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 蓟门(jì):原指古蓟门关。 2. 祖咏(yǒng):唐代诗人。 3.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 4. 笳(jiā):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5. 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6. 曙(shǔ)色:拂晓时的天色。危旌(jīng):高扬的旗帜。 7. 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 间。”后终以公封定远侯。 8. 论功:指论功行封。 9. 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 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边塞曙光映照,高高旗旌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1.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五。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望仙台:据说汉河上公授汉文帝《老子章句》四篇而去,后来文帝筑台以望河上公,台即望仙台,在今河南陕县西南。 2. 高台:指望仙台。 3. 曙色开: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样子。 4. 三晋:今山西、河南一带。北向:形容山势向北偏去。 5. 此句一作“二陵风雨自西来”。二陵:指肴山南北的二座山。在今河南洛宁、陕县附近。 6. 关门令尹: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相传他忽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至。不一会果然老子骑青牛过关。尹喜留下老子,于是老子写《道德经》一书。尹喜后随老子而去。谁能识:谁还能遇到关门令尹呢? 7. 河上仙翁:即河上公。 8. 彭泽宰: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渊明嗜酒而爱菊。有一次重阳节无酒喝,久坐于菊丛中,刚好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后而归。这里暗用其“九日”事。彭泽宰借指刘明府。 9. 此句一作“陶然一醉菊花杯”。陶然:欢乐酣畅的样子。菊花杯:意谓对菊举杯饮酒。 汉文帝筑有一座高高的望仙台,这天登临时曙色正要散开。三晋的云山都向着北方,二陵的风雨从东边过来。当年守关的令尹谁认识?河上公一去就不再回来。不如就近寻找彭泽宰,一起畅饮陶醉在菊花酒杯中。 |
|
来自: chenliwei80 > 《6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