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共情能力:把自己当他人,“暂时抛开自我而与对方认同”!

 王明鹏 2020-03-26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许又新教授说过,“投情的定义是,暂时抛开自我而与对方认同。通俗的说,投情指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力图走进病人的内心世界里去,不做任何的判断和评价,去体验病人的体验。

这里的投情也即是我们常说的共情,而不仅仅针对心理治疗病人,对于普通人也是如此。可是做到又是非常困难的。

看看李嘉诚换领带的故事,会给我们启发。


  • 李嘉诚换红领带的故事

李嘉诚有次出门会见一位老朋友,穿的黑西装,搭配红领带,走出办公大楼时候,被一个员工拦住了,告诉李嘉诚应该搭配黑领带,这个红色领带不合适,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换做是你,你会如何做呢?

李嘉诚感谢提醒,立即回去换了一条黑领带,到了车上,又换回原来红领带。助理不解,李嘉诚解释要见的这位朋友很熟悉,且喜欢自己这条红领带。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和员工说明白,为的是肯定员工,认可员工,保护员工积极性,让员工感到受尊重和重视。

这在一般人看来可谓多此一举,可是从心理学视角看,此举彰显一个人优秀的共情能力。

人是社会动物,人人喜欢被肯定被认可被表扬,更重要的是能够被尊重与理解,用专业术语说就是希望被“共情”。

共情就是走进对方心理世界的能力,换位思考尊重对方的想法、感受与行动。

李嘉诚深谙此道,考虑的不是自己方便,而是考虑对方的感受,可以说通过维护员工想法实现了让员工感到被尊重的目的。

真正有水平的心理学家也是共情高手实践者,比如在原本不需要的情况下坦然接受让座。

  • 心理学家李克富老师接受让座故事

李克富老师说,有次他坐公交车去讲课,上车后有位3、4岁小朋友主动让座,他看到周围很多空座,但还是接受了孩子的好意,坐下后,郑重表示感谢,这让孩子非常高兴。

他说这样做目的很简单,他无法拒绝一个孩子的美好行为,如果拒绝会让孩子感到失望,利他的爱的行为没有被认可,也就无法被“正强化”,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可能不再积极。

这些行为看似很简单,做到并不容易,因为是从别人角度看问题,并非有利于自己。也就是说,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他人为中心,是人文情怀的体现。

把自己当做别人,这是共情,与之相反则是把别人当做自己,会陷入自我中心主义难以自拔。

  • 作为反例,个人经历的拒绝好意故事

参加集体活动要佩戴绶带拍照,邻座是其他市的同行,并不认知,可不影响人家热心,他递给我一枚别针,说用来固定绶带。

我因为早就做好准备,自动思维条件反射拒绝了,也就是佛了人家好意,当时没觉得啥,现在回想有些汗颜,因为除了立即拒绝,还暗想自己多聪明而对方准备多不好,沾沾自喜的后面,不仅没有共情力,还暴露人性缺失,毫无人文情怀。

小事不小,小事就是习惯化的思维、情感、行为模式的反映。

假设能够按照上面高手做法,顺手接过这枚小小别针,真诚表示感谢,“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才是真正的共情能力之好。

小事不小,在于小事可以磨练觉察力。唯有保持觉察,才会不断觉醒,促进觉悟。

我们看看这个共情能力如何培养呢?

  • 共情能力如何培养

借鉴上面案例,可以这么三步:

一是解释行为,肯定行为都出自良好动机。

从对方角度出发,解释行为合理性,比如李嘉诚清楚员工提醒出自善意,李克富老师接受小孩子让座出自尊重,我当然也知道人家出自好意。这对于良好行为不难给出解释,难在面对不合心意带来不良情绪的事情,也要给出对方合理化解释,比如孩子吵闹不听话有其未被满足需要,一定告诫自己冷静下来,找到它。

二是接纳情绪,接受人人都是活生生的人。

许又新教授说心理治疗关系是一种亲密关系,这个亲密关系表现之一就是“接受”,“接受病人是发展关系的前提,宽容病人的短处和缺点,同时又重视和欣赏病人的长处和优点。”对于一般人际关系何尝不是如此呢。对方让我们不舒服的情绪表达,当然也要被接纳,如同我们也时常有各种情绪,也自然有表达宣泄的权利。

三是说出需要,用自己话语说出对方言外之意。

这就是察言观色会意的能力,李嘉诚员工提醒老板要体现公司形象,给人好印象,暗含荣誉感与尊重感需要,为此李嘉诚用换领带行为表达了认可员工这个需要,满足了尊重需要。李克富老师接受让座,则是满足了小朋友奉献爱的需要,我则是自以为是从而相当于否定了人家善意行为。

  • 小结

归纳起来一句话,想给人如沐春风感受,想让人感同身受,想提升共情体验能力,就要把自己当做他人,从他人角度出发“受想行识”,从维护他人利益出发,做好小事情。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小事不小,唯有小事才有大共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