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前测数据的课堂精准定位

 充实9 2020-03-25

基于前测数据的课堂精准定位

——发表《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8.07

01

向你介绍我是谁

一课研究的朋友您好,我是第22组的包圣华,来自丽水市莲都区人民路小学,很高兴与您相见。

王彬,我是包圣华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来自丽水市莲都区人民路小学,是本文的第二作者,很高兴与您分享我的点滴经验。

02

本期内容有哪些

1.听一听:《挖掘教材趣味因素,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来自赵国忠《让教师爱上教学》P5-7

2.读一读:基于前测数据的课堂精准定位

3.看一看:华罗庚的故事

03

轻轻松松听听书

04

每天阅读8分钟

【摘  要】


     课堂前测,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前期测试,有效教学前测能够帮助教师摸清学情,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精准定位。为了在课前对教学班的教学有更准确的定位:一要设计有效的课堂前测;二对前测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三基于前测数据分析,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作为教师,只有在课前摸清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以此为基点,才能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前测及数据分析是教师摸清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已有只是经验的必要方法,也是教师“以学定教”的必备手段。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前测能“暴露”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和知识起点,然后以此为依据,把前测数据加以分析,才能更精确的定位课堂,更科学的开展教学。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堂前测

     为了有效的开展《分数乘法》(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我在教学之前针对教学班级进行了一次课堂前测,并对前测核心问题“对于算式3/10×3你打算怎么计算,有哪些方法?”学生答案进行了分析统计。如下:


二.揭开方法的“外衣”,洞察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知

     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作为教师,应善于观察,从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发现学生方法的领悟、思维的顿悟。并利用好这些课前生成,融合教师的智慧,生成精彩的课堂。

      四种答案从结果上看都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仔细研究这四个答案,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从数学原理上看又是有区别的。通过仔细分析学生的解题过程,我们可以洞察学生对分数乘法理解上的“最近发展区”和“困惑”。

     “0.3×3” 这是先把分数化小数,再用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学生把知识从已知迁移到未知的过程,但从算理上看,化成小数再计算并不是分数乘整数的本质算理,同时这种方法还有一定局限性,对于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这种方法不可行。

     从整体上看,在没有经过教学的前提下,学生整体正确率能达到85%,说明学生可以通过已有知识解答这个问题,但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上看,大部分学生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


三.把握学生的“起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鉴于以上前测数据分析,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思维情况就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了这些情况的掌握,就方便我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确立等各个方面对《分数乘整数》这堂课进行精准定位。

1.基于前测,定位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标杆,作为教师既不能照本宣科抄教参,也不能主观武断凭经验。根据上述前测数据分析,虽然学生整体正确率能达到85%,但是真正能触及到分数乘整数意义和算理的答案只有20%,很明显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还比较模糊。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为分数乘整数意义和算理的理解。

2.基于前测,选择教学内容

     学生的生成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这课时,我直接把×3添加背景后做例题使用,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很好的把学生前测中出现的各种想法,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并且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样就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如下:

     到此,老师只要把学生的解题过程中重点的部分稍微加以讲解,学生难点自然而然就懂了。

    学生的几种方法的呈现和讲解使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手段更加灵动,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也让学生的思维清晰的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课堂上迸发着思维火花。

     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无论多少精彩的教学都要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努力走出以我为主导的“怪圈”,从教学前测做起,走入学生,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设计课堂教学,还学生一个生动、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有效前测.架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沈冬青.试题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3

[3]《以学定教,从关注教学前测开始》谢胜微.新课程·上旬.2016

[4]《教学前测——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建构》华国俊.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

05

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年轻时为了证明一个数学难题写了几个麻袋的草稿纸。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

图/文: 程俐    审核:包圣华    蔡武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