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餐饮外卖选品:小众品类pk主流品类

 小志在路上 2020-03-28

选品选的也就是店铺的基因。做过淘宝天猫的可能会知道电商好做的时候(傻子也能赚到钱)做需求大的主流品类基本上都发财了,但是随着竞争越来越大,主流品类慢慢也不好做了,这个时候大家就转向做竞争较小的“长尾市场”也就是小众品类。比如卖卖医疗用品、成人用品甚至更细分的品类还是能挣到的。

做外卖也一样,赚钱的生意也会经历从主流--小众的过程。

什么叫小众品类,一般来说一个用户在一周之内用餐不超过3次,这种我们一般就叫做小众。比如说:凉皮肉夹馍类、包子粥类、汤品类、沙拉健身餐类等等

在很多人的思维中自然的认为大品类=有市场,小品类=风险大。但是跟大家想象不同的是:我们纵观最近一两年的外卖数据,这些小众品类店铺活的反而越来越好了。

根据我们选取的外卖平台数据(饿了么上海4月):我们把地方小吃这个小分类再进行细分的话,成为一个个小品类。但是实在太多了,下面只列了一部分小品类数据。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小众”品类的平均单量都不差,甚至高于那些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大品类。

这里再来说一下长尾市场这个名词

从人们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头部,而这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这部分差异化的、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而所谓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

大众主流品类为红色,小众长尾为蓝色,计算面积后很明显发现长尾是一个比主流更大的市场。

在主流品类竞争逐渐加剧的当下,切长尾市场变成一个非常有效的选择,

中国饮食有巨大的SKU产品库,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巨大的饮食差异和民族多样性造就了中国餐饮巨大的产品库,再加上从国外的舶来品经过加工改良同样也为我们餐饮人提供了丰富的长尾市场。

当然选品这一块也是非常考验人的一点。一般容易标准化的产品都不那么“小众”,硬把小众产品来做标准化能否保证原有的口感和品质?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2竞争优势,相对竞争较小。
一般来说,在一个不错的3km商圈内做细分品类的店铺不会超过10家,这个时候我们具有天然的曝光优势,有的时候甚至不用担心自然排名很靠后没有流量(因为很多用户通过品类搜索来找到我们店铺)。

而大品类在一个商圈里动辄4/5百家店铺,如果这个时候店铺排名在100名以后是真的没有曝光量,就比较麻烦了。

3用户忠实度高,天然的差异化

正是因为小众品类用户选择空间小,而且用户对此有强烈的偏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如钟爱健身餐的用户会一直忠诚这个品类。所以只要我们的产品不差,基本上复购率都是很高的。

4定价优势

不像大众产品比如卤肉饭你卖个折后30元以上就会显得很奇怪,因为这些产品在用户的心智中都有一个大概的价格区间,高于这个价格无论你的产品多么好他都会觉得你卖的“贵了”。而小众品类在用户心里没有一个固定的价格认知,所以在定价方面可以根据区域市场来考虑,定价的空间比较大。利润率相对也比较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