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行文学大拜年:《春节记忆2019》魏冬林

 太行文学l苑 2020-03-27

春节记忆

岁月的时钟永不停息地转动,再过几天就是己亥新年了。春节是小孩子们的最爱,他们可以穿新衣、吃美食、做乐事,而且不用担心做错了事遭到大人的批评。比如不小心摔了碗,在平时大人会劈头盖脸教训一番。可在春节就不一样了,不仅不会批评,而且还会糖果招待。因为“岁岁(碎碎)平安”嘛。2019年的新年,已经是我度过的第5个本命年了。回想起小时候过春节的情景,许多往事还历历在目。

关于春节的第一个记忆就是放鞭炮。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春节放鞭炮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鞭炮可以驱邪,寓意大吉大利。所以,春节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小时候家里穷,过年买不起新衣服,吃不上大鱼大肉,两挂鞭是必须要买的。大年初一一过零点,家家户户的屋顶上就“劈里啪啦”响起来了。那时候,我特羡慕放鞭炮的人。用手捏住一挂鞭炮的一端,点燃一根烟,猛吸一口,慢慢地吐出去。在嘴巴的一张一翕中体验吞云吐雾的感觉。过足了神仙瘾以后,拿烟头的火星去点燃鞭炮捻。鞭炮就在手里响了起来,等燃到将近顶端的时候,手腕一翻,鞭炮在空中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在空中又是一阵响声。家人觉得我是小孩放鞭炮不安全,我却执意要放,家人拗不过只能同意。我神气活现地站在天井当院,右手拿一挂鞭,学大人的样子点燃了一根烟,用左手的烟去点右手的鞭炮。鞭炮“劈里啪啦”在我的手里炸开了。我吓坏了,忘记怎么操作了。把鞭炮往地上一扔,扭头跑回了屋内。

那时候,二踢脚是最流行的一种爆竹。大街小巷都有放二踢脚的,我的心里也痒痒的,跃跃欲试。我用手捏住二踢脚的顶端,点燃。二踢脚的导火线发出“嗤嗤”的响声。正在我想着二踢脚会飞上高空爆炸的时候,二踢脚却在我的手里炸开了。“啪”的一声,我的手惨了:虎口裂开,鲜血迸流。原来,我的手握得太紧了,二踢脚没有飞出去,我的手遭了殃。母亲赶紧找来纱布,给我简单地包扎起来。我的手疼的要命,可又不敢说出来,只好咬着牙说:“不,不疼”。自此以后,吃饭我就端不住碗了,要把碗放在桌子上就着吃。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个多月我没有写作业的烦恼了。自此以后,我再也不提放鞭炮的事了。即使成年以后也与鞭炮绝缘了。

关于春节的第二个记忆是年画。小时候过年,学校发给孩子们的奖品是年画,而不是奖状。各种各样的年画都有:少林寺、少林弟子、十大元帅等等。每到年末,我们就会到村里的供销社对着这些年画评头论足。考试前拼命学习,只为年终得一张年画。过年回家,把年画贴在自家的墙上。大年初一大人们来拜年的时候看到这些年画就会啧啧称赞。听到别人的赞誉,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逢年过节,怎能缺少大戏。关于春节的第三个记忆就是唱大戏。我姥姥家在南陵阳村,南陵阳村有一个戏班子,每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就开始忙活了。台上,演员全情投入;台下,人山人海。看大戏是过年的一道大餐,在“咿咿呀呀”的一片欢笑声中鸣锣开场了。有一年,我母亲带着我和二哥去看戏。“咣、咣、咣”锣声响起,大幕拉开。那一年唱的是包公戏。一声断喝,倒坐南衙的包公黑沉个脸走上了舞台,包公的大嗓门吓得人一哆嗦,其他白脸的、红脸的陆续粉墨登场,看得人胆战心惊。谁见过这阵势啊!我二哥当时就吓坏了,乘大人不注意,他背起我从人缝中钻出,从戏台下一溜烟跑回了我们村。当时,积雪未融,深一脚、浅一脚踩在积雪上,留下了一串串歪歪斜斜的脚印。我到现在还纳闷:二哥哪来的那么大劲,会背着我一路跑回来?反正那件事之后,母亲没短了唠叨我们,二哥背我回来的那事也成为大人们茶余饭后在餐桌上的谈资。

几十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在2019新春来临之际,回忆儿时的情景,倍感亲切。

【作者简介】:魏冬林,林州市十三中语文教师,毕业于安阳师专。河南省骨干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爱好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