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懂得这么多,还是搞不好家庭教育!

 王明鹏 2020-03-26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听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有些调侃,有些心酸,有些无奈,却又是现实。


就家庭教育来说,好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处听专家讲座,阅读许多教育书籍,催促孩子上辅导班,孩子放假了也惦记老师的话,“假期是用来超越的”。

结果,一番忙碌过后,好多父母发现学的越多,懂得的道理方法不少,效果却没啥好转,甚至与孩子的关系越发糟糕起来。

不是道理错了,道理需要个性化处理

教育理念很多,比如不用管孩子树大自直,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用赏识理念教育,亲子关系先于大于教育。

这些方法理念每个专家讲都不一样,每次听起来都感觉好有道理,可是用起来会效果不好,甚至就没法用。就如同有些父母说的,“听了教育专家的话,都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了。

方法与道理不是没有效,只是针对特定人有效,因为这些道理不过人为归纳总结的结论,要知道每个孩子的经历、特质、环境、家庭都是不同的,照本宣科当然无效,作为金科玉律直接使用一定受挫。


如有孩子伶牙俐齿很聪明,可是学习上就是深入不下去,家长着急得很,每天逼着孩子死学习,小学还可以管教,进入初中冲突不断,家长无能为力。

道理相当于哲学上的共性,是理论的提炼与总结,好比我们说愚公移山精神,代表坚忍不拔,是对这个故事提炼,避免了每次都要讲述一次故事。但是具体运用就是个性问题,假如我们家门口有座大山,谁都会不像愚公去移山,因此说个性包含着共性,个性才是真实的。


道理再好,方法再妙,一定要适合自己孩子。

有效比正确更重要,理论再好也得具体化可操作

懂得越多,说明掌握的知识越多,可是知识相当于宏观理论,指引方向,做到有效却需要具体化。知识不重要,使用知识才重要。

我们平时接收的信息多是理论归纳,要回到具体使用中,就要结合实际,比如家庭教育中,人家说赏识教育真好,但是自己使用就要结合孩子特点,如果无原则不公平一味夸奖,就会出现“过度合理化”问题,即原本孩子有的学习内在动力,会被渴望父母表扬奖励代替,一旦得不到夸奖就没有内在动力了,成了“替父母学习”。


比如我们说非暴力沟通模式好用,就在于具体可操作,这种沟通模式只有四步:描述观察,表达感受,说出需要,提出请求。如看到孩子作业完成不及时耽误睡觉,可以说“看到你连着三个晚上都是十点半睡觉,我有些不高兴,因为我看重我们都要养成早睡早起好习惯,我希望你最晚十点上床睡觉。

采取“四新”方法,思考有效家庭教育方式

一是,新关系。

家庭教育重点在于家庭而非教育,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关系如此,亲子关系也是如此,当我们过多关注孩子学习成绩时候,思考一下良好关系对于家庭教育的有效作用,这里的关系除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还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等,“亲其师信其道”揭示关系重要性。


二是,新目标。

搞明白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关键,首先把孩子培养成才没有错,但需要具体化,比如成绩大致水平,待人接物如何,文明卫生表现,这些与孩子一起沟通确定。其次保持底线思维,要事实求是定目标,把孩子当做普通人看待,不拔苗助长,避免最差情形就是最好。


三,新思维。

把孩子作为活生生的人来理解,发挥孩子兴趣优势点,借鉴“金刚钻理论”。当自己控制不好情绪时,从欲望深度看到情绪根源,是哪些无意识情欲控制自己,看见、承认、接受、改变。道德是用来自律的,道理是用来说自己的,陪孩子成长也是自己成长机会。


四是,新行为。

父母思维定势教育模式是家庭教育常见问题,表现为不能变通处理,通过上述新思维等认知调适,多练习新的教育行为模式,在与孩子互动中获得教育效果。如同学开车,学游泳,学轮滑,多练习,多尝试,多改进,效果会渐渐好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