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处盛世、怀才不遇的平民书家孙过庭

 人在西京 2020-06-16

“书圣”王羲之的造圣运动主要来自于两位帝王,那就是唐太宗和梁武帝,这两位帝王以天下一人的身份来为王羲之拉票,自然效果凸显。其实,还有一个人为造圣运动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他与前两位不同,他没有显赫的身份,只是一个从八品的最下层官吏,就是这么一个几乎没品的芝麻官后来还遭人陷害丢了,说他是一介布衣也不为过。

他就是孙过庭。只从这个名字表面,一定不知道这个人,因为正史《旧唐书》、《新唐书》对他均没有记载。可以说,这是个“三无人士”:生卒年无定论,一说646-690年,一说648-688年;籍贯无定论,窦蒙《述书赋注》说他是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而张怀瓘《书断》则说他是陈留人(今河南开封);官职无定论,一说官右卫胄参军,一说官率府录事参军。

如果仅仅是这个“三无”,那么孙过庭到现在可能就“全无”了,完全湮没在厚厚的历史尘埃之中。

但是,在今天,孙过庭这个名字在中国书法史上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有影响力。他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一本《书谱》就足够了。

对,让他有资格为王羲之造圣运动摇旗呐喊的就是这本《书谱》,让后世人们从厚厚历史尘埃中扒拉出他依稀的个人资料,也正是这本《书谱》。

《书谱》,后世公认“词翰双绝”。“词绝”指它是一部优秀的书法评论著作,“翰绝”指它是一部上乘的草书佳作。

唐张怀瓘《书断》: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峻拔刚断,尚异好奇,功用少而天才有余。

宋米芾《海岳名言》: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清刘熙载《艺概》: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沉著,婀娜愈刚健。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学草写孙过庭《书谱》百遍,尽得其使转顿挫之法,形质具矣,笔力足矣。

……总之,好评如潮,不胜枚举。

我们来看看《书谱》的文辞内容。

开头第一部分,首先不忘巩固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把王羲之和钟繇、张芝比较,虽然专精方面无优势,但博涉广泛,多体兼能,总体来说至少不比钟张二人差。然后把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作比较,则无论是书品还是人品,儿子远不如父亲。就是说,你王献之再怎么吹牛说“当胜父”也没有用,你就老实做个二王体系的千年老二吧。

接着孙过庭以一段辞藻华丽的骈文述说了他对于书法的感悟: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这么美妙的书法,竟然有人不屑一顾,拿历史上班超“投笔从戎”和项羽“弃书学剑”作比,更有用杨雄“诗赋小道,壮夫不为”来说。作者自然驳斥了这些观点。

第二部分,主要写书法传承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学习书法的纲要。首先指出,学书要兼习诸体,然后融会贯通,并且介绍了篆、隶、章草、今草的书写要点。其次,更精妙地指出,楷书要以写好点画为前提,然后再加入使转来体现性情;而草书必须以写好使转为前提,然后再在点画细微处做特别处理,以此来体现性情。第三,指出作书的“五乖五合”,互为对立,述说一面即可:即闲散惬意之时、因感恩为朋友书、天气好、笔墨称手、刚好想要写字。

第三部分,主要写辨别学习历代书作。指出,《笔阵图》、《笔势论》十章等托名王羲之的历史作品都是伪作,不要误学。另外,一些古代图画文字,如鸟虫篆、龙凤书等,也不应作为学习书法的目标。

第四部分,重点讲技法,如何学习书法等,这部分是全书中最重点的部分。首先介绍什么是执笔、什么是使和转、以及如何用笔等技法,要做到“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其次,除了技法,更重要的是融入性情,要意先笔后,才能出佳作,这里列举了王羲之在作不同内容风格作品时所展现的情感。最后,指出学书的三重境界:初求平正,然后险绝,复归平正。

第五部分,主要写学书的几个误区,以及自己写这部书的意旨。不要骄傲自满,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快慢适宜,不要一味求快,也不要故意迟涩,既要有骨力,又要不失妍美。要注意整体前后风格的统一,不能前后差别太大。最后,最重要的是,博取众家之长,形成自家风格。要善于入贴,更要敢于出贴。

最后一部分,感叹知音难觅,希望自己的这部《书谱》能给后学者带来指导价值。

洋洋洒洒,三千五百余字,字字玑珠,笔笔精到,不愧“词翰双绝”。《书谱》墨迹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有一种说法,孙过庭写完《书谱》,次年就因贫病交加,死于客舍。似乎和杜甫一样,最后晚景凄凉,连个自己的家都没有,漂泊客死。可是,孙过庭生活的年代不是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的中唐,而是正在冉冉上升走向辉煌的盛唐,怀才不遇可能是唯一的注解。

唯一令九泉之下的孙过庭聊以慰藉的是,他终于还是有了知音。大诗人陈子昂为他写了墓志铭,墓志铭中最总结性的也是开头第一句话便是:呜呼!君讳虔礼字过庭,有唐之不遇人也。

初唐和盛唐期间,唐代大书法家很多,境遇大都很好。而孙过庭属于怀才不遇、境况凄惨的一个例外。

陈子昂除了给他写墓志铭,还写了篇祭文,其中说:山涛尚在,嵇绍不孤,君其知我,无恨泉途。竹林七贤,嵇康临死前把儿子托付给同为七贤的山涛。孙过庭死后也留下一个孤苦无依的儿子,这里意思是我陈子昂来帮着照看你儿子,你放心吧。

想来,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短暂的一生何其凄凉,令人扼腕哀叹!然而,如果孙过庭在天之灵得知《书谱》在后世得到的尊崇和荣耀,应该满足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