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诡道之再补

 天下任我行之由 2020-03-26

笔者在这里先和大家道个歉:由于笔者对孙子兵法学习领悟不足,导致在公众号里写出来的对《孙子兵法》的见解和理解多有错误和不足,在此笔者深感抱歉,以后会加强《孙子兵法》的学习和领悟。尽量少用错误的理解误导大家!

原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解析:兵者,诡道也。文字的表面意思,前段时间,笔者在公用号里写的是诡诈。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带兵打仗,是变化的规。这种理解才是正确的合理的理解。下面笔者深度解析诡道为什么会是变化之道,谈之前,笔者想先提两个建议。

第一:很多学者在学习研究领悟《孙子兵法》的时候,往往只参考《说文解字》或者翻大量资料,寻找孙子兵法里的文字的含义,因为古文中一个字往往会有很多解释,所以,往往他们在翻译的时候,会进一个误区,就是把《说文解字》或者参考其他文献里的理解解释强加到《孙子兵法》里,这个本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所以笔者以为:《孙子兵法》作为兵法流传两千多年,首先对孙子兵法的理解不能肤浅的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要深刻领悟《孙子兵法》的精华思想,并不断的推敲其军事思想(说白了就是打仗能打赢的思想)。

第二:寻找解读中是否有矛盾之处,因为笔者前几日发现如果用诡诈解释诡道和后面八权核心思维相互矛盾。

八权: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首先说利而诱之,亲而离之,这两句理解为诡诈,并不错。但是,还有两句话: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实而备之是讲防人之心,强而避之是中庸之道,说白了就是百姓平时遇到了小人就会说:惹不起你我还躲不起你呀,惹不起躲的起,这个就是典型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怎么可能是诡诈呢?

所以笔者自己推翻自己对诡道的理解,笔者又去问朋友,张山草老师和易华老师两位老师都说诡道是变化之道,(在此再次感谢张山草老师和易华老师),如果这样去看四示和八权,四示里的示弱和阴阳倒置,都是变化出来的假象麻痹敌人,八权更是根据敌人的具体事情变化生成克制敌人的方法,所以笔者以为诡诈解释诡道,不如变化之道解释诡道合理!

学术研究,没有对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因为笔者错误的解读,给大家带来的错误影响,深感抱歉,诡道,变化之道,是个博大精深的文化领域,需要懂得天下万事万物的相生相克的规律。

笔者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学术无对错,人心有善恶。学习《孙子兵法》诡道学术不是为了学习诡诈,做个小人,而是学会变化之道,做个君子。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