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缺吃不缺穿的年代,如何孝敬老人

 王明鹏 2020-03-26

能够意识到老人需要心理交流的,一定会知道也会有物质需要,还有形式上的看望,但是反之未必。


这是个物质充分富裕时代,抛开有无能力进行高消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起码不缺吃不缺穿,想享受一下生活也是有条件的。同样勤劳能干的民族,几千年吃不饱穿不暖历史,是现在这个时代人无法想象的,可见所处时代多么重要。

环境在改变,科技在进步,物质在丰富,可是有些东西,却是亘古不变的,起码变化非常微小。比如人生易老,比如心理感受,比如精神追求,等等。

家有老人家,单独居住生活,作为子女抽时间看望,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做人本分,不过有些小事也看似不小。

比如回去看望老人,带不带东西呢,这个其实不是问题,毕竟自己家父母,该如何做不成问题,不过现实生活还是有不少值得思考之处。

有朋友说,自己有亲戚回父母老家从不拿东西,两手空空习惯了,问起来还说拿啥拿?

还有人说现在啥年代了,家里都不缺,再说老人说了啥也不用买!

也有人说,老人家有退休金,缺啥买啥,不用自己给买,多此一举!

这个自然不一而论,要看各人情况,不过从生活常识看,还真的值得分析下,我们看望老人如何看?

老人年纪大了,需要并没有特别改变,还是物质与精神满足这两大方面,只不过老人自给自足的能力差了许多,就如有老人说的,“就是有金山银山也搬不动了”。

很多老人家,可能想买些东西会力不从心,也会因为所谓习惯节俭心理,而不舍得自己买东西,可能给了钱就存起来,拿去东西也就享受了。

这才是物质需要的问题所在,缺不缺一个方面,能不能自给自足是个现实问题。

当我们说物质丰富时候,是自己丰富富裕了,还是老人也如此了呢。孔子曾说,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其实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密不可分,就如同我们常说的身心一体,需要互通互联。

比如有老人家就说,自己儿子回来多少得拿点东西啊,自己不在乎,老伴在乎啊。其实都在乎,这个在乎其实就是心理需要,感受到亲密与在乎啊。

有句话说得好,“知道不缺,不过心意而已”,一般交往中除了语言交流,总得有物质载体表达自己有心吧,否则何以感慨“说的好不如做得好”。再比如你口口声声爱一个人,可是不舍得花钱,这个爱就一定会打折扣的。

自己家老人也是如此,也许真的需要帮助买些东西,也许不是必需但会感受孩子是否有心。感受不会欺骗人,这是要关注的。

就现实而言,看望老人家大概三种情况,一是形式主义,也是子女本分不得不去,不过去去而已,既不拿点东西也不用心说话,二是物质满足,知道老人有心无力,会想着买些生活必需品,的确解决现实物质需要,三是心理满足,不仅仅是形式上去,还会懂得老人期望,聊天交流表达关心,尤其年迈身体不够好的时候。

能够意识到老人需要心理交流的,一定会知道也会有物质需要,还有形式上的看望,但是反之未必。

2000多年前,孔子对此就有深刻洞察: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服其劳、先生馔不易,做到色难更难!

事实上,只有做子女的自己意识到物质与心理都需要,如同自己希望的自我满足一样,才会变得有共情力,真正看到老人家的这些需要,纵是再亲密关系也是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