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汇报》河南贡院见证科举制度终点

 心灵牧场书馆 2020-03-25

河南贡院旧址位于今天的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内,是古代科举最后两场全国会试的举办地。作为为数不多的科举考场残存之一,河南贡院遗迹仍然能给读书人一种精神力量。探访河南贡院,我们仍然能感受到,1,300年来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英阶层是如何呕心沥血、耗尽一生,只为从这里走过

河南贡院遗迹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内。贡院,是古代学子科举考试的场所,通过贡院实现鲤鱼跃龙门,是古代读书人的毕生追求。香港文汇报记者到访河南贡院遗址时,正值金秋九月,河南大学新生开学。年轻的学子们在贡院旧址前的贡院路上来来往往,更衬托出贡院对读书人所散发出的精神感召。

两年六考 见证科举末日

据河南大学档案馆副馆长、校史馆馆长王学春介绍,科举制度起于隋朝,到明清时已经相当完备。在这项人才选拔机制当中,秀才通过省级的“乡试”可以成为举人,举人进京通过全国的“会试”可以成为贡士,成为贡士基本上就锁定了进士的名额,因为贡士参加的“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只作排名,不作筛选。殿试的前三名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而河南贡院,就是曾经的河南省“乡试”举办地。

据王学春介绍,河南贡院的特殊之处和纪念意义,在于其见证了千余年科举史上的一道奇观:在19031904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里举办了六次大考。除了1903年和1904年河南省的两场乡试,由于顺天贡院被八国联军破坏,顺天贡院所要承担的两场乡试、这两年的全国会试,共4场大考都改在了河南贡院。

把会试放在都城以外的地方考试,在1,300多年的科举历史上属于首次。而且,这两次会试之后,科举制度在第二年就废除,河南贡院堪称科举制度消亡的见证者。

两碑一楼 讲述贡院变迁

在河南贡院遗址上,至今仍保留两座石碑和一座执事楼,两座石碑分别为雍正十年所立的《改建河南贡院碑记》和道光二十四年所立的《重修河南贡院碑记》。两座石碑上的碑文详细记载了河南贡院一次改建、一次重建的过程。

在石碑面前,王学春讲述了河南贡院的历史变迁。经历了明朝末年的黄河决口,开封城在清朝初年是一片断壁残垣,所以,清朝初年的河南省乡试都是在新乡辉县的百泉书院举行。一直到顺治十六年,时任河南巡抚在开封周王府旧址(今开封龙亭一带)修建河南贡院。

由于周王府旧址被掩埋地下,许多百姓不断在附近挖砖寻宝,时间久了,贡院所在就形成了地势低洼的水坑,对每次河南乡试造成极大不便。于是,雍正年间的河南巡抚田文镜便择址开封城的东北角,也就是现在的贡院旧址,另建河南贡院,这里也是众望所归的文脉所在地。为纪念这次重修,田文镜撰写了《改建河南贡院碑记》,并立碑为记。沿王学春所指的石碑,我们可以看到对当时贡院规模的记载,新贡院号舍增至9,000间,新建执事楼75间,整个建筑群「规制深严,栋宇华丽,更非昔比」。

“河南贡院迁到此处之后,中间也经历过一次拆毁和重修。”王学春说:“道光年间,黄河水冲击开封,百姓拆毁贡院石砖加固城墙,并且在第二年重修河南贡院。”重修后的规模,比之前又增大一些,新建号舍10,009间,并且一直使用到科举制度终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