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专栏-李克富| 被污者的三声呻吟

 王明鹏 2020-03-26

编者按:李克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咨询行业领军人物,新阳光研究所创办人,出版《三个月改变孩子一生》《行走中的思想》《自由的联想》等近十本专著。曾有幸跟李老师学习心理,其“后现代思维”可谓拍案叫绝,不由你不被敲打的“痛并快乐着”。承蒙李老师同意,编发其生活心理随笔,以飨读者,相信朋友们受益无穷!


当社会上一个热点出现时,媒体总希望心理学工作者出头露面作些分析,以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和偷窥欲,这似乎无可厚非。但作为心理咨询师必须知道:该不该去蹭这个热点?不该说什么!

江歌和刘鑫事件已经热了一段时间,诸多心理学工作者对此评头论足、说三道四,我浏览了几篇,都不过是个人的看法,按照科学的标准,这些看法并不属于心理学,其质量和可信度跟在大街上随便找个人问问,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有人好事,有人好问,有人不出头露面便觉得自己白活了,都再正常不过。

昨天晚上有位媒体朋友告诉沅江三中鲍方老师被其学生刺死,26刀!我直接回绝了他“希望我就此谈点看法”的要求,直言:惨剧已经发生,该判就判、该杀就杀,我说什么都是废话!

的确我这话带有情绪,但是没违心中底线:当心理问题和伦理道德发生冲突时,我尊重后者;这就像当伦理道德与法律抵触时必须遵从法律一样。现在,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面对的是血淋淋的屠杀,我除了悲愤又能说什么?

可是,一些心理界的同行沉不住气了,有些口欲期没有满足的人又开始发声,其结果就是许多被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中学生躺枪,其恶果则让已经在民间被污的心理学更污了。

我不想被污,尤其是被同行所污真是莫大的耻辱。每次看到有人假心理学以名行苟且之实时,我都会有被人压在身下抽插的沉痛,但我不敢大喊不能呼救,因为我的同行中仍有高比例的人不知道作为科学的心理学为何物,因此他们以为不发声的我也像他们一样正在享受。

“不能反抗就享受吧!”犬儒主义者如此劝我:“享受才会有高潮,到时候便不自觉地喊出来了。”

可,我不能接受!又遑论享受!

今晨想呻吟三声,因为我心里实在难受!

第一声:“尽管心理学似乎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但是心理学这个知识体系的绝大部分内容仍不为公众所知。那些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的心理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幻象。很多人不知道他们在许多书店里看到的大部分所谓心理学书籍,都是由一些在心理学界根本站不住脚的人所写的;很多人也不知道多数在电视上被贴上'心理学家'标签的那些人,根本得不到美国心理学会(APA)和美国心理协会(APS)的承认;他们更不知道,大多数出来混个'脸熟'的心理学'专家',对心理学领域知识的积累未曾做过任何贡献。”

第二声:“任何人要理解心理学,第一要知道的就是,心理学之所以为心理学,就是因为它是一门以数据为根基的行为科学。……历史上提供了许多事实,显示公众对科学知识是有抗拒的。也就是说,公众更倾向于用哲学的思辨、神学的预言或是民间的常识来解释世界。”

第三声:“没有受过心理学训练的外行人很少会意识到,当心理学家在使用诸如智力、焦虑、攻击以及依恋等词语作为其理论构念时,他们与自己日常惯用的、叫相同名称的词语的意思是不一定相同的。⋯⋯临床心理学家定义的抑郁和外行人认为的抑郁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记者对于科学术语的无知(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往往成为人们用以藐视现代心理学的依据。”

以上呻吟取自一本叫《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的专业书,已经到了第九版,而我看的《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是根据第七版翻译的

我给学生们列为重要参考书,并告知:一定要读,读了之后便能明白同行其实水平不同,也可能根本就不是同路人,别人的高潮可能是我们的炼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