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穴名解

 赵玲文化图书馆 2020-03-27

人中

【别名】  水沟、鬼客厅、鬼市、鬼宫。

【定位】  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 1/ 3与中 1/ 3交点处。

【特点】  督脉、手足阳明交会穴。

【主治】  癫狂,痫证,脏躁,小儿惊风,中风昏迷,昏厥,牙关紧闭,口眼 斜,面肿,腰脊强痛。现多用于虚脱,休克,癔病,精神分裂症,晕车,晕船等。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经脉》。

【释词】  水,指水液、涕水。沟,田间之水道曰沟。

【释义】  中医有“天食人以五气,天气通于鼻;地食人以五味,地气通于口”之说。该穴正当鼻下口上,亦天之下、地之上,取其人在其中,故名之。陈修园说:“人之鼻下口上,水沟穴,一名人中。取身居乎天地中之义也。”养生家闭口藏舌,舌舐上颚,运送口中津液下行,滋润喉咙,通渗脏腑。本穴正当口水吞咽向上翻转之路,故名水沟。《金针梅花诗钞》:“水沟近鼻长流水。”人中穴恰处鼻唇沟上 1/ 3与中下 2/ 3交界处,为何不居鼻唇沟之中?此一值得深思之处也。拙虑,穴居通天气之鼻与纳地气之口之间,主治神昏恰为天地之气不通之症。刺之则脉气通,天地得以交通,故神清矣。再者心居人身上 1/ 3,人中与之遥对,心主神,神昏亦心之大症也亦现代黄金分割点之一例也。

【提要】  所谓通天气者,即吸则取之于天,呼则还之于天。籍人心肺鼓荡,膈肌升降,而作吐纳,是与天气作循环也,故亦喻胸廓为天。所谓通地气者,即饮食水谷动植等物,皆取之于地,入之于口,经胃肠消化吸收精华,排出便溺,仍还之于地,合于土壤,又复产生水谷动植物以供口腹。是与地气作循环也,故喻腹腔为地。人中之名,较水沟之名为雅,且显。故后世呼本穴当曰人中,而不言水沟。近今水沟之名,已受自然淘汰,而不常见用矣。又本穴为督脉与手阳明经左右交通之会,故治口眼 斜。又以本穴在唇,故治唇动如虫行,又以手阳明之经,内属大肠,大肠吸收水分。本穴既为督脉与手阳明之会穴,故亦能治失水致燥而成之消渴症。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该穴对呼吸功能有特异性调整作用。在呼吸周期的不同时刻针刺水沟穴,可产生不同效果:在吸气末期急刺,引起吸气动作加强;在呼气末期急刺,则引起呼气动作加强。水沟穴的抗休克作用已被实验和临床所证实。电针水沟可使失血性休克的动物血压上升,红细胞压积下降,白细胞增多,血浆皮质酮下降;减少休克所致受损心肌细胞数及受损面积,减轻受损程度;提高休克动物的抗损伤能力,延缓休克发展,降低死亡率。针刺水沟穴可使颈总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迅速改善昏迷、低血压以及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全身血量分布。动物实验提示,针刺水沟对胃收缩频率和振幅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