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思勉:谁是民国最牛国学大师?一生通读二十四史4遍以上,至今无人超越

 布衣i 2020-03-28

百余年来,谁是民国最牛的国学大师?

或者说,哪几个人能堪称民国最牛国学大师?

如果按照类别,以及时人给予的评价,可以得出几种组合: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

比如,从教育来说,当时在清华任教的4个人: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被冠以“清华国学四大导师”的尊号,一看人名,确实不简单,不单在民国,即使今天,他们还是最牛的国学大师。

而如果就学术专业而言,比如治史领域,台湾历史学家严耕望便把民国四个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陈寅恪、陈垣、钱穆尊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认为他们“方面广阔,述作宏富”,其中,尤其推崇吕思勉先生,认为他才是民国最牛的国学大师、史学大师。

吕思勉确实牛,前面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并列”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赵元任,还是他的学生,你说他牛不牛?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任教,曾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校长。

吕思勉

吕思勉是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史学研究、历史著述和历史教学工作,一生治史极深极广,他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左手写通史,右手写断代史,根植于丰厚的国学功底的基础上著作历史,视野广阔,研究精深,埋头耕耘,成果丰硕,成为了当时最牛的历史学家之一。

吕思勉到底有多牛?可以看看他所创造的辉煌成绩。

一生通读二十四史4遍以上,当时无两,至今无人超越。

关于吕思勉到底读二十四史多少遍,学界一直有不同的争议,大多数人认为吕先生通读二十四史3遍,而他的学生、著名历史学家黄永年则在文章中指出,吕思勉通读二十四史最少有4遍以上。

梁启超

黄永年在回忆老师吕思勉的文章中说,吕思勉当年阅读二十四史时,所用的版本,其实就是市面上极易得到的普通线装本,但在这种普通版本的书上,吕思勉从头到尾者用红笔作过标注、圈点、记录,在二十四史的书籍上,他在人名下会加【】号,在重要史料上用笔圈句,在名物制度的边上加△号,纪传和志就不用说了,即使是很少有人读的天文、律历等志,还有后面附着的殿本考证,他也一一作出标注。

黄永年说:

“吕先生究竟对《二十四史》通读过几遍?有人说3遍,我又听人说是7遍,当年不便问,但我曾试算过一笔账,至少应该有4遍。”

二十四史

另从吕思勉对二十四史所作如此详细繁琐的标注、圈点来看,说明他对二十四史不仅读了4遍以上,而且进行了消化和吸收,进行了系统整理,为以后的著述,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之所以后来著作如此之丰、受欢迎的范围如此之广,与这种精深扎实的基本功是分不开的。

一生出版著作20余种,总共500多万字。

吕思勉一生治史极为勤奋,他写作的历史著作,一年一小部,三年一大部,堪称历史领域的印刷机,不信?可以分年度列举一下他出版的著作:

1922年,出版《白话本国史》;

1926年,出版《经子解题》;

1931年,出版《理学纲要》《宋代文学》;

1933年,出版《先秦学术概论》;

1934年,出版《史通评》《中国民族史》;

1936年,出版《燕石札记》;

1940年,出版《中国通史》;

1941年,出版《先秦史》;

1945年,出版《历史研究法》;

1947年,出版《秦汉史》;

1948年,出版《两晋南北朝史》;

王国维

1957年,吕思勉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74岁。

吕思勉一生,所著历史著作共有500多万字,有些生前因各种原因未能全部出版,他去世后出版的著作还包括:

《燕石续札》,《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上下),《中国社会史》,《中国制度史》,《中国民族演进史》,《中国文化史》,《国学概论》,《理学纲要》,《三国史话》等等。

何谓著作等身,吕思勉先生即是。

最早用白话文写作中国通史,为通史写作开启新纪元的学者。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所有国学、史学大家都仍在用文言文写作,而吕思勉先生1922年出版的《中国通史》,却率先用白话文写作,这是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作的通史,放言流畅,观点新颖,成为当时的通史之冠,人们赞誉此书“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

陈寅恪

吕思勉是之所以成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历史学家,基于他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尤其是他的“断代四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是研究上古先秦和晋唐数代最基本参考书之一,早已成为了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

一生淡泊名利,固守本色,不因情势左右自己。

吕思勉为人耿直,刚正不阿,论史有很多过人之处,从不以成败论英雄,如在著作中贬汉武帝、卫青、霍去病而扬王莽。他善于从理性和常识出发,对于一些明显不合情理自相矛盾的历史记载,提出大胆质疑,纠正因为其他原因千万扭曲的史实,如对岳飞和秦桧的评价,堪称史界独异。

胡适

吕思勉一生淡泊名利,固守本色,且知恩图报。抗战胜利后,胡适出任北大校长,邀请在史学界早已名声远播、当时在上海光华大学的吕思勉到北大任教授,面对最高学府抛来的橄榄枝,吕思勉却一口回绝了,拒绝的理由是,光华院长钱基博是他的好朋友,离开光华等于拆钱基博的台,士为知己者死,因此依然选择株守光华。

吕思勉作为学界牛人,他带出来的学生也是一流的史学家,如他的学生钱穆,便与他一起并列“前辈史学四大家”,如“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如历史学家、文字学家黄永年等等。

钱穆

吕思勉的著作厚重宏富,创见新颖,明白晓畅,语言生动,读来让人兴致盎然。

今天,我给朋友们推荐一套由吕思勉和孟森、邓之诚、蒋廷黻四位史学泰斗合力完成的一部《中国大历史》。

《中国大历史》是一部现代史学高水平的著作,包括:

吕思勉的“断代四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

孟森:《明史讲义》《清史讲义》。

邓之诚:《宋辽金夏元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孟森被誉为“明清史学第一人”。

邓之诚曾任北大历史系教授,门生弟子满天下,谭其骧、余英时、周汝昌都是他的学生。

孟森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杰出奠基人,郑天挺、吴相湘是他的学生。

蒋廷黻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何炳棣、夏鼐、费正清等,都是他的学生。

蒋廷黻

这套《中国大历史》,便由这四位史学家的八部巅峰之作合编而成。

国人缺乏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历史观点!

所以,这套书不仅是学术成果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将这四位史学大师历史观点的一次集中展示。

其中,吕思勉贯通古今、征引繁富。孟森比勘辨析、老辣深邃。邓之诚闻博洽见、洗练精准。蒋廷黻论述扼要、目光远大。

每一种不同的史学观点,都能让人摆脱成见,豁然开朗。

这套书是了解中国断代史最好的读本。

比如蒋廷黻的书,何炳棣盛赞:半个世纪以来,又有几本超过了它?当今所谓“皇皇巨著”,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书的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