h > 《书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