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专栏-李克富|自尊是贫穷的防火墙

 王明鹏 2020-03-26

编者按:李克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咨询行业领军人物,新阳光研究所创办人,出版《三个月改变孩子一生》《行走中的思想》《自由的联想》等近十本专著。李老师“后现代思维”可谓拍案叫绝,不由你不被敲打的“痛并快乐着”,现承蒙李老师同意,编发其生活心理随笔,以飨读者,相信朋友们受益无穷!


自尊是贫穷的防火墙

文 | 李克富

每次为部队培训,都能学到很多在地方所学不到的地方。19日晚上,和“重大勤务心理骨干培训班”的学员交流时,有军官说到,有的战士据了解家中经济状况不好,父母身体有病,完全符合相关救济条件,但是这些战士却并不主动申请,而待有人建议其申请时,也常常婉言谢绝。以至于“好心办成了坏事”。

查阅了一下资料,知道类似的事情其实在各类救助的过程中并不罕见。

我为这样的人点赞。从他们身上,可以窥视文化赋予我们的自尊或骨气。

儒家经典《礼记·檀弓》中有记载: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这就是“不食嗟来之食”的由来。其中有句话铿锵有力:“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故事,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自尊就是我们对自己的总体态度。高自尊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及存在的价值有着高度认同,从而呈现出自信的形象;也正因为这种形象,他人和社会也会给他们良性反馈,使其高自尊得以稳固并进一步提升。

失败者则正好相反。

自尊的价值远不止这些,高自尊还是抵御贫穷的心理防线!

贫富悬殊是一种永恒的存在。正如时下所言的“贫穷限制我们的想象”,研究发现,贫穷还会损伤我们的想象和心理健康,甚至使得我们的大脑结构都不一样。

刘嘉教授对某大学生群体的大脑结构——海马体的扫描结果是,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其海马体的平均值显著小于来自富裕家庭者。该结果和之前的心理学研究一致,印证了贫穷不仅使得我们的物质环境匮乏,同时也影响到了我们的大脑结构功能。

海马体是学习、记忆、压力管理等多种心理和认知功能的中枢,因体积差异而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

可喜的是,该研究让我们看到了破解掉贫穷诅咒的一线光明:那些来自贫穷家庭但是高自尊的大学生,海马体体积平均值,和来自于富裕家庭的大学生没有显著的差异。

刘嘉教授说:这个研究告诉我们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尊会在贫穷所带来的压力源和人的心理世界之间建立起一道牢不可摧的防线,帮助人们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

那天,当我听到这句话时竟然热泪盈眶,那颗一直为“死要面子活受罪”而纠结的心也陡然间舒展开了。

我不具备朱自清那样的气节,但能够理解那些拒绝接受救济的人。

那么,善良的人啊,该如何助人?

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技术。心理上的帮助不能直接地物质给予,必须遵从“有求才有帮”,即“求在前,帮在后”的助人原则。当然,助人者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就是,创造求的欲望和动机,并准确判断自己帮助的人是否还有求助的能力。

否则,任何帮助都是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喊:“嗟!来食!”

刻骨入髓的善良,是当我们在给予别人时能够悄悄呵护人家的自尊。

最后,我们一起重温并记住那个故事: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灾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给饥饿的路人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给他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饥民抬起头瞪大眼睛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得这个地步!”于是断然谢绝黔敖的施舍,最终饿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