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著名高中生罗老师宣布进军电商直播,在媒体圈、电商圈激发了一波大讨论,然后带动了更多觉得自己离电商直播还很远的人认真地在思考这个问题:直播真的有那么好赚钱么?自己是否要尝试去做直播? 毋庸置疑,早期进入淘宝、快手的头部直播达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但头部太赚钱大家反而觉得这事情离自己还很远。其实在这个行业的人知道,中部、腰部的也在不断创造者奇迹,只是大家没有去宣扬罢了。任何一个行业都一样,等大家都知道很赚钱的时候,最好的时机也过去了。 直播电商今年引发的关注比以往更多,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疫情,线下被迫转线上,使得行业的步伐被加快,春节期间在直播这个行业,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是抖音的各类云直播现象、快手的带货、私域属性的腾讯看点直播等。 作为半个圈内人士,我来给大家说说直播电商行业几个赚大钱的机会,其实我的这个观察方法,适合于你去观察和分析任何一个新兴行业,这个行业机会你抓不住没关系,你积累能量,等待下一个行业的出现也行。 01、培训行业 我观察到一个现象,任何一个行业兴起,最早实现稳定、无风险赚钱的那一波,不是淘金的人,而是卖水的人。淘金的人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有一个淘汰机制,冒出头才能赚到钱。冒出头的这一波就会引发大家关注,觉得这个行业很赚钱,然后大家都想挤进来试一试。这是国人的特点,人口大国,生存与发展竞争激烈,人人都在找各种机会,一有机会一定一哄而上,把红利吃得殆尽。 但一定会存在一个信息差,后进入的人想打探前面的人是怎么做的,于是就有培训行业的诞生。事实上,淘金最赚钱的那波人,因为本身就赚钱,是没有时间去专职做培训的。做培训的人,有三种:一种是自己搭台,做各种会议,请这些躬身入局的人讲,收门票费、招商赞助费;一种是自己也淘点金,不过淘金只是试水,但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不错,做培训很有一套;第三种是浮在表面,但煽动力比较强的。 我所认识的第二种比较多,本身和行业贴的比较近,嗅觉比较灵敏,一有机会就切人进去。有人认为这种是“割韭菜”,我自己不这么看,我将“割韭菜”定义为,只利己不利他,忽悠型的才叫“割韭菜”;专业一点做培训的,是既利己又利他的,他本身收的是知识服务的钱,是帮你省你自己去磨平信息差时间的钱,算是你的一个超级助手,既然帮你省时间了,你掏点钱是不是也应该?培训的用处不大,那是培训师的水平问题,质量有高低也是自然的。 我昨天就收到了一个做创业者社群的团队发的课程推送,这老师属于学习能力很强,超级能归纳整理方法论,春节期间玩了几场快手直播,然后推出了980元/人的快手直播特训营,首期限额1000人。 对这种人我是佩服的,对知识的结构化能力很强,肯钻研,出产的内容还是比较适合小白的,当然缺点可能是自己并不完全属于这一行业,有些最核心的信息可能不知道,但毕竟收费不算高。 我把他昨天发的课程推广文案放在我的知识星球“鲤鱼赚钱学堂”里(附后),你看他的文案,你就知道他是怎么去做的这个过程,如果你是做其他行业的,这种操作手法也是值得你去学习的。 02、硬件、软件服务业 虽然很多人说做直播,一台手机就够了,手机拍、手机剪,再不济加个手机支架。但实际上是不够的,你至少还要灯光;支架也不够,你可能需要加一个手机云台;接着你会发现你还需要一个收音比较好的麦;如果你还要做内容,你想要一台比较好的相机,甚至一台高配的电脑。 我们自己做视频团队,刚开始设备就花费了几十万,在采购设备方面还交了不少学费,这还是在我们已经大半只脚之前已经迈进了视频这个门槛基础上的。学费交给了哪里?举个例子,你配电脑时,同事总觉得你电脑配置不够好,你不断升级你的硬件。我们觉得这肯定是有问题的,找同行的配置单一看,最后发现并不是单个硬件不够,而是兼容性的问题,一台电脑就比别家同行的贵了大几千。 我也参加过一些线下培训的班,新进入者很多都会问前辈的设备在哪买的,能不能直接甩一个链接,这些人其实都不差钱,缺的是挑产品的时间、以及对产品知识的足够了解。最好的生意其实是赚风口上行业的钱,赚有钱人的钱。 这种时候,如果你提供已经被验证过的标准化的硬件配置单,有时候甚至价格贵些都没关系,基本能批量抓住客户,以及成为长期供应商,我们自己也喜欢用同行推荐的各类供应商。 软件也一样,和互联网用户相关的行业,基本上都比较重运营、重增长,这些需要和数据打交道,需要数据相关的运营工具。 我有一个朋友,之前在公众号图文时代就投资了一个小团队做运营辅助软件,但因为切入地较晚,图文时代的机会没有抓住,然后做视频数据运营的工具,现在做到了每个月数百万的工具充值会员费,利润比他自己做广告业的主业利润率还要高。有朋友觉得快手、抖音的数据运营工具挺多的了,然后专门做小红书的工具。 如果你本身是有技术团队的,技术团队的能力实际上是可以迁移的,你要盯得是各个新兴市场的机会,而不是去分传统行业一杯羹,那里竞争太激烈,做好销售都很难。但新行业不一样,大家的起点都差不多,也是空白市场,做销售也不怎么费力,用户会实现自然增长。 如果你周围有朋友是做硬件、软件服务的,甚至只是配电脑、卖数码产品的,你不如把类似这样的机会告诉他。我们之前买设备的时候,一些设备的需求在一些平台上都缺货了。 我自己也给一些做律师、做保险、做移民中介服务的朋友出过一些主意,我说你们不如一段时间专注于服务某个行业的老板们,做好针对这个行业的产品,他们比普通人刚刚更有钱,你更能收到服务费。我还观察到,同一个行业的人,去国外生孩子,基本用的是同一家中介的服务,这个相互介绍的信任成本也低很多。 03、变成这个行业的从业者 我以前谈到过一个找工作的溢价理论,就是同样的技能,你工资的高低,很多时候和你从事的这个行业是相关的,同样的努力,在一个不赚钱的行业,拿到行业平均工资很难,但在另一个赚钱的行业,可能是1.5倍以上的工资。 我是学新闻的,校园招聘的时候,地产行业的策划专员,工资是远远高于传统行业的一个办公室文员或者企业文化专员的。我那时候戏称“新闻学院”应该改名为“地产学院”,因为很多人的就业去向是房地产企业,这是行业的差异,和个体努力无关。去到地产企业之后,他们买房也会比很多人买的更早,买房也会买在相对低点,这也是不同选择造成的。 所以如果你所学的专业和电视、视频、电商等相关,那你选直播这个行业也不错,这肯定比你去一家没落的电视台、一个中规中矩的电商平台强。事实上,短视频兴起之后,也的确承接了很多相关专业的人就业。 我在面试的时候,一个学音乐表演的孩子说,如果不是短视频的兴起,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学这个专业能干什么。能去的是去酒吧做驻唱,或者彻底转行,所以感谢这个短视频时代。 如果你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如果学的是人力资源、财务、法务、技术开发等行业,你找工作的时候也可以考虑遵循这个规律,去一家成熟行业的企业所能拿到的工资,也可能比新兴行业要低,都说新行业会存在人才泡沫,的的确确是的,这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供应不足,价格上涨,属于自然规律。 之前一个华为出来的技术大咖去一家新兴的技术平台做CTO,他自己也觉得,他们所在的这个行业人才被泡沫化了,同样的技能,如果放在老的行业,工资会打6到8折。 我自己也常常给我老家的亲戚说,你看哪个行业实实在在赚钱,你就去哪个行业,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不要遵循那些虚头巴脑的就业名声,你在新行业新公司,上手的机会也会很多,成长的也会更快,自己也有很强的危机感,不会很快就进入舒适区。 至于风险,不会差太多,这个时代做哪个行业没有风险呢?你要考虑更多的是,你有没有锻造出自己可迁移的行业能力,特别是底层能力,职业素养、沟通、写作、创意等能力。 04、C端产品生产、零售机构 每一次大众注意力的迁移,或者说流量的平台转换,都蕴含着无数的逆袭机会,就看自己能不能抓住。 对于做产品、做贸易服务的公司,抓流量有几种方式,一是自己自建、自己沉淀流量;二是让别人的流量都为你打工。 源源不断地导入、拥有自己的私域流量,并很好地进行运营,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 在以前,你只能去做一次性流量,做广告、做活动、做线下门店,然后吸引注意力做转化,长期的做法是做会员、做品牌,吸引用户注意并产生信任。 现在不一样,微信公众号、个人号、社群、快手、看点直播等偏私域工具,都可以帮你沉淀流量,并且能带来新流量,这是自建流量的玩法。 另一种是自己的产品足够好,你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去做流量,你自己建好利益分成机制,给各渠道赋能,用好所有渠道的流量就可以,全世界的流量都为你打工,你自己趟赚就可以。 视频时代的流量付费很多都是CPS付费,按效果进行分成,这和广告直接付费不一样,你自己完全不需要承担风险。 你想做得更好一些、规模更大一些,你自己可以建立一支媒介团队,你觉得团队要更轻,连这个都可以外包。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做单品爆款的团队,他整个团队也不超过20个人,但能做到数亿元的销量,他连产品的生产、店铺的管理、文案的撰写、海报的设计,全部外包,自己只需要通常上下游供应链、渠道商就可以,做好资源统筹。 05、内容MCN机构 相比上面四个赚钱方式,这个方式门槛相对更高,也更有风险。因为做好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说做一家内容机构,他需要从很多人中筛选出更合适的人。但做好了,你也能衍生出更多的可能性,做产品、做服务都可以。 事实上,如果你自己在内容方面本身很擅长,不如自己成为一个从业人员,这个风险反而更小,基本上是赚无风险收益的钱。 视频这个内容生产,特别是直播,可能更适合个人做。你自己给自己打工,直播半天你可能会觉得不累,但你依附于一家公司,你可能都不愿意去做。 这也是这个行业的一些悖论,自己亲自下地干活的老板,成为ip做起来的概率高很多,依赖于很多员工做的团队,起来的更为艰难一些。 我想我的读者里面,真正适合的可能比较少,这里不详细介绍,有问题,可以去我的知识星球“鲤鱼赚钱学堂”里提问。 06、成为超级个体 大家看我前面写的这些,可能觉得似乎都不适合自己,没关系,最后这一条适合于所有人,只需要你有这个行动力。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适合自己亲自讲课,做培训,但你做培训的销售是可以的,你先找到这个行业里面正在卖的课,和老板谈,你愿意帮他卖课,按照效果分佣金,这个是行业成熟的体系,没有谁不愿意。 你再勤快一点,成为他不需要付工资的社群助理,你先把课程学透,帮他管理好学员,让他们信赖你,然后你就可以切入硬件、软件的销售了,因为你通过学习进了很多行业学习群,你积累了有需求的潜在客户。 你再找几家软硬件供应商,你告诉他们你有很大这方面的从业人员有需求,你就能拿到一个稳定的价格,再加上你的服务,这个事,要做好也并不难。 然后你同时会认识更多的从业人员,你帮助那些想找人的老板,推介更合适的人员,这个也能实现。 再往后,你还能整合各个商品供应商,帮前面的老板、从业成员提供靠谱的货源。 你最后会成为这个行业的超级助理,很多人都会和你发生连接,赚钱就会变成更自然的事情,你所有的服务都可以收费。 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勤快、勤快、勤快,要服务好、服务好、服务好,这样会产生口碑效应,能够裂变出更多的资源。 但这个事情,只适合超级个体做,因为这个是一个服务行业,对服务行业的管理是很难的,如果公司化,会面临效率不高、激励困境,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这里说的是成为超级个体的原因。 你如果做得特别好,能够成为一家工作室,是有可能的,如果只是做服务,做不出一家特别大的公司,但赚钱可能也不会比前面5个方向差,而且这个收益基本上是无风险的,是反脆弱的,做得再差,耽误的也只是自己个人的时间,但学到了很多;如果做得好,那收益就会无限。 叨逼叨了这么多,觉得有收获的请打个赏以示鼓励,不过最核心的还是行动力。 我自己觉得,这套底层的观察行业、洞察新兴行业机会的方法论,基本适合于任何行业。一些老的行业,也值得去重做一遍。比如说那个古老的会计行业,你做内容输出、做知识服务,自己做一个超级个体,也会生存的很好。 你在哪个行业?你所在的行业有哪些机会,欢迎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