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阴三阳的概念、功能及相互关系。

 kittywei 2020-03-25

     “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阴为表,三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这是对六经概念、作用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的具体描述。三阴三阳的命名原则,是以阴阳之气的盛衰多少为依据的。如在《素问·阴阳别论》和《素问·经脉别论》中都称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的更加明白,谓“阴阳之气,各有多少,名曰三阴三阳”,《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阴阳之三也,何谓?曰:气有多少,异用也。”最初的基本概念是阳之最盛为太阳,用数字模型表述则为三,即三阳;阳之初盛为少阳,即一阳;二阳合明为阳明,即二阳;阴之最盛为太阴,即三阴;阴之始盛为少阴,即二阴,二阴交尽即阴尽阳生为厥阴,即一阴。用“一、二、三”表述了阴阳的数量和层次关系。才经脉的生理特性及层次分类,如《素问·阴阳离合论》和《灵枢·根结》称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阖,太阴为开,少阴为枢,阳明厥阴为阖。从层次关系上可以看出,开主表,合主里,枢主转运,即太阳为三阳之表,阳明为三阳之里,太阴为三阴之表,厥阴为三阴之里,少阳为太阳与阳明之间的枢纽,少阴为太阴与厥阴之间的枢纽。杨上善在《太素》云:“三阳为外门,三阴为内门”。颇为形象地说明了三阴三阳经脉在人体生理活动中,好比两扇大门,起着外围屏障的作用,三阳为第一道屏障,三阴为第二道屏障,三阴三阳之间都保持着正常开合枢的关系,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为用,才能真正起到卫外屏障的作用。本文则更为形象地称:“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及“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的意义相同。综上所述,三阳为表、为经、为父,说明太阳为巨阳,其阳气最盛,通巅下背,独统阳分,太阳为表之经,复庇群生,独为尊大。二阳为合、为维、为卫、说明阳明为二阳合明,其经脉上布于头,下循胸腹,独居三阴之中,维络于前,分布于三阳之里(阖),捍卫诸部。一阳为枢、为游部、为纪,说明少阳为三阳之枢纽,出则太阳,入则阳明,为阳气初盛之经,其经循行于躯干的特点是太阳在后(背腰部),阳明分于前(胸腹部),而少阳布于中(侧面部),循行于太阳阳明之中,游行于二部之间,如旗帜两旁的飘带,随风游荡于前后。三阴为开、为表、为母,说明太阴之名起于阴之最盛,太阴经为三阴之表,主开。二阴为阖、为里、为雌。说明二阴为少阴,具有阴之初盛之义,在三阴经的层次中为里主合,“雌”与“里”相对,为“内守后援”之义。一阴为枢,为独使、为至绝作朔晦。说明一阴即厥阴有阴尽阳生之义,屈次于太阴与少阴之间,太阴在三阴之表主开,少阴在三阴之里主阖,故厥阴为三阴之枢。

   “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太阳经脉至寸口上,脉象是洪大以长,今见弦浮不沉,这是病脉,应衡量和观察气血盛衰情况,再结合阴阳理论来诊断。

   二阳脉“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阳明经脉至寸口,脉象应浮大而短,今见弦而沉急无力,这是肝木侮脾土的病脉,如果出现发热的情况,就有死亡的危险。

   一阳脉“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少阳经脉至寸口,上连人迎,脉见弦急而至不绝这是病脉,若出现有阴无阳的真脏脉,就要死亡。

   “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志心”:因太阴有滋养诸 经的作用,所以为六经之所主。太阴经在寸口的脉象是轻浮和缓;今见伏鼓不浮的脉象,则是阴盛阳衰,会出现心下空虚等症。

“二阴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少阴经气与肺气相联系,借肺气下降,而下归于膀胱,少阴经气又外达于脾胃。

   “一阴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厥阴之脉至寸口,应是软滑弦长的脉象,若独至而盛,是经气绝而气浮于外的现象,所以脉不能鼓,钩而滑,而见弦而无胃气之脉。

   二阳一阴:阳明胜不过厥阴,肝盛克制胃,脉见软而动。阳明病,胃气不行,则九窍皆不通利。

   三阳一阴:膀胱与肝合病,太阳脉盛,肝气不能禁止之,致使五脏之神内乱,外现惊骇之状。

   二阴二阳:肾和胃的病可以影响肺,胃经克制肾水,肾虚脉沉而无力。病及肺脾,可使四肢为病。

   二阴一阳:肾与三焦合病,病在肾,阴气客游于心,出现心下空虚,清阳不能实四肢,而出现四肢不为所用的现象。

   一阴一阳:肝胆合病,出现有间歇的代脉。马莳曰:“肝胆为病者,其气必至心,而其病必及脾也。”

   二阳三阴:胃、脾、肺合病,阴阳俱衰,阴阳不相交通而形成离绝。若脉浮则为血瘕,脉沉则为脓胕,若阴阳亢盛,可见前阴部疾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