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心理大咖谈自我意识

 王明鹏 2020-03-26



我是对的,不意味着你是错的;我是错的,也不意味着你是对的;我看到的你,你看到的我,都是各自自我意识的产物,距离真实客观相差万里。

心理学家对于“自我”研究下过很大功夫,先后有过各种论述,现在转述如下,也借此机会适当进行梳理。
一般来说,我们常说的自我就是自我意识或者自我概念,自我这个概念既涉及基础心理学,也涉及社会心理学,还涉及咨询心理学,值得加深再学习。
百度百科中,“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这里所说自己的一切指我们的躯体,我们的生理与心理活动。”
詹姆斯关于“自我”的论述,他区分为两种自我:“经验自我”和“纯粹自我或者主动自我”。
经验自我是指生活实践中经验到的对象,詹姆斯认为:“每个人的经验自我,就是他试图用‘我’(me)来称呼的一切”,具体又分作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三种成分。
从个体成长经历来看,这三种成分类似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三阶段,分别指代婴儿时期、幼儿童年时期以及青少年时期各个阶段。这个划分意味着自我意识发展正是社会化发展过程,从关注生理自身到社会交往,最后思考我是谁。
“纯粹自我”指一个人知晓一切东西,包括自我的那些东西,所以又称为能动自我或主动自我,可以理解为思想中的那个自我。
米德从社会行为主义出发思考自我,“个体的自我只有通过社会及其中不断进行的互动过程才能产生和存在”,又区分为“主我I”和“客我me”。主我是观察社会的我,客我则是被社会观察的我,正如“我站在桥上看风景,我也成为了风景”。
简单理解,客我是社会规则在我们头脑中的想法,是那个形成具体行为的我,而主我则是完成具体行动形成的主观我。由此可见客我意味着社会规范,主我则是主观体验,这些都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罗杰斯作为心理咨询大师,从心理咨询实践中提出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并认为“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他的自我概念,而不只是现实自我”,“他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不一致是导致神经症的原因之一。”
罗杰斯不愧是咨询大师,敏锐的提出了心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自我的迷失。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其实不论谁,都是一个“我”。
弗洛伊德则从洞察人性深度,提出了“三我”人格结构理论,认为自我用来协调本我和超我以及环境,认同现实原则,处理好社会关系。这里的自我既有情欲本我因素,也有超我社会因素,是适应社会现实的结果。
从现实来看,自我意识重要性毋庸置疑,比如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彼此立场观点分歧,在于自我意识的不清晰,把想象中的个体与现实中的个体彼此混淆。就如一般说的,我是对的,不意味着你是错的;我是错的,也不意味着你是对的;我看到的你,你看到的我,都是各自自我意识的产物,距离真实客观相差万里。

(心理困惑,心理高见,欢迎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